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

柿子紅了 奶農富了——來自富平縣脫貧一線的故事(3)

歲歲年年柿柿紅。經過多年發展,柿子産業已經成為推動富平縣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産業之一。

紮根大山情暖山村

——記富平縣曹村鎮三合村第一書記董紅軍

記者 喜順

“董書記,娃考了530分,已經被錄取了!”富平縣曹村鎮三合村北坡組貧困群眾任軍明第一時間把這個喜訊告訴了村第一書記董紅軍。

“我在銅川市耀州區找了個跟車的活兒,一個月3900元,管吃管住。”任軍明家不管有啥大小事,他都會第一時間給董紅軍報告。

董紅軍是富平縣衛生健康局2017年5月選派到三合村任第一書記的。提起董紅軍,三合村上到80多歲的老人,下到七八歲的孩子幾乎都認識他。

任軍明的妻子10多年前因病去世,剩下他和女兒相依為命,早些年他還做過腦部手術,落下了右手手指麻木的毛病。任軍明家的日子過得很苦,曾經的家簡直就是沒法看、沒法住,他被周圍群眾稱作“懶漢”。董紅軍多次去他家後,任軍明的家“悄悄”發生變化了。

董紅軍第一次去任軍明家時,被破舊不堪的住房所“震撼”:狹窄的小院沒有門,年久失修的土院墻只有半人高,院子靠西有一間10平方米的土坯房,靠東的一孔土窯洞已經坍塌,後面的一孔窯洞也年久失修。房間的地面凹凸不平,灶臺上雜亂地放著鍋碗瓢盆,土炕上只有兩床舊被褥,窗戶破爛不堪,上面一層又一層地糊著報紙,兩扇門即使合上縫隙也很大……眼前的景象讓董紅軍如芒在背,他大聲説:“這地方咋能住?要趕緊搬!”

考慮到任軍明家的實際情況,董紅軍給他出主意:“不行你先找個本家人借住一下人家空閒的房子,我和村幹部儘快把你家的住房問題落實好。以後再遇到陰雨天,我心裏也踏實些。”

“感覺像做夢一樣,僅用一個多月時間,我和娃就搬進了新房。”任軍明高興地説,董紅軍離開他家後,村幹部很快就幫他拆了舊房、建了新房。

幫助任軍明家打水窖、種花椒、申請補貼、辦理低保……這些都在董紅軍的幫扶計劃之中。在董紅軍的牽線搭橋下,留古鎮愛心人士米軍剛每年資助任軍明的孩子生活費6000元,同時承諾,只要孩子好好學習,願意資助孩子到大學畢業。吃下這顆“定心丸”,任軍明重拾生活信心,幹什麼都積極了,還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群眾眼裏的“懶漢”變得勤快了。

“沒有董書記,我和娃都不知道咋過,我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現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把他當自己人,大小事都給他説,讓他放心。”任軍明説。

看病難是三合村群眾的心病。由於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當地群眾“小病扛、大病拖”的現象十分普遍。董紅軍下定決心,不管跑多少路、流多少汗,也要解決這個問題。他多次協調,2018年給村上建起了標準化衛生室,添置了醫療設備,並多次組織健康知識講座、義診活動,落實醫療救治38人次。在曹村鎮開通首家村級合作醫療門診統籌報銷渠道,切實解決了當地群眾看病難的問題。

董紅軍用心幫扶著56戶貧困群眾,他説貧困群眾的實際行動也在感動著自己。9組群眾盧曉梅腿部殘疾,和丈夫守著4畝花椒地過日子,大兒子在銅川市一家修車店當學徒工收入也不高,小兒子今年考上西安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家里正在為孩子的學費發愁。董紅軍聯繫富平縣朱老二骨科醫院資助了盧曉梅的小兒子2000元學費,又幫助盧曉梅的大兒子聯繫到富平縣一家汽修廠就業。“多虧了董書記,我也不知道咋樣感謝他,我們這山路不好走,費鞋費腳,我就做了兩雙鞋墊送給他,也是表達我的一點心意。”盧曉梅説。

“回憶起這幾年扶貧的點點滴滴,村裏角角落落都留下我戰鬥過的足跡。村民的熱情問候,孩子們的親切稱呼,都讓我感到無比幸福。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經歷,穿著貧困群眾送的鞋墊,我的扶貧步伐將更加堅實有力!”董紅軍説。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柿子紅了 奶農富了——來自富平縣脫貧一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