中國網

浙江東陽:小工坊傳承大手藝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走進浙江東陽湖溪鎮一間“共富工坊”,只見數十位手藝人坐在老式織機前快速編織草編墻紙,梭子聲此起彼伏。許多遊客在織機旁觀看,並與手藝人編織出的漂亮墻紙合影留念。

草編墻紙技藝誕生在東陽市湖溪鎮南塘村,是金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其製作技藝源於中國民間傳統土布編織技藝。與織布相比,兩者最大不同在於所用的緯線材料。草編墻紙以草、麻、藤等天然纖維為緯線材料,在傳統木製布機上用手工編織而成。草編墻紙吸潮、吸音、抑菌、立體感強,散發出天然香味,倍受歐美等發達國家用戶青睞,自1973年在秋季廣交會成交第一批訂單以來,該産業在當地發展穩中有進,逐漸形成一條草麻種植、野生藤類採割加工、原料梳理打結及手工編織等生産加工鏈。同時,這項非遺技藝在工坊的製作過程也成為遊客觀光項目之一。

本世紀初,“志成”公司將草編墻紙製作技藝傳授到浙江省以外,先後在廣東、安徽、河北、湖南等省設立了7個加工草編墻紙的“共富工坊”,帶動農戶500多戶。2022年12月,該公司與南塘村簽訂了村企聯建協議,騰出700多平方米廠房設立了“志成墻紙·共富工坊”,重新製作織機40台,免費向公司周邊村民開放。只要有閒余時間,大家隨時可來共富工坊編織墻紙網,帶動周邊農戶30余戶,增加村集體及村民年收入120余萬元。湖溪鎮橋南村民張妙仙説:“我的娘家在南塘村,從小就會操作老式織機。現在工坊開到了家門口,每月有3000元左右收入,還能照顧家裏,太好了。”

共富工坊在幫助農民組團致富的同時,也傳承著草編墻紙製作非遺技藝。此外,東陽市積極培育現代“新農人”,提高農民素質,通過“人才+共富工坊”帶動鄉村旅遊和村經濟發展。如今,東陽共建成“共富工坊”122個,吸納就業人數6400余人,每年可帶動村集體增收2600萬元。(陳斌)



【責任編輯:】
(原標題:浙江東陽:小工坊傳承大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