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尋找平衡 ——大學生基層幹部成長記

劉坤查看菊花生長情況

2019年9月1日14時15分,蘭州西站開往咸陽秦都站的D2678次列車上,坐著兩個剛與家人分別的年輕人,石彬楠和劉坤,他們的目的地都是陜西咸陽淳化縣官莊鎮。

兩人都是基層幹部,因為工作相遇,又因娃和媳婦同在蘭州而熟識,兩人已經多次相約奔波在陜甘兩地。

石彬楠,淳化縣官莊鎮鎮長助理,兩年前被招錄為陜西省首屆定向選調生;劉坤,淳化縣官莊鎮溝渠頭村村主任助理,是四年前考上的大學生村官。

從大學生到鄉村幹部,從城市到農村,他們面對的何止是兩地分居、獨身生活、角色轉型,他們每天面對的,是那些農民、農事、扶貧、維穩,略顯瑣碎而雜亂的工作。

這與當初的理想相比,有落差,卻無憾。

到基層去!

官莊鎮位於淳化縣西部偏南,距離縣城30公里,是全縣最偏遠的鄉鎮,經濟發展在中游徘徊。這裡,是他們的主戰場。

劉坤是淳化本地農村娃,初中畢業後,他曾到西安短暫打工。工作的艱辛讓他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於是他再次走進課堂,2010年,考上了山西農業大學。

大三暑假,劉坤曾組織了一次徒步旅行,他召集了全國不同省份的10名同學,歷時20天,從山西省晉中市走到了北京天安門。

徒步不是目的。一路上,劉坤把這次行程當成一次基層實踐。他們帶著投影儀、電腦等,沿途通過視頻展播、口頭講解等方式,給農民科普一些農業知識。

路過山西省陽泉市的一個村莊時,他們給一位搞大棚種植的農民介紹了很多養殖、種植的資料和新知識,還教他使用電腦。“農民挺高興的,這讓我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劉坤説。

正是此次活動,讓劉坤萌生了投身基層的想法。2014年,他響應國家“西部計劃”,前往拉薩市城關區的居委會工作。

和劉坤曾輟學打工不同,隴西娃石彬楠一路讀到了研究生。在陜西師範大學地理專業攻讀碩士學位的他,一心想要搞學術。去基層服務,石彬楠還真沒想過。

“你讀這麼多書,想沒想過咋樣能帶著農民富起來?”一次假期回家,二叔的話問住了他。

二叔家種了5畝地,但勞作一年,僅夠維持一家人溫飽。

是繼續埋頭讀書,還是如二叔所問去基層實踐?石彬楠在實驗室坐不住了。他拿起背包,從甘肅老家出發,跑遍了陜南陜北。

“陜北蘋果收益好,陜南生態農業不錯。”他一邊調研,一邊寫下心得。此行給他印象最深的,仍是農村的貧窮和農民生活的不富足。

“如果農民都富起來,該多好!”這番行程,讓石彬楠有了去基層的想法。

2017年,陜西省首次在應屆畢業生中招錄定向選調生,石彬楠報了名並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到鄉鎮任職的通行證。

淳化縣官莊鎮,成了石彬楠基層工作的起點。此時,劉坤已經在這裡工作了兩年。

兩年前,由於對高原氣候不太適應,劉坤選擇回到陜西。2015年,他考上陜西省大學生村官,被分配到了官莊鎮溝渠頭村。

石彬楠(左)走訪貧困戶

村裏那些活,瑣碎而難

溝渠頭村是個典型的窮村。缺水、地形差,青壯年勞動力基本去了城裏打工,留下老人在家營務蘋果,種點麥子和菜,勉強維持生計。

淳化縣位於蘋果“北移西擴”的淘汰圈中。尋找新門道,讓群眾增收,是劉坤的首要工作。

2016年,他曾帶著幾位村幹部一起試種香菇,每人投了1萬多元。然而,香菇喜濕,不巧那年天氣乾旱,産量極低。客商不願意來收購,無奈,劉坤只得蹬著三輪車到鄰縣貿易集市上賣。

第一步就走岔了,這讓他很受打擊。香菇的收益慘澹,劉坤只好再想別的路。

然而不久,劉坤又失敗了。想在村裏幹成一件事,遠不是一次長途“徒步”那麼簡單。

2017年,他索性組織村幹部們先幹,免得農民擔風險。他借用農民麥收後空閒的120畝土地,試點種起了西葫蘆。雖然産量很高,但供過於求,賣不動,而因收購成本太高,遠處的客商也都不樂意來。

最後,上萬斤的西葫蘆只能喂了羊。

連續兩次失敗,讓村裏人對他能力有了質疑,這讓劉坤懊惱不已,他不得不轉換思路。

此時,剛來到官莊鎮當了鎮長助理的石彬楠,正意氣風發,想要在鎮上大幹一場。但他的經歷也不順當。

2018年初,官莊鎮準備舉辦“五下鄉”活動,每名鎮班子成員都有任務,石彬楠分到的是清潔機關廁所的活。老式的旱廁,氣味刺鼻,環境臟亂。

“幹吧,研究生畢業來農村刷廁所,實在是憋屈;不幹,領導和同事都在看著我。”最終,石彬楠拿起了刷子,把廁所打掃乾淨。

農村工作的艱辛顯然超出了石彬楠的想像。

在官莊鎮皇城村的危房改造中,貧困戶劉春娟向石彬楠要求,“想修個大點的房子,但手裏只有1萬元,剩下的你來給我想辦法。”

“這可咋辦?”石彬楠也束手無策,畢竟危房改造的補貼已經給了劉春娟,再給就要自己掏腰包了。

從劉春娟家回來後,石彬楠詳細了解了她家的情況,得知她家庭實在困難還有疾病纏身,就幫她申請了大病救助和低保,把申請到的錢送上了門。

基層工作的瑣碎和艱難,打磨著兩個年輕人,也讓他們迅速成長。

往前走

2018年,是劉坤和石彬楠的轉折年。

劉坤總結前兩次失敗的經驗,去渭南、漢中等地學習考察,最後決定引進耐乾旱抗貧瘠、管理方便、市場需求量大的菊花産業。

溝渠頭村引進坤源實業有限公司,約定村裏專注菊花生産,産量由坤源全部包圓。劉坤和村幹部們帶頭試點種植管理120畝。11月,菊花大豐收,鮮花送入工廠,加工成幹花。

兩個月時間,就銷售了三分之一,凈收入40多萬元。栽苗、鋤草、打藥、施肥、採花,每天每人80—100元不等,解決了不少留守老人的務工問題。

劉坤開始了産業規劃:先小面積種植,再全村推廣,村民可將菊花套種在蘋果園裏。

此時的石彬楠,已經適應基層生活,並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全鎮招商引資做出了貢獻。

2017年底,官莊來了個外地客商,想在這兒大面積種植黃芪,同事們都不太懂,怕引進了砸在手裏。

但學了七年地理的石彬楠卻看到了黃芪的前景。

在他老家隴西,黃芪是主導産業,石彬楠經過比對,隴西和淳化位於同一緯度,氣候、地形、水熱資源都比較相似。

種植黃芪應該可行。但事關農民的産業大事,不敢大意。

隨後,石彬楠和同事專門趕到隴西做了三天的實地調研,又回淳化繼續比對,最後得出可以在官莊嘗試發展黃芪産業的結論,並上報鎮上一份詳細的調研報告。

2018年,鎮上經過研究,與客商合作推動全鎮試種黃芪500畝。今年,黃芪又給官莊鎮帶來了商機。依託黃芪,彬縣一位商人投資200萬元,到官莊建起了個中藥材産業園,對黃芪進行初加工。

如今,種了黃芪的農民已有部分開始採挖,一畝能收入1000多元。石彬楠知道,明後年採挖的黃芪才是大頭,豐收就在眼前。

今年種植180畝菊花的溝渠頭村,再次迎來了大豐收,如今已經採摘完的菊花陸續進入加工廠,即將走向市場。

劉坤在基層的工作也有了另一份收穫:今年夏季,咸陽市從大學生村官中招聘縣鎮事業單位人員,劉坤考上淳化縣林業種苗管理站,解決了事業編制。(當代陜西記者 張繼民)

來源:陜西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尋找平衡 ——大學生基層幹部成長記)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