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西安垃圾分類即將邁入“強制時代”

《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將於9月1日起正式施行,標誌著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從此步入法治化軌道,邁入以制度倒逼行動的“強制時代”。作為全國46個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試點的城市之一,面對平均每人每天産生1公斤垃圾、全市每天共産生上萬噸垃圾的嚴峻形勢,西安市將如何對生活垃圾進行強制分類?即日起,本報將陸續刊發西安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觀察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8月14日,西安市固體廢棄物管理處江村溝垃圾填埋場場長李瑞防,像往常一樣巡視著垃圾填埋場的運營狀況,內心卻無法平靜。因為,這個曾經承載了西安垃圾處理重大使命的地方,最晚至今年10月,將沒有任何空間用於垃圾填埋。

李瑞防所擔憂的,正是當前眾多西安市民所關切的。

江村溝垃圾填埋場目前的承載力是什麼狀況?當這座目前國內庫容量最大的垃圾填埋場封場之後,西安的垃圾處理將何去何從?面對平均每人每天産生1公斤垃圾、全市每天共産生上萬噸垃圾的嚴峻形勢,垃圾分類勢在必行,西安又該如何應對……連日來,帶著這些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記者對西安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有關情況進行了探訪。

西安垃圾日産量25年增長了10倍

8月14日,記者驅車前往江村溝垃圾填埋場。距離目的地越近,沿途遇到的垃圾清運車越多。到垃圾填埋場附近時,只見一輛又一輛的白色垃圾清運車排著隊緩慢入場。

“江村溝垃圾填埋場是西安城區目前唯一的生活垃圾終端處理場地。每天有900多車次生活垃圾從城市的四面八方運送到這裡。”李瑞防表示。

李瑞防在江村溝垃圾填埋場工作了20多年。他清楚地記得,1994年江村溝垃圾填埋場投入運作之初,每天填埋的垃圾僅有1200余噸。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城市規模的持續擴張、人們消費水準的大幅提高,近10年,這裡收運的垃圾量年均增長率在8%左右。如今,江村溝垃圾填埋場日均填埋處理垃圾1萬多噸,成為國內日處理量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場。

“城市的發展速度實在太快了!”李瑞防望著在垃圾填埋場穿梭作業的車輛説,垃圾填埋場當初設計的使用年限是50年,但西安的垃圾日産量25年間增長了10倍。按照日填埋量和現存庫容量推算,今年10月,江村溝垃圾填埋場就將提前飽和封場。

在江村溝垃圾填埋場退出歷史舞臺後,高陵區、藍田縣、鄠邑區和西鹹新區4個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將於今年10月底“接棒”運作。2020年10月底,灞橋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將建成投産。

可以預見,隨著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步伐的加快,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數量勢必持續增加,全市垃圾産生量也將與日俱增。西安的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將面臨新的挑戰。

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是應對挑戰的關鍵,源頭削減是治本之道,進行垃圾分類回收則是實現源頭減量的最好出路。李瑞防表示:“垃圾分類和每個人息息相關。希望市民儘快適應垃圾分類,從源頭上實現垃圾減量化。”

前端分類效果關乎末端處理效率

垃圾末端處理的成效,影響著一座城市的生活品質。

江村溝垃圾填埋場數字化監控平臺大螢幕上,顯示著該填埋場天氣、溫度等實時數據。“這個系統不僅能隨時監控垃圾填埋場的動態,還能對垃圾堆體進行安全監控,實時掌握垃圾處理設施運作情況等。”江村溝垃圾填埋場數字化監控系統運營維護人員強海鋒向記者介紹。

為了對垃圾填埋進行精細化管理,江村溝垃圾填埋場形成了一條包含中控室、氣象站、調節池、滲濾液處理車間、發電廠等完整的垃圾處理流水線;對每層垃圾都在黃土覆蓋的基礎上採用HDPE膜進行二次覆蓋,並嚴格控製作業面積,減少暴露時間,最大限度減少臭氣擴散。

“前些年,這裡的垃圾多是廢舊傢具、衣物等,塑膠製品很少。現在垃圾成分變複雜了,各種電子元件、廢舊電池、建築垃圾都混入其中。”李瑞防感慨地説,這些垃圾都是放錯地方的資源。記者從觀景臺俯瞰,只見一層層待填埋的垃圾五顏六色,推土機正將傾倒的垃圾壓實壓平。

江村溝垃圾填埋場利用沼氣每天可發電20多萬千瓦時,但這遠遠沒有挖掘出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潛力。對此,李瑞防十分遺憾地説:“其實,食品、草木和織物可以生産有機肥料,垃圾焚燒可以發電、供熱或製冷,磚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由廚余垃圾分離出來的油脂可做工業原料。如果我們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對其中一部分進行回收利用,就可以變廢為寶。”

廚余垃圾是滲濾液的重要來源。江村溝垃圾填埋場每天要處理4000噸左右的滲濾液。這些垃圾滲濾液成分複雜,污染濃度高、毒性強,處理工藝複雜且成本高。“如果在前端垃圾分類到位,廚余垃圾可以進入專門的廚余垃圾處理廠進行資源化處理,那麼不論對江村溝垃圾填埋場,還是對即將投入使用的垃圾焚燒廠來説,末端的處理難度和成本都會有效降低,也將更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李瑞防説。

人人參與是突破城市垃圾困境的關鍵

“目前,垃圾堆體垂直高度為140米。如果高度繼續增加,極易引發垃圾滑坡,環保風險也會加劇。這個高度已經是江村溝垃圾填埋場設計容量的最大值。”順著李瑞防所指的方向,記者看到,佔地1031畝、總庫容量3463萬立方米的江村溝垃圾填埋場,如今僅剩下一小塊區域可供填埋。

“後江村溝”時代,西安市垃圾處理將何去何從?人人參與垃圾分類、人人都能正確進行垃圾分類,是西安市突破城市垃圾困境的關鍵。

作為全國46個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試點的城市之一,西安市將從9月1日起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邁入以制度倒逼行動的“強制時代”。

根據《西安市2019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西安正在加快建立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按照要求,全市各區縣、開發區今年8月底前建設至少一座有毒有害垃圾暫存點,年底前在轄區內必須配套建設至少一座可回收物分揀中心和大件垃圾拆分中心。

垃圾末端處理方式和能力直接決定了前端分類的標準和效果,而前端分類的標準和效果也直接關係到末端處理的效率。李瑞防告訴記者:“要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既要督促每位市民從産生垃圾的那一刻起,對垃圾進行分類投放,也要實現後面各環節按規則處理,真正讓放錯地方的資源有用武之地。”

據西安市固體廢棄物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江村溝垃圾填埋場封場後,將同步啟動生態修復工作。(記者 趙楊博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西安垃圾分類即將邁入“強制時代”)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