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河新城 向小康生活大踏步邁進——涇河新城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掃描
十月深秋,寒意陣陣,走進西鹹新區涇河新城的鄉鎮村莊,卻處處迸發著黨群齊心、合力向前,大步邁進小康生活的似火激情。
徐徐攤開畫卷,一個一個項目落地生根,一座一座廠房拔地而起,一張一張幸福的笑臉正書寫著涇河人脫貧致富的生動答卷。
近幾年,涇河新城堅持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願景,以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為重點,以打造長效增收機制為目標,將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頭等發展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數據是最好的答案——
涇河新城下轄4個街鎮,54個涉貧村,貧困村1個,建檔立卡戶1215戶4210人。截至目前,貧困村新莊村順利脫貧退出,貧困戶減少至150戶、貧困人口減少至238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3%降至0.1%。
1 新莊村的“新”變
白墻青瓦、綠植環繞、街道整潔,這是筆者日前在涇河新城高莊鎮新莊村看到的景象。目之所及,讓人很難想像這裡曾是西鹹新區唯一的省定貧困村。
過去的新莊村一片窘相:村路坑洼不平,整村基礎設施落後,生産生活條件差,集體經濟薄弱,村民收入普遍偏低。脫貧攻堅戰打響後,一項項關係村容村貌、完善基礎設施的工程緊鑼密鼓開工,建廣場、修道路、裝路燈、改造公廁、改造電氣、純凈水直通入戶,村民生産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
2018年底,新莊村實現脫貧摘帽。從此,新莊人挺直了“腰桿”,徹底丟掉了“窮帽”。
“新莊村地處旱垣,多年來群眾靠天吃飯,忙活一年打不了多少糧食,很挫傷積極性。在‘高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的努力下,我們正在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往後,新莊的地再也不‘渴’了。”新莊村黨支部書記胡菊萍高興説道。她口中的“高書記”是涇河新城派駐新莊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長高永輝。2020年,在新城的大力支援下,新莊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進入了實施階段。
“只有充分發揮黨密切聯繫群眾的優勢,打造可持續的産業發展模式,才能提高貧困群眾抗風險能力,才能讓群眾小康之路行穩致遠。”高永輝説,眼下,新莊村的黨員幹部和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在此基礎上,新莊村瞄準産業多點發力:鹹恒苗木基地從6畝規模擴到50畝,預計年收益近20萬元;新增草花種植項目7畝,收入6萬元;還有光伏産業、合作社200多畝苗木花卉基地等的收入。“全村有就業意願和條件的貧困勞動力就業率達到100%。村民通過土地入股、在合作社和基地務工、分紅等形式,實現了新增收。”
咬定目標不放鬆,立下愚公移山誌,涇河新城各級幫扶組織和黨員幹部在新莊村發出了“不獲全勝決不退兵”的脫貧攻堅決戰攻堅最強音。
2 足不出村有“飯碗”
2020年6月,涇河新城百年新業吉元村扶貧社區工廠落成,20多名婦女經過7天縫紉技術培訓上崗。自此,吉元村響起了悅耳的機杼聲。
“咱沒有手藝和特長,過去想也不敢想有一天也能有份工作。”吉元村脫貧戶王改利丈夫的哥哥患精神疾病,多年來看病吃藥花銷很大,現如今他們家享受到很多好政策。“哥哥住進專業福利機構,孩子也大學畢業,我也有了工作能給家裏貼補一些,日子越過越有了盼頭。”
筆者了解到,百年新業吉元村扶貧社區工廠投運後,群眾參工熱情高漲。8月份,該廠完成二期擴建,機器設備增至40台。吉元村40多名貧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婦女搖身一變,成了“上班族”。
與王改利一樣,足不出村抱上“飯碗”的還有脫貧戶張娟利。前些年因家庭變故,她獨自撫養兩個孩子。由於腿腳不靈便,加之要照看兩個孩子沒法外出務工,張娟利和兩個孩子常年靠低保維持生計。幾年來,在新城、鎮村幫助下,張娟利走上公益性崗位,當上村裏保潔員,每月穩定收入1800元。2019年底又參加了涇河新城縫紉技術培訓,由工廠提供機器、原材料,在家進行床上用品代加工。“沒有黨和政府的幫襯,我們娘三兒不會有今天的生活。”説這話時,張娟利紅了眼眶。
2017年,丈夫肝癌離世;2018年,婆婆去世;公公患老年性癡呆,離不開人照顧;因女兒嫁人,家裏沒有勞動力,更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沉重的生活一度讓高莊鎮新莊村的田蜜峰喘不過氣。
而現在,她的身份可多了,她變成辛勤的“小蜜蜂”,成了街坊鄰里交口稱讚的脫貧勵志典型。她是茯茶銷售員,借助電商平臺,有了較為穩定的收入;她是群眾演員,在樂華城參與《秦漢·風雲》實景演出,一年下來又有幾千元收入;她也是一個創業者,在家開辦“田蜜蜂被罩加工部”,半年時間加工被罩的收入就有5000多元……
3 特色産業興 脫貧有奔頭
從油菜花、格桑花到粉黛亂子草、向日葵,隨著季節的變化,涇河兩岸煥發出不同的色彩,這是遊客眼中的美景,更是群眾眼中的希望。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老鄉富不富,關鍵看産業。發展産業是穩定脫貧的根本措施和長久之策。幾年來,涇河新城堅持大産業助推大扶貧的理念,努力實現“輸血”與“造血”並舉。在謀劃産業扶貧項目中,創新佈局集農業用地景觀生態、農産品生産、鄉村旅遊等産業融合發展項目。涇幹街道姚坊村等地建設了萬畝油料種植扶貧基地,油菜成熟收割後接著種油葵,就地建設油料加工廠進行深加工,由春天到秋天,2000畝油菜花和油葵花海吸引了大量遊客,為發展鄉村旅遊創造了條件,也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此外,涇河新城還以打造穩定長效的增收機制為目標,推動産業扶貧和就業扶貧齊頭並進,先後實施了高莊村特色農産品種植及加工銷售、南吳村葡萄等經濟作物種植及栽培等産業項目30余個,實現了街鎮産業100%覆蓋,每戶貧困家庭有1-2穩定增收項目,直接增收超4000元。
同時,通過定向培訓、專場招聘和崗位開發,轄區實現就業人數1465人,完成貧困群眾“至少一戶一人就業”目標;同時,利用轄區企業優勢資源建立2個村級社區加工廠試點、6個家庭工廠試點等一系列引導貧困群眾積極就業的舉措。目前,貧困戶家庭每人平均純收入超過14000元。
為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涇河新城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工作,55個村分別成立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各級各類專項資金和自籌資金投入超過1200萬元,各項目實施以來累計接待遊客20.56萬人次,帶動周邊4000余名群眾實現直接收益超過60萬元,持續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夯實了産業基礎,也加速了一二三産業有機融合,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起來。
4 農村美 農民富 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雙勝利”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秋國慶小長假,涇河新城茯茶鎮再次迎來火爆客流,“國潮+周瑩+茯茶文化”為全國各地遊客奉獻了最具文化特色的沉浸式旅遊體驗。
幾年來,茯茶鎮為貧困群眾、返鄉農民工和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累計帶動3000余人創業就業。旅遊業的興旺帶動了雙趙村及周邊村的發展,群眾的腰包鼓了,村容村貌也發生了極大改觀。
現代農村有了生機與活力,留得住鄉韻,記得住鄉愁,近幾年,涇河新城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圍繞“三保障”,全力抓好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安全住房、安全飲水等工作,累計資助貧困學生8306人次,發放資助金433.675萬元,落實送教到府6人;落實醫療報銷553.7萬元,家庭醫生簽約8670人;累計對1000余戶群眾房屋進行修繕;投資超1.4億元建設集中供水設施,通過分質供水、安裝直飲水機等,解決轄區55個村約12.6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轄區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全部達標。
除此以外,涇河新城全面推動鄉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加強農村水、電、路、通訊設施建設,群眾日常生産生活更加方便。打造美麗鄉村示範村8個,美麗庭院示範戶174戶。轄區農村群眾過上了“小車開進來、走路不濕鞋、吃水不用抬、煮飯不用柴”“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的新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實現了同頻共振、相得益彰。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給這項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和困難。疫情的發生給企業帶來嚴峻考驗,特別是涉貧企業,經營受阻,貧困群眾的“飯碗”也不穩。為落實“六穩”“六保”,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參與脫貧攻堅企業和貧困勞動力就業收入影響,涇河新城大力開展以工代訓工作,出臺相關獎補政策,支援涉貧企業復工復産,助力貧困群眾穩崗增收,捍衛了脫貧攻堅成果,也讓群眾大踏步邁向小康生活有了更足的底氣。
決勝全面小康,涇河新城信心百倍、不勝不還。
來源: 涇河新城
來源:華商網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涇河新城 向小康生活大踏步邁進——涇河新城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