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扶貧幹部用上“雲”
核心閱讀
精準扶貧離不開數據精準。陜西漢中的扶貧幹部用好大數據分析、AI人工智慧識別等網際網路技術,對扶貧對象更精細化識別,對扶貧項目、資金、措施更精準安排,對扶貧成效更精確管理,探索了高質高效脫貧攻堅的資訊化之路。
1010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7萬餘人……地處秦嶺、巴山之間的陜西漢中,受自然條件等因素制約,“貧困”二字一直困擾著這片美麗的土地,人口居住分散、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生産生活條件較差,增收難度大。在脫貧的道路上,扶貧幹部們每一步都走得很艱辛。
當“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這些新詞在秦巴腹地活躍起來,“幫扶誰”“誰來扶”“怎麼扶”等重點問題的解決辦法也悄然升級。
幫扶誰?
“雲檔案”到戶到人,精準識別貧困人群
扶貧方式的改變始於挂職幹部——潘祝華,2016年10月,他從國防科工局任上被派駐到漢中略陽縣挂職,負責全縣的資訊化和脫貧攻堅工作。
初來乍到,他吃驚地發現:略陽縣400多個正科級幹部,一半以上很少用手機上網。“不常用,就教大家用!”資訊工程專業出身的他決定利用網際網路改變略陽的扶貧方式。
為了把真正的貧困人口弄清楚,他和漢中市扶貧辦工作人員一起編程,利用阿裏的“釘釘”平臺,自主研發出一款脫貧攻堅服務管理軟體——“網際網路+精準扶貧資訊系統”。
“張有明(化名),家中3口人,耕地面積3.6畝,住房面積110平方米,磚混結構,已通自來水,2016年識別為貧困戶,因病致貧,妻子患有糖尿病……”城固縣天明鎮雙元村第一書記簡海俊打開系統,點擊“我的幫扶戶”,貧困戶的家庭情況以及最近動態一目了然。
系統上線後,全市扶貧幹部收集貧困人口各類資訊,並進行綜合分析,弄清家庭基本情況、致貧原因、幫扶需求等,為全市23萬戶6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建起了到戶到人的“雲檔案”。
漢中市扶貧辦資訊中心幹部劉樂介紹,貧困人口“雲檔案”匯集了三個渠道數據資訊:一是實時導入全國扶貧開發資訊系統中貧困人口基礎數據資訊;二是縣級行業部門批量提交行業政策落實、各項補貼補助發放情況;三是幫扶幹部和駐村隊伍上報日常幫扶工作資訊。扶貧資訊上傳“雲”端,扶貧幹部通過手機應用即可查看“雲”上的資訊,為幫扶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以前用紙質表,一有資訊更新,全都要重新再登記到一張新表上,現在數據更新在系統內完成就行。”劉樂説,貧困人口“雲檔案”分戶分年度保存,每戶每年度涉及指標363項,目前系統內數據資訊已達8億多條,且86%的數據資訊可通過行業部門批量導入或系統自動生成。
誰來扶?
線上“司令部”調動全局,扶貧動態及時更新
漢中市縣鎮村四級共有7萬多名幹部參與脫貧攻堅,能力水準參差不齊,加上貧困人口面貌各有差異,如何科學合理調度各方資源一直是個難題。
“網際網路+精準扶貧資訊系統”上線後,漢中脫貧攻堅“司令部”就轉移到網際網路上,開啟了“線上”高效指揮,“線下”精準作戰的扶貧模式。
劉樂介紹,目前漢中從市委書記到村組幹部等所有扶貧人員全部納入同一個“群”,實名認證、條塊管理,扶貧人員時刻都能溝通對接。
漢中市扶貧辦綜合科幹部劉婕感受深刻,“以前如果領導出差,簽文件一耽擱就是好幾天,現在系統上發過去,領導審定意見一會就傳回來了。對脫貧攻堅政策不清楚的,還可以隨時通過系統內置的政策機器人搜尋。”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開系統,看看當天都有些啥事要幹。”西鄉縣楊河鎮幫扶幹部杜婷婷説。
縣鎮村每天在資訊系統中下達當天重點任務,所管轄的幹部第一時間就能看見。同時,資訊系統將貧困戶與幫扶幹部結對綁定,只要手機在手,幫扶幹部該幹啥一目了然。
一方面,資訊系統收集資訊、提供查詢、分派任務,解決“不知道幫啥”的問題;另一方面,扶貧幹部每次下鄉走訪貧困戶,都會提交“幫扶工作紀實”“駐村工作日誌”等,上傳隨拍照片,各級領導實時監測,即時指導幫扶工作,解決“幫扶不紮實”的問題;幫扶資訊上傳後,資訊系統還將自動統計,對照幫扶計劃,分析落實情況,形成幫扶及駐村成效展示、評估排名,解決“幫扶難考核”的問題。“解決了以上三個問題,也就實現了駐村幫扶精準有序、效率翻倍的目標。”漢中市脫貧辦副主任翟輝説。
怎麼扶?
引入人工智慧,關注“兩不愁三保障”薄弱環節
“住房安全、飲水安全是貧困戶脫貧的重中之重,也是難中之難,如何才能做到實時監測,重點關注,不漏一戶?”漢中市扶貧辦也遇到了這樣的難題。
2018年11月,漢中市扶貧辦將人工智慧識別技術引入“網際網路+精準扶貧資訊系統”。進入系統中,查看“漢中市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指標篩查中心”,除了縣名、村名、脫貧年度、家庭人口等這些常規篩查條件外,“AI房屋識別”“AI飲水識別”兩項格外引人注意。
“AI房屋識別”選項有“識別為土木結構、國扶辦住房達標”“識別為土木結構,無易地無危改”等8個標準。同樣,“AI飲水識別”也有“識別為疑似非集中供水”“識別為疑似取水環境較差”“識別為很好”等6個標準。每個標準包含所有符合該選項的貧困戶“雲檔案”,並配有照片。
“這些照片由7萬幫扶幹部採集上傳、分類標簽,再經過上萬次訓練,系統就會自動對照片進行篩選過濾,目前準確率達到了85%以上。”翟輝介紹,每一位貧困戶數據整合後,這些微觀資訊便形成了“貧困對象分佈雲地圖”。輕輕點擊,即可查看村類型、人口規模、貧困發生率、脫貧計劃、戶基本情況等各類幫扶資訊。
“這個分佈圖,不但可以成為各級領導幹部把握全局、謀劃重點工作的好幫手,還為我們督查巡查選點提供了極大便利。”漢中市扶貧辦督導考核科負責人王思童對貧困分佈雲地圖點讚不已。
目前,漢中市貧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52.4萬人減少到2.6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7.96%下降至0.9%,10個貧困縣有望實現全部摘帽。“脫貧攻堅戰打贏後,我們會在此資訊系統基礎上繼續擴大覆蓋範圍,逐步建立覆蓋全市農村人口的立體式電子檔案,為鄉村振興、智慧鄉村再服務。”漢中市扶貧辦主任康虎生説。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這裡的扶貧幹部用上“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