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灣區

老城覓新機 發展煥活力

廣州啟動營商環境3.0改革、發展直播經濟、狠抓生態環境綜合整治……

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南方日報記者 徐昊 攝

“稻花飄香的時候,我一定要到現場去看一看。”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對160畝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試驗田寄予厚望。

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隆平院士港正式啟動建設。6月3日,在廣東省農業重大建設項目啟動與推進活動上,廣州134個農業産業重大項目按下簽約動工“快進鍵”,涉及投資額共計約1331億元。

廣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今天閉幕。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雖未設立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但社會經濟發展毫不鬆懈,三個“更加”著眼于經濟發展的未來佈局,廣州兩會代表委員熱議廣州在老城市新活力建設中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信心和決心。

新動能▶▷完備産業鏈讓“大船”好掉頭

疫情衝擊下,讓人感到春寒料峭,廣州卻是一片火熱的景象。不久前,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攬入超240個項目集中、總投資超5800億元。

一季度,廣州舉辦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動工、投産活動13場,簽約、動工、投産億元以上産業項目超800個,涉及投資總額近1.4萬億元。

投資這輛馬車依舊健步如飛,其背後是廣州及時上“馬”。

不久前,廣州出臺“數字經濟22條”,圍繞數字經濟發展,各區從5G網路及應用、大數據和雲計算等領域精準發力促投資。今年以來,廣州新基建相關行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74%,新基建項目成為“黑馬”。

大船難掉頭,廣州何以及時“換擋”?

“廣州汽車産業鏈極為完備,擁有發展汽車服務業最肥沃的土壤。”在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市集群車寶汽車服務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高集群看來,儘管汽車行業遇冷,但廣州可以抓住汽車服務産業的新機遇,打造新的千億級産業集群。

廣州城市經濟表現出極強的“抗疫能力”,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廣州擁有全國41個工業門類中的35個,是華南地區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城市,造就了新産業迅速崛起的産業生態和東邊不亮西邊亮的經濟韌性。

“疫情衝擊下,全球産業鏈的變革是深刻的,這也為廣州優化營商環境打開了機會之窗。”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中源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根生説。目前,廣州已啟動營商環境3.0改革,緊緊扭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著力推動打造創新創業創造、國際營商規則銜接、法治化營商環境3個高地。

新機遇▶▷千年商都擁抱直播經濟

6日,首屆直播節(中國·廣州)正式啟動,這也成為全國首個以城市為平臺的直播節。3月,廣州更是在全國率先出臺《廣州市直播電商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通過強化頂層設計、打造産業集群、構建人才支撐體系等舉措,搶抓電商發展的先機。

對於有著千年商都盛名的廣州來説,發展直播經濟是順應時勢的選擇。

“看好廣州人的消費能力。”在廣州市人大代表、數文明(廣東)科技有限公司CEO涂子沛看來,儘管廣州缺乏本土性的電商綜合平臺,但廣州有著巨大的消費市場和商貿傳統,廣州機會很大。

覆蓋了5G信號的五號服裝小鎮,一個月內吸納了超70家廣州淘寶服裝百強企業,平均每天的採購量約150萬單。“借助新技術,我們還將創造出更多新的購物模式,實現批發市場體驗式買全球賣全球。”五號服裝小鎮負責人許偉彬説。

擁抱新可能,造就了廣州的無限活力。

2020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廣州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鏈補鏈延鏈強鏈,著力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而發展“四新”經濟正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遵循‘從科學到技術到産業’的科創路徑,廣州以‘科學引領産業’來實現整合創新和原始創新,最終實現高品質發展。”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桂林説。

新氣象▶▷既要“面子”也要“裏子”

近日,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出圈”了,6月5日世界環境日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中國屏滾動播出,不久前也代表中國角逐2019年度第12屆迪拜國際可持續發展最佳範例獎。廣州這張綠色名片正在走向世界。

作為有著20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廣州去年PM2.5平均濃度30微克/立方米,連續3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書記羅家海深知成績背後的不易:“環境整治是綜合性問題,必須要方方面面、各行各業奮鬥才能出結果。”

廣州正狠抓城鄉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讓廣州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持續煥發雲山珠水、吉祥花城的無窮魅力。

天氣晴好,不少年輕人身穿民國服飾到新河浦“打卡”。數公里外,升級改造後的永慶坊遊人如織。在廣州,越來越多的城市景觀,在人文歷史的傳承保護中與城市共生共融。

“老城市新活力體現在市民生活中。”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市培正中學校長呂超説。今年4月,廣東省政府對已經批准的65處歷史文化街區統一予以公佈,廣州有26個街區入選。

廣州高水準推進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下達推動100個以上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推動一批村級工業園、中心城區物流園區整治提升,推進專業批發市場轉型疏解的“任務書”。

“中心城區規模偏小、沒有發展潛力的,關閉或搬遷;有基礎的就地轉型升級。”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楊再高説。

用繡花功夫為城市“美顏”,廣州既要良好城市面貌的“面子”,也要經濟發展的“裏子”。

■記者手記

擁抱新變化 適應新趨勢

今年的廣州兩會,對參會人員來説,都是特殊的一次。無論是開會時間、參會流程,還是大家關注的話題,都不同程度留下疫情的印記。

疫情推動社會更快地進入到數字社會。今年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之一是新基建,正體現了廣州面對疫情謀求新發展的努力。

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重點支援的“兩新一重”建設,在廣州同樣受到重點關注。所謂“兩新一重”建設是指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三者之間有很強的內在聯繫,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後勁。

以新基建帶動製造業轉型,同時推動新消費是産業發展的“快車道”,把新基建和新消費緊密結合起來,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助於滿足群眾的新需求。

如今市場主體正搭乘新基建的風口、加速轉型升級,將給社會的方方面面帶來巨大的變化,危與機同在。(記者 傅鵬 李鵬程 賓紅霞 陳思勤

來源:南方網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老城覓新機 發展煥活力)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