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

柿子紅了 奶農富了——來自富平縣脫貧一線的故事(2)

朱銀娟的微信脫貧路

朱銀娟經常騎著摩托車走村串戶收購當地土特産。

做微商的朱銀娟是富平縣的一名貧困群眾。最近,她嘴邊經常挂著一句話:“大媽,你家核桃還有沒有?”

8月21日,朱銀娟騎著摩托車翻山越嶺,剛從大山深處為網友們尋找山核桃和土雞蛋回來。她説,這道山溝裏住著幾戶人家、那座山裏面有什麼山貨,她都一清二楚。

朱銀娟的家在富平縣曹村鎮大王村,一家6口人的生活,全靠她和丈夫撐著。一年土裏“刨”出的幾個錢全貼在了患冠心病的婆婆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身上,正在讀書的大女兒和上託兒所的小女兒只要用錢,她和丈夫就犯難了。她的丈夫為了更好地照顧兩位老人,放棄了外出打工的機會,只能在附近打零工,維持家裏的日常開銷。單一的收入來源使這個家庭陷入了困境。

2017年,富平縣教育局精準幫扶他們家,送來了100隻小雞仔和600公斤飼料,並對他們進行養殖培訓。隨著土雞蛋越來越多,銷路成了朱銀娟的心病。由於山區自然條件限制,她只能將土雞蛋賣給周邊的村民,久而久之,養雞的村民多了,大家都開始犯難,解決銷售問題成了大家共同的難題。

2017年5月的一天,朱銀娟的一位江蘇好友在微信裏看到了她發的“真可惜,村裏的山核桃沒人要……”的資訊後,鼓勵她在朋友圈裏做微商。初試微商,朱銀娟發現銷量不錯,嘗到甜頭的她漸漸地通過微信、抖音銷售起了山核桃。時隔一個月,她無意間聽村民説許多貧困群眾家的土雞蛋滯銷,於是她又在微信朋友圈裏幫村民銷售起了土雞蛋。如今,她通過微信、抖音不斷銷售著當地的山核桃、土雞蛋和其他土特産。由於土雞蛋的品質好,加上她個人信譽度也高,當地山貨開始變得供不應求。朱銀娟告訴記者,她不但把自家的山貨銷售一空,還幫助周邊村民銷售完了原本滯銷的核桃。“前年,我光核桃就賣出了2500公斤,掙了2萬元……”朱銀娟高興地説出了當年的“秘密”。

朱銀娟還搭上了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順風車,在曹村鎮柿鄉名苑分得了一套房子。“記得住進新房的那天,公公、婆婆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説他們這輩子做夢都沒想到能搬出大山。”朱銀娟説。

如今,朱銀娟的手機裏有20多個微信群,一説賣個啥,大王村9個組的群眾都來找她。“去年,我通過微信、抖音賣出了35公斤花椒、1000枚雞蛋、3500多公斤核桃、500多公斤蘋果、1000多公斤柿餅、300多公斤散裝酒……”朱銀娟自豪地説。記者 喜順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柿子紅了 奶農富了——來自富平縣脫貧一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