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日涵:非洲華僑華人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摘要:在非洲地區投資過程中,應借助華僑華人所擁有的廣泛人脈及資訊渠道,發揮僑務公共外交的作用,塑造中國良好的國家形象,消除非理性的“反中”情緒,並且提升與當地政府和百姓的互信。

在非洲地區投資過程中,應借助華僑華人所擁有的廣泛人脈及資訊渠道,發揮僑務公共外交的作用,塑造中國良好的國家形象,消除非理性的“反中”情緒,並且提升與當地政府和百姓的互信。

華僑華人廣布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經濟實力、科技創新、行銷模式、政商人脈以及人文交流等領域都具有一定的優勢,是中國開展對外友好交往的重要橋梁。因此,如何強化華僑華人連接中國與沿線國家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實現互利共贏、協同發展,是各界共同關心的話題。“一帶一路”推進中的六大經濟走廊以及五通工程都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非一時可以完成,所以更應該擴大當地華僑華人尤其是華商參與的力度。綜合來看,華僑華人對當地的社會習俗及政治經濟環境都有較好的把握,不僅可以幫助中國企業規避投資風險,更可以正面引導輿論。

鄭和下西洋期間,中國的船隊曾四次抵達非洲東海岸,進行外交和貿易活動,隨後長達幾個世紀的時間裏,大量中國人以“契約勞工”身份被運往非洲從事礦業開採,成為中非交往的先行者。近代以來,非洲華僑華人數量迅速增加,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副總編李新烽研究員根據其在非洲工作八年掌握的資料和訪問30個非洲國家了解到的情況推算約為110萬左右(截止到2012年底)。近五年來,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大,數量會有一定程度的增長。

非洲華僑華人的職業形態

根據周海金在《非洲華僑華人生存狀況及其與當地族群關係》一文中的研究顯示,從分佈上看,非洲華僑華人數量最多且最集中的國家是南非,至2013年,估計為30萬;排在第二的是安哥拉,該國近年來在非洲國家中華僑華人數量增長最快,截至2012年安哥拉的華僑華人總數已達26萬;排在第三的是尼日利亞,據尼日利亞官方數據,2012年在尼日利亞華僑華人約為18萬。以上三個非洲國家的華僑華人總數約佔非洲華僑華人總數的3/4。此外,模里西斯、馬達加斯加、迦納、坦尚尼亞等國的華僑華人數量也都在3萬—5萬之間。

非洲華僑華人在非洲的商業活動在很大程度上與中國經濟政策與發展狀況緊密聯繫。目前,在非洲比較大的華人商業家族大多為新中國成立前後前往非洲創業的老華僑,還有部分老華僑從事律師、醫生等職業;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進入非洲的華僑華人主要從事的行業有紡織、電子、餐飲、礦業等産業;隨著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以及“走出去”戰略的影響,進入21世紀後,在非洲的華僑華人從事的多為日用百貨、旅遊、餐飲、醫療等行業,這些企業大都屬於私營性質,傾向於出售大量低成本的商品,目前除了一些小企業從事零售業外,幾個較大的非洲城市已經成為中國批發交易商進行商業活動的基地。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近幾年人民幣對非洲當地貨幣匯率的變化,以及來自其他國家和當地同行業的競爭,以往在非洲做大宗商貿投資的華僑華人的利潤空間逐步下降,大部分華商逐步轉變其投資的領域,即由原來的零售、外貿以及餐飲等行業轉向投資辦廠。筆者在2015年參與的華僑大學“非洲僑領培訓班”培訓期間訪談了70余位在非洲的僑領,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在賴索托的華僑華人除了傳統餐飲、零售外主要經營當地的能源和液化氣行業;而在安哥拉的中央企業和私營企業已經多達100多家,中央企業主要涉及石油、礦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私企大多從貿易行業逐漸轉向製造業。無獨有偶,在南非、尼日利亞、馬達加斯加的華僑華人也逐漸由經營零售超市的私營企業開始轉型為辦廠,主要有餅乾廠、造紙廠、鞋廠、塑膠製品廠等,隨著經營活動的擴展,逐漸在非洲站穩腳跟的華僑華人也開始有了自己獨特的優勢。

參與“一帶一路”的優勢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會見第七屆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誼大會中所指出的,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可以説,華僑華人作為承接中外的重要紐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不僅發揮著橋梁的作用,同樣也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性。

首先,華僑華人具備全面了解所在國環境的優勢。由於華僑華人在當地國生活時間比較久,所以,他們對於當地的風俗習慣比較了解,更知道如何有效地融入當地社會。因此,來自他們的建議對於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加上非洲地區的華僑華人大多集中在南非、尼日利亞和安哥拉等國家,因此更容易形成群聚效應,産生更大的外溢效果。

其次,華僑華人擁有所在國經濟實力上的優勢。在最早一批遷移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華僑華人中,很多人從事經貿活動,由於中國人特有的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精神和善於經營的特點,許多華僑華人成為當地較為富裕的人。他們在當地辦廠、從事經貿活動並且解決了當地許多人的就業。較強的經濟實力,使得華僑華人一方面可以逐漸取得相應的社會地位,另一方面也讓華僑華人的企業更積極地意識到雙邊貿易的重要性,更願意在連接中國企業和當地企業之間發揮橋梁的作用。

最後,華僑華人還擁有所在國人脈的優勢。眾所週知,在“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一定要解決實際的問題,就是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能夠有人牽線搭橋。而“找得上人,説得上話,辦得了事”往往需要華僑華人發揮最大功效。在非洲的華僑華人雖然數量比不上東南亞的多,但由於中國長期以來對非洲的援助,中非又同屬於第三世界,中國與非洲的關係一直較為良好,加上部分華僑華人善於交朋友的特點,使得非洲的華僑華人積累了眾多當地的人脈資源,這些逐漸成為寶貴的財富。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非洲的推進,要想深入了解當地,必須借助華僑華人的力量,合作共贏,協同發展。

發揮華僑華人“搭橋引路”作用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投資取得了積極的進展。一方面是中國企業在海外的風生水起,另一方面卻是研究風險能力的嚴重滯後。這二者的脫節,使得近些年來一些中資企業在海外投資過程中頻遭各種風險衝擊。

非洲地區投資風險分析需要依靠華僑華人。眾所週知,在大規模進軍某一個市場之前一般都需要進行完整的市場調研和政治風險評估;並且需要選擇具有一定人脈和關係的市場進入,與此同時,還需要與當地夥伴保持長久和穩定的合作關係,而這正是廣大在非華僑華人的一大優勢,所以,企業在進入非洲市場之前,通過與非洲僑界的聯繫,可以幫助他們提前了解當地的情況,吸收借鑒他們在當地經營的經驗教訓,有利於更深入地與當地政府和企業合作。

在非洲地區履行社會責任也可以與當地的華僑華人合作。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不斷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並在履行當地社會責任過程中還有很多提升的空間。良好的企業社會責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業在當地經營的風險,當地的華僑華人在非洲深耕多年,他們往往深諳其中的精髓,知道如何才能把事情做得更佳。

非洲地區公共外交應引入華僑華人的智慧。眾所週知,“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只有民心相通了才能更好地實現貿易融通,才能更好地服務中國企業在當地投資以及經營。在非洲地區投資過程中,應借助華僑華人所擁有的廣泛人脈及資訊渠道,發揮僑務公共外交的作用,塑造中國良好的國家形象,消除非理性的“反中”情緒,並且提升與當地政府和百姓的互信。

推動“一帶一路”最好的策略是平等對待,對非洲國家尤其要一視同仁,並應“以僑為師”、“以僑為橋”,一方面向非洲華僑華人取經,深刻掌握當地的語言、文化及社會情況,另一方面發揮華僑華人“搭橋引路”的連通作用,才能在非洲地區推行“一帶一路”過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023247774881847b98b4d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吳玉琪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