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31日煙臺確診首例關聯南京祿口機場病例,到8月18日煙臺全域為低風險地區,18天裏,煙臺經歷了一場令人難忘的戰疫歷程。18天裏,既有與時間賽跑的緊張,又有全民行動共抗疫情的感動。煙臺交上的這份戰疫答卷,兼有速度與效率,更有溫情與力量。
煙臺核酸檢測爭分奪秒,雖是深夜,但採樣點工作人員仍在堅守崗位。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杜曉丹 攝
速度——
爭取第一時間
戰疫公開透明
第一時間發佈確診資訊、行動軌跡,第一時間找出美容院顧客群……第一時間,分秒必爭,沒有最快,只有更快。這是煙臺戰疫的速度!
與應急處置同步進行的,還有資訊發佈,速度之快,發佈之密,前所未有。
8月22日,煙臺市民的手機裏照例收到一條來自“煙臺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防疫公益短信,提醒市民朋友:“德爾塔”變異毒株感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疫情防控時刻不能放鬆。
自8月4日起,煙臺市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溫馨提醒。記者梳理短信內容發現,短信幾乎是煙臺戰疫歷程的縮影:從最初的緊急提醒,到全員核酸檢測,再到疫情防控常態化,以及煙臺全域低風險後的日常防護。
其實,不僅是短信提醒,這幾天,煙臺市民亮碼的時候心裏也踏實了很多,因為健康碼裏的“*”不見了,“*”代表生活的區域內有中風險或者高風險區域。
18天的抗疫,煙臺市委市政府就是這樣一手抓應急處置,一手抓資訊發佈。
在資訊公開方面,透明、及時、權威的發佈,讓市民吃了定心丸。從8月1日到8月13日,13天時間裏9場新聞發佈會密集召開,這樣的頻次和密度,以前從未出現,這也讓發佈會成為凝聚全民抗疫共識的主陣地。
發佈會場場有“料”,幹貨滿滿。從通報最新疫情資訊、公佈確診病例詳細活動軌跡、解讀防控措施,到社會熱點,再到回應關係市民生活的交通運輸、物資儲備情況……發佈會的服務性和社會功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為資訊公開“打了個樣兒”。
各政府部門對發佈會高度重視,煙臺市委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運作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市委常委、副市長張代令參加了3場新聞發佈會。市衛健委、疾控中心、發改委、商務局、交通運輸局、大數據局等均亮相發佈會。9場發佈會幾乎每一場都開放提問環節,共回應提問35個,發佈會也吸引了眾多媒體關注。
效率——
社會治理賦能
有序有力滅疫情
全員核酸檢測,成為煙臺此次戰疫的重要節點,烈日焦陽下、披星戴月中,晝夜不停歇,一個個難忘的瞬間註定會成為煙臺人的永恒記憶。
8月3日,煙臺市啟動第一輪全員核酸檢測,48小時完成五個主城區第一輪全員核酸檢測採樣。5天5夜後,完成兩輪1300萬人次核酸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全員核酸檢測,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被市民廣為點讚,而快速、高效的背後則是紮實的社會治理經驗在賦能。
煙臺市大數據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義平介紹,為全力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大數據局超前介入、提前開發了全員核酸檢測大數據平臺。8月3日,啟動主城區全員核酸檢測工作,同步緊急啟用了這個平臺。
猶記得那個爭分奪秒的48小時。淩晨時分,城市的各個採集點,盞盞明燈點亮夜空,核酸檢測現場秩序井然,身著各色衣服的人群各司其職,快速高效地推進工作。
科學防控、科學決策、科學診療,是戰勝疫情的最有力武器。本次煙臺戰疫還打了一場漂亮的科技戰,政府依託資訊技術創新治理模式,重構治理流程,積累了有益的經驗。
為保障平臺平穩高效運作,煙臺組織技術支援單位東方電子集團組建了28人的技術保障團隊,每天吃住在現場,白天做好運維保障,晚上有針對性地進行系統優化升級;組建了16人的現場支援團隊,分組對各區市採樣現場進行巡迴技術指導、問題排查和現場培訓。日最高採集超過220萬人次,高峰期每小時採集40萬人次,全力保障了煙臺市兩輪全員核酸檢測的資訊採集工作。
這樣的檢測效率還來自於應急保障。去年11月,煙臺市委指揮部就制定了《煙臺市全員核酸檢測工作預案》,按照5日內完成全市700多萬人口全員核酸檢測標準,儲備了核酸採樣人員4394人,並全部完成業務培訓。同時,煙臺市還提前儲備一批防護服、試劑、耗材及電腦、掃碼槍、身份證讀卡器、鐳射印表機、條碼印表機、體溫測量儀器等資訊化設備。
除了核酸檢測現場,在煙臺的進出門戶也充分發揮了大數據的作用。煙臺市公路中心研發人員經過24小時連續奮戰,研發完成“來煙返煙人員資訊查驗程式”,為煙臺抗疫提供技術支援。截至8月19日9時,司乘人員累計填報33393人次,查驗25317人次,實現快速登記來返煙人員資訊。
力量——
那些難忘面孔
凝聚戰疫合力
戰疫18天,這份來之不易的阻擊戰成果背後,是成千上萬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基層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默默付出。
半個多月來,煙臺市廣大醫護人員、檢測人員、人民警察、村居社區工作者、志願者等無數無名英雄,逆行出征,頂烈日、戰酷暑,出色完成了全員核酸檢測任務和社區防控任務,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典型和感人事跡。他們拼盡了全力,泡白的雙手,臉上的壓痕,腫脹的雙腳,防護衣裏擰出的汗水,是他們的軍功章!
淩晨4點,在芝罘區婦幼保健院檢驗科的儲物間裏,連續21小時接收核酸檢測樣本工作後,身體與精神雙重疲憊的的劉娟被人發現蜷縮在紙殼箱裏睡著了。看到她睡得那麼香,拍下照片的同事都不忍心打擾她。
作為基層社區的“大管家”,煙臺市芝罘區毓璜頂街道大海陽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冷曉燕,在全員核酸檢測現場忙得連軸轉。有人勸她回去歇歇,她卻説,“哪怕累了,我躺也要在現場躺。”
蓬萊中醫醫院腦二科護士季瑩果斷推遲婚禮,第一時間投身核酸採樣一線,被稱為最美“逃跑新娘”。她説:“幹這個工作就要承擔起這個責任”。
“每天從淩晨5點,一直到晚上12點,我都必須守在現場。作為人民警察,就應該衝鋒在前,為群眾撐起安全保護傘。”海陽民警王萌因在烈日下長時間執勤而得了一張洗不掉的“證書”——曬出了“口罩臉”。
當你覺得“00後”還需守護的時候,他們已然成長為一線志願者中的“青春力量”。2000年出生的焦先慧在一線負責幫忙搬運防疫物資、搭建檢測帳篷。因為長時間工作加上高溫炎熱,她暈倒在核酸檢測點,被緊急送醫。身體好轉後她又不顧反對重新參加到志願服務中。
他們並不是個例。卸不下的“白衣戰甲”,離不開的“社區戰場”,洗不掉的“口罩證書”……煙臺市衛健委黨組成員王春雷説,“18天裏,1.4萬名醫護人員、8400多名公安幹警、8200多名社區工作者、29000多名志願者日夜奮戰在一線。”
溫情——
上下同欲者勝
文明城市有底蘊
從白衣戰士到紅色馬甲,萬眾一心,18天堅守換來全域低風險。在疫情這場大考中,沒有配角,每個人都是親歷者。危難之時,連續六次獲評“全國文明城市”的煙臺,從來不缺相互扶持的溫暖支援,上下一心護人民健康,守煙臺無恙,展現了城市大愛。
8月18日18時,在煙臺開發區海信天山郡小區等小區解封的那一刻,居民們手拿小紅旗一片歡騰。“很感謝政府社區這些日子的付出。”小區業主汪先生説,小區封閉期間,生活物資得到了很好的保障,雖然被隔離在家,但日常生活幾乎沒有受影響。
在海陽核酸檢測點,人群隊伍排到哪,帳篷就搭建到哪。在風電施工現場,在瀚藍(海陽)固廢處置有限公司、在萊榮高鐵留格段,在海陽每一個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現場,轄區組織醫務人員以“核酸檢測不落一人”的強烈責任感,衝鋒在核酸檢測的多個戰場。
入村核酸採樣時,醫護人員走街串巷,腳套很容易被磨破。海陽市朱吳鎮東石現村不少村民自發騎三輪車接送醫護人員。“這麼熱的天,醫護人員到我們村來做檢測非常辛苦,我們只能做點小事、幫點小忙,減輕他們的工作壓力。”村民孫立軍説。
在煙臺市徵兵站核酸檢測點,一位老人做完檢測後,放下200元錢交給工作人員,“快買點水給大家喝吧。”伴隨著簡單的一句話,老人轉身離開。
“你們必須馬上吃飯,有什麼事我們可以幫忙!”在煙臺市芝罘區奇山街道長生社區核酸採樣點內,社區居民劉女士焦急地對工作人員説。
在海陽市新元廣場核酸檢測點,海陽市城北善道公益發展中心副主任刁麗娟,連續幾日的高強度工作,讓她的腿和腳都不堪重負,為了能繼續堅守工作崗位,她不得不脫了鞋,光腳踩在地上。
18天裏,每個人都為城市出了一把力,守護大家共同的家園,感謝有你!
如今,一度被按下“暫停鍵”的城市,街頭又重現車水馬龍的景象,這是煙臺人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取得的成果。700多萬煙臺人共同完成戰疫答卷,城市回歸背後是一線防疫人員夜以繼日的付出,是全城人民的共同努力,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惜,所以更要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嚴格遵循防疫規定,戴口罩、勤洗手,做好防疫細節,守護美麗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