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新城:脫貧路上歡笑多
“味道美得很!”一個陽光和煦的中午,在西鹹新區秦漢新城正陽街道80歲脫貧戶段孟蘭家裏,街道志願者帶著食材和村民們一起支起大鍋煮起餃子,歡樂從房間向外瀰漫。老人們激動地説:“現在社會好得很,黨和政府為我們想得很週到,咱們日子越過越紅火!”
2017年以來,秦漢新城嚴格按照中、省、市及新區部署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在新城黨委管委會堅強領導下,各級各部門通力配合,廣大幹部群眾齊心協力,2018年底順利實現534戶1250人全部脫貧退出,實現收入、教育、住房、醫療、安全飲水5項指標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有保障,轄區實現貧困人口清零、無貧困村。三年以來,秦漢新城累計安排使用扶貧資金10000萬元。
2019年以來,秦漢新城堅持“四個不摘”原則,圍繞鞏固成效防止返貧和新增,加強日常監測和研判,持續開展扶貧工作,截至目前,脫貧群眾生産生活穩定,無返貧致貧風險發生,脫貧成果得到有效鞏固,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
因人施策一對一找出脫貧好路子
2017年4月,按照“領導帶頭、黨員優先”的原則,秦漢新城選調500多名幹部,由管委會領導包街鎮、部門領導聯村、幹部包戶,對貧困戶實行“一對一”幫扶,全面開展脫貧攻堅精準幫扶工作。
“開了這個店,心裏寬敞多了!有勁,肯定是越來越好。”岳大鵬坐在自己開的按摩店內,表情認真而堅定。
岳大鵬家住周陵街道新莊村,二十多年前因視網膜脫落失明,是村裏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本著“需要什麼培訓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在得知岳大鵬學成按摩技術想創業後,來自新城城交局的幫扶幹部曹沛為岳大鵬一家申請了小額貸款,接著幫助岳大鵬家將土地流轉出去,最終解決了按摩店缺少啟動資金的問題。
隨著客源增多,岳大鵬一家終於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再加上新城每年發放的産業扶貧收益和土地流轉金等收入,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大鵬哥是一個不服輸的人,他自主學習按摩技術也讓我們新城精準幫扶‘一戶一策’政策有了支點。”在幫扶幹部曹沛眼裏,岳大鵬是一個不向命運低頭的人,“他的品格非常堅韌。”
岳大鵬直言,通過精準幫扶,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打算再努力努力,換個大一點兒的店面,把事業做大。
在幫扶計劃制定上,秦漢新城充分結合貧困戶實際,精心梳理各類幫扶政策,總結歸納了精準幫扶“十味藥”(即低保補助、引導就業、産業扶持、殘疾補貼、臨時救助、五保供養、愛心支助等增加收入的“七味藥”,以及健康、教育、住房等保障生活的“三味藥”),並制定《秦漢新城精準幫扶“一戶一策”工作計劃表》,指導幫扶幹部對症下藥,因戶施策,因人幫扶。新城定期召開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根據“四個不摘”原則,按照每月2次入戶幫扶、每季度核算收入、及時解決問題等要求,持續抓好結對幫扶工作,今年以來,534名幹部入戶幫扶到位,群眾滿意度較高。
因地制宜果盤子工程變成脫貧金盤子
“劉亞線幹活麻利,人又勤快,每天來到合作社,先打掃衛生,然後到大棚裏給蔬菜澆水、鋤地,忙個不停,讓她休息一會兒,她總説不累。大夥都叫她‘閒不住的劉大姐’。”和劉亞線一起幹活的姐妹們這樣説。
今年58歲的劉亞線,小時候因病導致肢體殘疾,2011年丈夫因車禍去世,家庭陷入困境。鑫誠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後,劉亞線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獲得“租金”,又在合作社入股獲得“股金”,在政府的幫扶下,她在企業上班獲得“薪金”——一地生三金,劉亞線家的生活逐漸好轉,2018年擺脫了貧困。
鑫誠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武軍社説:“我們合作社對83戶貧困戶因戶施策進行幫扶,現在已全部脫貧,我們現在新推出了‘合作社+脫貧戶+發展生産’幫扶認領模式,對有勞動能力、有産業發展願望、有蔬菜種植經驗的脫貧戶,我們提供‘五免一包’服務,即免費提供大棚、免費提供種苗、免費提供水電、免費提供種植技術、免費培訓,蔬菜成品達到采收標準後包銷售。”
劉亞線信心十足地説:“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政府和企業的幫扶,我現在脫貧了,孩子也畢業了,也想認領一座大棚,自己種植蔬菜發展産業,增加收入,以後給兒子娶媳婦就不愁了!”
和劉亞線一樣,冶家臺村的困難群眾楊全紅和許艷娥也感受著生活的逐漸改善。渭城街道冶家臺村百餘畝無公害有機葡萄生態觀光采摘園——“秦鄉源”成立後,楊全紅把家裏的土地流轉給園子,不但每年能拿到租金,在園子裏打工還有收入。
“秦鄉源”目前已吸納70余戶群眾入股,解決了村裏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今年為入股群眾每畝分紅1170元,每年為園子裏打工的村民支付工資近30萬元,並借助葡萄種植園帶動園區觀光遊玩、民宿經營為主的農家樂,逐漸形成了一條豐富的葡萄發展産業鏈。
“秦鄉源種植農業合作社”的成立,正是秦漢新城“果盤子”工程的縮影。秦漢新城積極探索“政府搭臺、經營主體+基地+貧困戶唱戲”發展模式,採取新城補助資金保底分紅、鼓勵貧困戶在基地免費認領發展項目、就業務工、託管托養等多種方式,實現基地同貧困戶有效連接,穩定增加貧困戶收入。目前,秦漢新城完成第一、第二批産業扶貧項目驗收,為87戶貧困戶發放産業扶貧補助資金32萬元。建立新城級扶貧基地8個,實現産業扶貧全覆蓋,每戶貧困戶每年增加不低於4000元收入。建立産業脫貧技術服務110指揮體系,成立種植和養殖兩個技術服務小分隊,加強農業技術幫扶,解決貧困戶在産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問題。
拓展就業共同奏響美好生活協奏曲
清晨,路上行人稀疏,掃帚與路面接觸的“唰啦唰啦”聲,從遠處有節奏地響起,張愛俠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張愛俠今年五十四,是南位鎮陳中村村民。丈夫毛慶社較其年長一歲,患有慢性病,腿腳不便,長年服藥。兩個女兒均已出嫁,婆家較遠,走動有限。家中兩畝蘋果園,年收入僅七八千元,加上丈夫患病,難以應付日常開銷。
考慮到實際情況,鎮上為其安排了公益性崗位,負責著村中街道清掃保潔,每天工作八小時,上午清掃,下午保潔。
在張愛俠看來,從事公益性崗位,掃的不僅是路,更是掃走了愁苦,掃出了變化。低保享受了,她和丈夫每人每月各領400元;分紅到位了,領到新城發放的1200元産業分紅;救助到位了,疫情期間,幫扶幹部幫忙申請到3000元臨時醫療救助資金;住房改善了,椽頭年久失修、腐朽漏雨,鎮上進行了修繕加固,房頂鋪設了彩鋼瓦;醫療到位了,簽約醫生定期到府,為他們檢查身體。
收入渠道變多,又有各種激勵,下一步,村集體還會發展生態農業,帶動就業,進行分紅。回想生活變化,未來也有盼頭,張愛俠緊繃的臉上流露出一絲釋然。
在脫貧攻堅的路上,誰都不能掉隊,一個也不能少。圍繞貧困人口,秦漢新城大力實施“三個有保障、四個全覆蓋”(即:健康、教育、住房有保障,讓有勞動能力的就業崗位全覆蓋,有創業意願的産業項目全覆蓋,無勞動能力但生活能自理的保障措施全覆蓋、無勞動能力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日常監護全覆蓋),通過聯繫轄區企業、開發村鎮衛生保潔、治安巡邏、網格管理等村務輔助公益性援助崗位的方式,安置貧困戶勞動力就業525人,其中公益專崗安置159人。
與此同時,秦漢新城持續扶貧扶志,激發內生動力。由秦漢新城出品的脫貧攻堅主題電影《秀美人生》入選2020年度陜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真實脫貧故事改編的秦腔現代戲《楊毛溝》、扶貧小戲《換崗》等在轄區各村巡演,感情真摯,引發共鳴;14支志願服務隊、30余個社會志願服務組織參與脫貧攻堅,發起“我們一起奔小康”“暖冬關愛”等志願幫扶系列活動,參與志願服務活動超萬人次,社會志願服務組織捐款幫扶累計600余萬元;雙照辦星火志願服務隊、窯店“小瑤”到府志願服務隊、正陽辦巾幗志願服務隊、渭城小愛志願服務隊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結合實際,圍繞扶志扶智開展形式多樣的暖心志願服務活動,進一步提振群眾奔小康信心。
脫貧不是終點 奔小康還在路上
秦漢新城託管轄區社會事務以來,積極組織動員廣大幹部群眾,統籌新城、鎮街、村三級扶貧力量,倡導社會愛心組織企業積極參與,上下一心、精準幫扶,2018年底,實現了轄區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19年以來,圍繞“鞏固脫貧成效,防止返貧新增”這一目標,延續落實幫扶政策,持續推進産業“五子富民工程”、教育“頂梁柱工程”,動員社會各界關注、關愛貧困人群,全面構建全社會參與的大扶貧格局。(當地供稿 秦漢新城)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秦漢新城:脫貧路上歡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