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灣區

高品質發展“路線圖”描繪廣東“三農”新未來

今年春耕期間,廣州從化區的田間地頭,無人機也來幫忙。南方日報記者 符超軍 攝

要牢牢扭住“五個振興”,以“發展精細農業、建設精美農村、培養精勤農民”為主攻方向,進一步抓好鄉村振興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今年的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對廣東省未來“三農”高品質發展勾勒了一幅“路線圖”,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建設歷史機遇,在服務國家大戰略中乘勢借力推動鄉村振興,形成適應廣東新時代高品質發展的“三農”新路徑、新模式、新業態,進一步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為實現更高品質、更加均衡、更可持續發展穩基固本、揚帆護航。

怎樣發展精細農業?

大力推動數字農業運用實踐

廣東省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2018年末,廣東省耕地面積2594.1千公頃,同時期,廣東常住人口為1.1346億人,以此計算,每人平均僅有四分地,不到全國平均的1/3。

而來自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廣東農林牧漁業總産值位居全國第5位,以佔全國1.9%的土地,生産約佔全國4.7%的蔬菜、6.5%的水果、5.2%的肉類和13%的水産品,實現佔全國5.6%的農林牧漁業總産值。

在人多地少的現實約束下,全省許多農産品産量位居全國前列,保持較高發展水準,這背後靠的就是精細農業。

汕頭市澄海區蔬菜産業就是精細農業的典型,産業園內蓮上鎮虎藍片、溪南鎮下岱美內英片菜園連片萬畝,曾創造了一年畝種植12造、畝最高收入15萬元的高復種高創值奇跡,有“世界第一菜園子”美譽。

今年春耕期間,在清遠市清新區石潭鎮東安村上塱尾村種糧大戶朱東成的田間,農機轟鳴,人頭攢動,“2020廣東省水稻機械精量穴直播技術及農用無人飛機水稻直播春耕現場會”在這裡舉辦。

事實上,類似上塱尾村的場景,在廣東各地田間地頭比比皆是:在廣州增城“幸福田園”智慧農業示範基地,近3000畝的水稻用無人機播種;位於廣州從化區風雲嶺森林公園山腳下的艾米農場,去年7月已率先用上5G通信,每塊稻田旁都豎起一個農田數字採集站,實時監測稻田的大氣濕度、每日光照、土壤溫濕度、土壤pH值等數據。

衛星導航、無人機、5G、雲計算、人工智慧……近年來,在廣東,越來越多的高科技被應用於農業生産中,這些正是未來精細農業發展的基礎所在。

《廣東省加快5G産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中也明確提出,以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區為重點,建設5G智慧農業産業園區,推動江門等市開展5G智慧農業科創園建設,構建基於5G網路的智慧農業網際網路。到2022年底前,建設一批省級5G智慧農業産業園。

未來,如何推動精細農業向更高品質發展?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顧幸偉表示,現階段廣東主要著力做好四方面工作,即引導精細定位,全域佈局嶺南現代農業産業體系;推進精細管理,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精細技術,大力推動數字農業運用實踐;狠下精細功夫,加大力度支援農業提質增效。

精美農村怎麼建?

六方面推動建設富有嶺南風韻農村

曾經,臟亂差是農村落後的最直觀體現,甚至成為農村的“代名詞”。

這一情況正在得到轉變,不僅農村臟亂差現象基本得到扭轉,一大批美麗鄉村已在廣東大地不斷涌現:廣州從化區呂田鎮蓮麻村,從昔日的貧困村蝶變為全國文明村、廣東美麗鄉村,靠美麗的“顏值”富了起來;梅州蕉嶺縣三圳鎮九嶺村如今已是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清遠英德市浛洸鎮魚咀村,由“空心村”變成廣東美麗鄉村……

轉變的背後是各地掀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熱潮,今年全省已經明確了“作戰圖”:全省村莊保潔率要100%全覆蓋,除惠州、江門、肇慶外的珠三角地區其他市率先實現城鄉垃圾分類全覆蓋;全省自然村基本實現雨污分流,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至40%以上;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等小生態板塊;200人以上自然村完成村道路面硬化,自然村基本完成村內道路硬化……

事實上,對於精美農村,今年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作出了明確要求,就是要留住“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回憶,建設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特色農村,從規劃、建設、管理、生態、文化等方方面面打造精美特色村容村貌,村村各美其美,鄉鄉美美與共,建設精美農村。

“建設富有嶺南風韻的精美農村,應該是既要‘外在美’也要‘內在美’。”顧幸偉表示,廣東將從六個方面推動建設富有嶺南風韻的精美農村,即進一步優化鄉村規劃體系、加快改善農村環境、提升農村風貌、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治理。

精勤農民如何培養?

50歲以下農業從業人員將全員培訓

廣東是農業人口大省。近年來,廣東省一直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廣東粵森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創尚就是廣東省近年來重點培育的新型職業農民優秀代表。

這家成立於2015年的公司,目前有牛大力聯合種植基地2000多畝,輻射帶動農戶種植牛大力面積2萬多畝,未來3年內輻射帶動農戶種植牛大力面積有望超過6萬畝。“在此基礎上,我們也將加快産品深加工和品牌推廣。牛大力畝産值達7萬元以上,3年後,産業總産值有望突破40億元,産品深加工將形成百億特色産業鏈。”黃創尚説。

現在市場經濟發展迅速,精勤農民必須要解放思想、開闊思路,懂得如何經營,達到增收致富目標。

疫情以來,一場直播帶貨熱席捲而來,有不少農民參與其中,他們不僅從直播中解決了自身農産品銷售難題,在這過程中他們的能力也得以提升,跟上時代步伐,這正是廣東圍繞“數字農業”進行的實踐和探索。

顧幸偉表示,未來,廣東省將大力實施高素質精勤農民培育工程。突出“精”“勤”理念,加大投入、整合資源、創新方式,依託職業院校等各類培訓主體,培育各類農業職業經理人、合作社管理人員、家庭農場主、創業致富帶頭人、專業技能和專業服務型高素質精勤職業農民,把培訓送到田間地頭、千家萬戶,力爭到2022年,基本實現50歲以下農業從業人員全員培訓。

同時,全省將持續實施“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等工程,讓農民有更多的平臺和渠道接受培訓,培育一大批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複合人才。(記者 黃進 黃鴻基

來源:南方網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高品質發展“路線圖”描繪廣東“三農”新未來)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