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共建美麗鄉村 共用美好生活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在留壩縣武關驛鎮河口村,黨員群眾用舊瓦罐、磨盤打造的流水景觀。記者劉居星攝

7月20日,一場大雨過後,留壩縣江口鎮漩灘村的村道潮濕乾淨,道路兩旁綠意更濃,空氣裏瀰漫著清新的泥土味。

“以前,一到下雨天,我家門口這片菜園旁邊的泄水渠就會堵塞,水漫上村道,影響大家出行。”村民劉開全説,“多虧村幹部帶著我們重新修整溝渠,還加了3道排水管。現在,溝渠不僅看上去整齊美觀,排水泄水功能也提升了。”

該村兩委帶領幹部群眾定期對溝渠雜草、垃圾進行清理,同時號召大家集思廣益,充分利用修路後一些遺留的活動板房、舊鐵皮,以及村民在水溝及村道兩旁堆放的廢舊木材、石板等,打造多處微景觀,因地制宜提升村容村貌。

去年以來,留壩縣各級黨組織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扮靚美麗家園、發展特色産業、提升治理成效,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引領帶動更多鄉村實現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的有機融合。

就地取材變廢為寶

創新打造微景觀

老舊的農具、乾枯的樹枝、成堆的木柴、廢棄的輪胎……經過巧妙組合,變成了一個個別致的微景觀。這些既沾“土氣”又接“地氣”,還頗具藝術氣息的創意改造,給走進江口鎮梭欏村的人們帶來很多驚喜。

“村裏的變化都是大家集思廣益的結果。”梭欏村黨支部書記張秋菊説,在建設和美鄉村初期,梭欏村兩委通過院壩説事會,將村裏的手藝人聚集起來,認真聽取鄉村木匠、泥瓦匠等“土專家”意見,廣泛徵詢群眾點子。黨員幹部也紛紛開動腦筋,想創意、做方案,與大家積極討論。

“我們梭欏村歷史悠久,要把文化和民俗特色體現出來。”

“梭欏村因千年梭欏樹聞名,要在改造中突出樹的元素。”

……

經過討論,大家共同確定了改造方案,決定在就地取材、變廢為寶扮靚村莊的同時,放大梭欏村特色。

於是,卡通形象的千年梭欏樹被搬上墻面,還配上了文字解説,“舞彩船、扭秧歌、舞獅”等民俗文化及村歌《梭欏樹下是我家》也以墻繪形式展示出來。如今,梭欏樹下,乘涼打卡的人越來越多。

同樣,在武關驛鎮河口村,充滿創意和巧思的小微景點也隨處可見。在鎮村黨員幹部帶領下,村裏家家戶戶把閒置或廢棄的瓦罐、磨盤、蓑衣、麻繩、紙板等物件捐出來。鎮村幹部集合能人巧匠,把這些“資源”整合利用,打造出瓦罐流水、創意畫作的長廊、“福”字柴火堆等特色景觀。村民也自發行動起來,美化自家院落。村民李書瑤的家裏,院子乾淨整潔,拱形的竹架大門上花團錦簇。別致的盆栽、創意墻繪,吸引許多遊客駐足拍照。

留壩縣各鎮村堅持黨建引領,不斷提升和美鄉村建設水準,按照“多花心思少花錢”的理念,創新打造充分體現各村標誌特色的微景觀,促進鄉村建設品位和人居環境提升。

“在自己動手扮靚鄉村的過程中,大家踴躍參與、積極配合,看著村子變美了,我們也很有成就感。”李書瑤説。

要安居也要樂業

特色産業帶動村民就近增收

盛夏時節,山風穿林而過,火燒店鎮佛爺壩村林下蛋雞養殖場裏,數千隻漢江雞在林中覓食。

梁小平是林下蛋雞養殖大戶。“我們的雞都在林下放養,吃的是無公害玉米和林間雜草害蟲,喝的是山泉水,很受市場青睞。”梁小平説,蛋雞養殖場採用“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戶+公司”的合作化運營模式,引導村民有效利用林下空地,帶動村民發展特色養殖業,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

建設和美鄉村,産業發展是關鍵。留壩縣各鎮村黨組織帶領群眾用好用活閒置資金資源,探索創新發展模式,廣泛動員群眾發展庭院經濟,鼓勵引導農戶發展林下散養土雞土豬、中蜂養殖,以及板栗、中藥材種植等産業,讓更多群眾實現産業致富。

每年夏天,天氣涼爽、生態宜人的留壩吸引著各方遊客,尤其是一到節假日,民宿供不應求。

在火燒店鎮天星亮村,村民馬彬的“東籬居”今年“五一”剛剛開業。“以前,在外面跑貨車,老覺得沒有歸屬感。這些年,縣上不僅下力氣改變村容村貌,還出臺許多政策支援民宿發展。我就回到家鄉,把家裏的民房和院落改造成民宿。”馬彬説,經營民宿能就近增收、照顧家人,通過民宿管家、餐飲等培訓,自己還能學習到許多新技能。

截至目前,留壩縣共發展民宿144家,帶動創業就業1700余人,越來越多的群眾嘗到了綠水青山帶來的甜頭。

美在面子更在裏子

不斷激發群眾自治內生動力

人居環境的提升改造讓留壩縣的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如何維護和保持好環境?

“這離不開群眾的深度參與。”青橋驛鎮社火坪村六組組長劉中紅説,“我們突出黨員示範帶頭作用,通過設立黨員示範區、開展黨員志願服務活動,引導帶動廣大群眾自覺參與到人居環境的維護中去,把‘村裏事’變成‘大家事’。”

黨齡37年的老黨員施光明就是黨員志願服務者中的一員。他在做好自家院落清潔工作的同時,還經常幫助鄰里鄉親清理柴草雜物、轉運積存垃圾,勸導村民及時整理亂堆亂放的雜物。在“施光明們”的示範帶動下,村民自覺維護環境衛生的意識逐步養成。

和美鄉村的“幸福成色”,不僅美在面子,更美在裏子。青橋驛鎮黨委主動對接村民需求,組建成立“義剪隊”“河小二”“銀發無憂”等6支特色志願服務隊,解決群眾生産生活中的問題,不斷增強群眾幸福感,營造和諧、友愛的良好鄉風。每隔一段時間,該鎮蔡家坡村“義剪隊”的成員就深入各村,為不方便出門的老人免費修剪頭髮。

“我的積分有多少,能兌換電飯煲嗎?”

在留侯鎮桃園鋪村村委會,一間小超市格外醒目。這個小超市裏,洗衣粉、洗潔精等日用品一應俱全。與尋常超市不同的是,在這裡購買商品不用錢,而是用積分。

“自道德積分制度實行以來,村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志願服務活動、開展鄰里互助,更加自覺遵守村規民約,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更高了。”桃園鋪村村支書熊建斌説。(記者劉居星 通訊員賴晶晶)



【責任編輯:】
(原標題:共建美麗鄉村 共用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