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灣區

灣區“硬聯通” 廣東三地攜手推進交通工程建設

珠海磨刀門水道,隨著最後一節鋼梁焊接完成,珠海市洪鶴大橋首座斜拉橋零誤差完成鋼梁合龍,距離大橋的全線貫通又邁進了一步。

中山往東的伶仃洋上,38米的高空上工人們正在焊接橋墩蓋梁的支撐平臺,深中通道的關鍵控制性工程——伶仃洋大橋施工現場熱火朝天。

江門臺山市赤溪鎮,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開工現場響起了機器轟鳴聲;而在一百公里開外的江門高新區(江海區),高新區公共碼頭正在加快建設,建成後將成為珠三角最大規模的內河港口。

在剛剛過去的一個多月裏,珠中江三座城市不約而同地掀起了一股交通建設的熱潮。在河網密布的珠江西岸,一條條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跨江越海,各類大型機械的轟鳴聲此起彼伏,不斷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交通設施的“硬聯通”。

不約而同的交通大會戰

深茂鐵路、南沙港鐵路、廣中江高速、中開高速……打開珠三角地圖,一條條建成或規劃在建的鐵路、公路“蟄伏”在珠江西岸的廣闊土地上。

近年來,珠中江三城不約而同地開啟交通“大會戰”模式,大力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

珠海提出,連接城市東西部地區的洪鶴大橋、香海大橋、金海大橋三座大橋,接下來要一年通一座。同時,與廣州、中山合力加快推動廣州地鐵18號線延伸至珠海,與深圳連接的伶仃洋通道也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為打造大灣區西部重要綜合交通樞紐,中山計劃未來五年內,投入超過1500億元全力打好交通大會戰。其中,今年計劃投資205億元,力爭完成236億元,重點推動深茂鐵路、南沙港鐵路、廣中珠澳高鐵等戰略通道建設,投資金額和建設項目均創歷史新高。

江門在大灣區中處於承東啟西的關鍵節點,提出全力融入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西翼樞紐門戶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據統計,2020年江門共安排交通類項目115項,年度投資計劃超過215億元。

與灣區核心城市互聯互通

日前,世界首艘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一航津安1”在港珠澳大橋南側水域完成重載演練。經檢測,一體船各項性能符合設計要求,為深中通道首節沉管正式浮運安裝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深中通道到深珠通道,從廣州地鐵18號線延長線到廣佛江珠城際,從深茂鐵路到廣中珠澳高鐵……拉近與大灣區核心城市的距離,已成為三地共識,軌道交通建設則是重要抓手。

在廣東省發改委此前公佈的《關於2020年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專項資金(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經費)安排計劃的公示》中,廣中珠澳高鐵在列。

公開資訊顯示,廣中珠澳高鐵將連通廣州、中山、珠海、澳門四座城市,總里程140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建成運營後,廣州至珠海間的車程將縮短至30分鐘左右,屆時廣珠中三座城市將進入30分鐘城市圈。

在深茂鐵路江門站的施工現場,塔吊正來回運送材料,多臺打樁機同時作業,工人們忙著打樁、焊接,一旁的鐵軌不時有列車飛馳而過。該項目建成後,江門到深圳的軌道交通出行時間將縮短到約40分鐘。

除了加快推進南沙港鐵路及深茂鐵路深圳至江門段建設外,江門還成功爭取珠江肇高鐵項目調整為近期實施項目並全力推動江門至珠三角樞紐機場段今年動工建設。該項目是大灣區西翼珠江佛肇四市互聯互通的第一條高鐵通道,對實現珠江西岸全面接入全國時速350公里高鐵網和大灣區西翼城市互聯互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加速拓展向西通道

“目前,江門站主體站房高架候車室西段、側式站房的裝飾裝修工程、4—6站臺雨棚正在緊張施工中,高架候車室東段主體結構已完成40%,力爭在6月30日前完成東段主體結構的施工。”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施工方中鐵建工集團江門站項目黨支部書記劉陽説。

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是珠中江地區最大、始發線路最多、站臺數量最多的鐵路樞紐站,向北直達廣佛核心地帶,向南通珠海、澳門,往東到深圳、廈門、上海,向西至貴州、廣西、海南,將成為珠三角輻射粵西乃至大西南地區的交通門戶。

向西,正在成為大灣區交通網路佈局的一大趨勢。

兩年前,江湛鐵路正式通車運營,填補了粵西大地無快速鐵路的空白。如今,深茂鐵路深江段建設頻頻傳來新消息。近日,省生態環境廳發佈擬對新建鐵路深圳至茂名鐵路深圳至江門段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進行審查的公示,這意味著項目前期工作接近尾聲,距離開工又進了一步。

6月6日,粵港澳大灣區“承東啟西”新脊梁——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打下第一根鋼管樁。該項目建成通車後,將與港珠澳大橋、西部沿海高速共同構成大灣區最南側的一條東西橫向高速運輸通道,使香港到江門的車程只需1個小時,形成“香港—珠海—江門—粵西”大通道。

黃茅海大橋或將成為打通珠西交通格局的突破口,把珠江口的核心影響力向珠江西岸和粵西延伸,推動珠西發展邁上新的臺階。(記者 鄭琦 何康傑

來源:南方網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灣區“硬聯通” 廣東三地攜手推進交通工程建設)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