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郵箱
聯繫我們
招聘資訊 | 版權聲明 | 廣告合作 | 關於我們 |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531-88556595
城市
濟南 青島 淄博 棗莊 東營 煙臺 濰坊 濟寧 泰安 威海 日照 臨沂 德州 聊城 濱州 菏澤
濟南“葫蘆夫婦”葫蘆上淘金20年 免費教千余名殘疾人學雕刻
發佈時間:2021-10-18 16:49:12 | 來源:大眾網 | 作者:莊濱濱 張海振 | 責任編輯:高靜

  葫蘆上雕刻清明上河圖、一百單八將,最貴賣過超15萬……小小葫蘆,在濟南章丘的“葫蘆夫婦”李霞、馬友誼手裏,搖身一變,成了高價值工藝品。

  醉心葫蘆種植、雕刻20年,兩人把小葫蘆做成了大産業。不僅一年賣出近萬個葫蘆工藝品,還累積帶領千余名殘疾人投身葫蘆雕刻産業。“我們的目標是把葫蘆傳統雕刻這門非遺文化傳承下去,讓更多人關注葫蘆技藝。”李霞説。

  傳承祖輩技藝 夫妻二人投身葫蘆種植雕刻

  李霞和丈夫馬友誼都是章丘人,2001年結婚後,在祖輩的影響下,就開始關注到葫蘆雕刻。“我公公平時就喜歡玩葫蘆,農閒的時候,也會雕刻幾個拿著去賣,我們平時也會學著雕刻。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帶著一個葫蘆作品去英雄山文化市場擺攤,被3個外國人花高價買走。”李霞説,此後,英雄山文化市場一家商店聯繫他們,願意幫他們代賣葫蘆工藝品。

  剛走進葫蘆雕刻世界的兩人就嘗到了甜頭。幾番思量,兩人決定辭職,全身心投入葫蘆雕刻。租了半畝地,兩人就開始種起了葫蘆,邊種邊刻,逐漸步入正軌。

  創業路上並非一帆風順。2006年夏天,地裏的兩畝葫蘆長勢喜人,看著架子上滿滿噹噹的葫蘆,兩人憧憬著收穫時的場景。幾天后,一場暴雨突降,葫蘆地裏的水泥架子全部倒塌,“當時的葫蘆一個重量就超過5斤,望著滿園子倒掉的葫蘆架,我們傻眼了。”李霞説。

  葫蘆都趴在地裏,沒辦法,只能自己重新架起來。兩口子一連幹了三天,豎起整個園子的水泥架子時,馬友誼的肩膀上全是血。回憶起那一幕,李霞頗多感慨,“吃過這個苦以後,我們兩個更加專心做葫蘆,整個心思都放在了葫蘆身上。”

  雕刻葫蘆精益求精 央視連續報道聲名遠播

  近日,記者見到馬友誼的時候,他正在刻一個半成品的“蘭亭集序”葫蘆作品。按照設計稿,他先用刻刀在葫蘆表皮上刻出造型,搓墨,然後開始精細化刻製。“墨刻線條的造型像國畫,古樸、滄桑、粗獷。刻畫過程中要有耐心,每一步都不能走神,像現在刻到第二層肌理的時候,象牙白的質感更能體現作品立體的感覺。”

  長期雕刻葫蘆,也讓馬友誼患上了眼病。一次連續兩天的雕刻完成後,因眼壓過高,馬友誼只能前往醫院打針。即便如此,夫妻兩人也沒有想過放棄葫蘆雕刻,而是在雕刻技藝上精益求精。

  在創業之初,毫無經驗的兩人只能跟著家裏老人按照剪紙樣式,雕刻一些簡單的線條,如娃娃抱魚等。由於當時市場上葫蘆工藝品少,市場反響不錯。但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同類産品增多,兩人開始嘗試在傳統雕刻的手法裏,融入彩刻、線雕等技法。

  談起最有成就感的作品,李霞提到一個乾裂葫蘆“變廢為寶”的工藝品。“以前,出現裂紋的葫蘆一般都是扔了,但是這次我們在裂紋上增加了一些岩畫性質的人物,他們臉部表情和身體動作與裂紋走向一致,表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在雕刻清明上河圖葫蘆作品時,李霞歷時半年,利用微雕技藝,在一個葫蘆上,刻出了清明上河圖盛景,作品最終賣出了15萬的高價。

  隨著李霞夫婦的葫蘆雕刻事業越做越大,2006年,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致富經》欄目到府拍攝,節目一經推出,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葫蘆雕刻這門傳統技藝。此後,李霞又雕刻了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葫蘆作品,登上央視。

  帶領殘疾人就業 發揚葫蘆雕刻傳統文化

  隨著名聲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來章丘找李霞學藝。其中,一對來自山西的玻璃娃娃(身體就像玻璃一樣脆弱,一個打噴嚏這樣輕微的動作可能就會導致骨折)姐妹帶著同是玻璃娃娃的孩子慕名來到章丘,跟隨李霞學習葫蘆雕刻技術。幾年來,李霞不僅傳授他們技藝,還幫他們求醫問藥,學成的姐妹不僅通過雕刻葫蘆掙到了看病的十幾萬元,還憑藉葫蘆作品獲得過省級獎項。

  漸漸地,越來越多殘疾人找到李霞,希望跟她學習葫蘆雕刻技藝。李霞來者不拒,不僅免費教授殘疾人葫蘆雕刻技術,還給殘疾人學員安排種植葫蘆、去皮加工方面的工作。隨著學徒越來越多,李霞的農村小院也漸漸住不下了。

  此後,李霞夫婦包了一片30多畝的荒山,開闢出葫蘆種植基地,致力於展示、傳承葫蘆傳統雕刻技藝。同時,為更多殘疾人提供免費學習、住宿的機會。針對殘疾貧困人員大多體弱多病的特點,還專門設計了適合殘疾貧困人員學習製作的葫蘆工藝製品,簡單易學,可居家製作,幫助他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目前,李霞的公司裏40多個工人,殘疾人就有15人,先後累積幫助千余名殘疾人學習葫蘆雕刻技藝。

  與此同時,李霞夫婦也開始謀劃如何進一步振興葫蘆雕刻這一非遺文化。日常雕刻之餘,兩人還堅持整理葫蘆雕刻技藝檔案、發表論文、與周邊學校建立研學基地。此外,兩人投資400萬元的山東最大的葫蘆博物館正在建設布展中,建成後,將有360件藏品,三分之一由殘疾人製作。“每天和身邊身殘志堅的朋友們,把我們這個葫蘆世界建起來,傳承非遺技藝,就是我現在最想做的事。”李霞説。(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莊濱濱 張海振 濟南報道)

 

熱點新聞
滾動
墨泉再現“一泉成河”
“十一”黃金周:魅力青島活力十足
淄博市今年糧食有望豐産豐收
青島邁向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城鄉全覆蓋”
淄博市文昌湖區開辦長者食堂:為老年人暖胃暖心
水清灣美:青島給河長灣長“壓擔子”
青島啟動“公園城市”規劃編制
青島膠東國際機場8月12日轉場
青島自貿片區發佈綠色指標體系
濟寧小麥已收近九成 降雨將推後整體麥收時間
濱州:百萬尾魚苗放歸大海湖泊
濟南大北環高速公路建設啟動 強省會迎來三環時代
+更多
"國華白越山"當選第四十二屆趵突泉金秋菊展"菊王"
山東手造:在瓶中反向作畫的精美鼻煙壺和炫彩琉璃瓶
山東手造:在瓶中反向作畫的精美鼻煙壺和炫彩琉璃瓶
【于燕説電影】暖心動物電影:一個男孩與一匹馬的傳奇
【于燕説電影】暖心動物電影:一個男孩與一匹馬的傳奇
山東:黃河三角洲修復濕地近30萬畝 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
山東:黃河三角洲修復濕地近30萬畝 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
雙11如何優雅地薅羊毛,山東世茂帶你搶先知!
雙11如何優雅地薅羊毛,山東世茂帶你搶先知!
一站一風景,青島地鐵1號線將打造城市“文化客廳”
一站一風景,青島地鐵1號線將打造城市“文化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