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濟南將建設30處自然教育觀察徑或自然教育示範基地
在山野小徑上課,看誰還瞌睡
佛慧山上的泉城山林自然觀察徑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黃中明 攝
泉城公園PARK+書享藝術空間
園林花市吸引市民駐足
4月21日,第三屆山東省森林文化周濟南主會場舉辦“媒體開放日”活動,20余家媒體記者齊聚泉城公園“PARK+”書享藝術空間、佛慧山自然教育基地、濟南園林花市、佛慧山生態廊橋、龍鼎濱水公園,實地感受濟南園林和林業綠化系統創新“公園+”實踐和實施生態綠化項目建設取得的成果。記者獲悉,今年濟南將建設自然教育觀察徑或自然教育示範基地30處。
邊遊覽邊學知識這樣的小徑誰不愛
歐式風格的建築,白色弧形的長廊,綠色草坪,還有精緻杯盤盛放著可口的甜品、咖啡,室內還有各種各樣的書籍……2023年泉城公園的PARK+書享藝術空間一開業,便迅速走紅。依託泉城公園的自然生態與舜耕書屋的閱讀功能,通過創意設計和業態打造,構建出一個集文化、休閒、社交于一體的文化陣地,為市民遊客營造舒適的“鬆弛感”與充滿活力的互動空間,與書和美“邂逅”,成為市民遊客精神的棲居。記者看到,前來打卡的人絡繹不斷,長廊內外、草坪上、桌前書架旁……處處可見駐足拍照的人。
在佛慧山,新建成的佛慧山自然教育基地揭開神秘面紗。該處自然教育基地由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山東省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聯合打造,提供自然體驗與探索、科學思維與實踐、自然記錄與創作及文化沙龍與導賞主題服務,設立自然博物、科學實踐、自然文創、文化沙龍。
其中,泉城山林觀察徑是為滿足市民遊客對森林資源的探索需求,結合佛慧山豐富的自然本底資源建設而成的知識型遊覽小徑。小徑以原有的山野小路為脈絡,採用對自然干擾最小的施工手段,利用原土、原石、原木進行修建,全程不阻斷動物遷徙,保留小動物的生存空間。沿路通過科普設施與空間的引入,對森林文化進行細緻入微、生動有趣的展示,讓市民與之互動體驗,從而達到深入開展普惠型自然教育的目的。
沿著全長1.3公里的小徑前行,你會看到觀察點、解説點和森林平臺等多種科普節點,串聯36個自然觀察內容,介紹25種不同的生物。以前的佛慧山長什麼樣子?在這裡老岩石告訴你,誰是歡喜冤家?這麼大的林子都有啥鳥?一座座設計巧妙的自然展臺,讓大家在攀登的過程中長知識、有樂趣。每個節點都是一座自然展臺,每個展臺主題明確、形式多樣,是市民遊客從大自然中實地實景收穫生動的森林文化講解的絕佳選擇。
“即使沒有導遊,也能讓大家在大自然中實地實景收穫森林文化講解。”據了解,現場遊客可以掃二維碼獲取全程免費VR講解,“這是為濟南市民打造的專享森林學常識課!”工作人員説。
園林花市亮相40余場精彩活動持續至26日
在佛慧山東南入口的佛慧山生態廊道,貫通大千佛山—奧體文博片區兩大綠道系統,為廣大市民遊客提供了便利、舒適的休閒、健身環境。生態廊橋建設秉承尊重自然、維持生境、低碳環保、人文與科技相結合的設計理念,綜合其功能、造型、材質、生態、審美等要素,把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把好的生態景觀有機地連接貫通,對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起到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花團錦簇、花香四溢的園林花市大篷車也開到了佛慧山腳下,展示展銷各種時令花卉綠植、鮮切花,捕蠅草、多肉、文竹、吊蘭、長壽花等小而美、易養活的花卉綠植價格親民,鬱金香、玫瑰、向日葵、乒乓菊、洋桔梗、康乃馨等鮮花花束任意挑選,讓人忍不住停下腳步。
花藝師在售賣的同時現場開展園藝科普宣傳,解答市民家庭花卉養護等相關問題,為裝扮市民品質生活、助推家庭園藝的普及與發展提供技術支援和指導。在巨型花束打卡區,由上千枝不同種類、不同顏色的環保花材組成的藝術作品在草坪上悄然綻放。
現場還有“技能興魯”職業技能大賽和濟南市首屆“泉城杯”插花花藝職業技能競賽暨小微景觀作品、獲獎選手展示花藝創作、與市民互動等,彰顯花卉文化,體驗插花藝術之美。
據悉,本屆森林文化周將持續至4月26日,濟南市還將舉辦40余場森林文化活動。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楊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