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帶一路”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摘要:作為中國為國際發展合作事業做出的貢獻,“一帶一路”倡議自其誕生以來就已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相關投資和項目建設不斷增加,同時輻射國家數量也在逐步擴展。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國家期間,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同年10月,他又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構成了“一帶一路”重大倡議。3年多來,“一帶一路”合作不斷開花結果,影響迅速席捲全球,成為迄今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也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國際合作平臺。1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正式宣佈,中國將於今年5月在北京主辦這一重要高峰論壇。3月5日,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繼續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加快陸上經濟走廊和海上合作支點建設,構建沿線大通關合作機制。

1117638724_14515375356811n

作為中國為國際發展合作事業做出的貢獻,“一帶一路”倡議自其誕生以來就已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相關投資和項目建設不斷增加,同時輻射國家數量也在逐步擴展。就廣義上而言,“一帶一路”已經從以傳統歷史地理概念界定的所涵蓋國家和地區範圍,擴展至包括非洲和拉丁美洲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宏大進程。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峰會時就指出,中非歷來是命運共同體,雙方始終堅持平等相待、真誠友好、合作共贏、共同發展。而中國—拉共體論壇也秉承了相似的精神和表述。這事實上都體現出“一帶一路”以“共商共建共用”為核心的指導精神和思路。

從經濟發展角度來看,中國倡議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直指廣大發展中國家國內經濟增長面臨的重大制約,即落後的基礎設施與現代工業化體系的欠缺。資本困乏與貧窮之間的惡性迴圈一度成為發展中國家發展的掣肘。這就需要對發展中國家的關鍵領域進行大量投資以消除瓶頸,並促使其經濟走向良性迴圈的發展階段。2014年李克強總理在訪問非洲四國時,首次提出中非合作基礎設施建設要打造“三大網路”,包括高速公路網、高速鐵路網以及區域航空網,由此帶動非洲國家實現工業化進程。2016年連通衣索比亞與吉布地的亞吉鐵路正式貫通,成為上述宏偉規劃的首項成果。中國還考慮到相關國家的切實關切,提出發展戰略“對接”概念,從而使得中國的投資、項目建設及産能合作計劃與相關國家的國內發展規劃具有更好的契合度。“一帶一路”倡議與中亞國家哈薩克“光明之路”國家發展規劃的相互對接就是一個典型範例,中國的投資為哈薩克發展國內能源電力基礎設施提供了重大支援。中國倡導的以基礎設施和工業化為核心的發展理念也得到國際社會的不斷呼應,澳大利亞在擔任二十國集團(G20)輪值主席國期間倡議成立了全球基礎設施中心(GIH),2016年中國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則進一步提出《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倡議》,與之相伴的還有《發起支援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合作倡議》。這也已經成為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等多邊開發銀行今後著重推動的重點領域。

同時,我們還不應忽視“一帶一路”倡議在促進和平事業方面的深遠影響。該倡議所涵蓋的不少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還面臨著嚴重的內戰和武裝衝突局面,政治安全形勢動蕩也已成為制約眾多國家發展進程的重要因素。究其根源,經濟社會發展滯後事實上與當前很多國家內部的動蕩形成互為因果的複雜關係。在這方面,産業體系發展及基礎設施建設都將對促進衝突後武裝人員重新安置以及形成有效治理的政府管理體制提供重要的物質支援,而區域性共同發展態勢的形成也將很大程度上降低政治武裝派別割據分裂的能力,這必將對區域性乃至全球性和平進程産生重要的正面影響。

可以説,中國的倡議立足發展,但卻著眼于和平及安全。相信 “一帶一路”倡議將獲得更多的國際社會支援,也將具備更為詳盡和廣泛的可操作性特徵,從而為推動廣大國際社會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重大貢獻。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吳玉琪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