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康村的新生活|濟南市三澗溪村堅持黨建引領 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你看,前面就是三澗溪村的地道!”劉維福興奮地向閃電新聞記者介紹到。劉維福是濟南市章丘區雙山街道三澗溪村村民,也是三澗溪村旅遊合作社的社員,現在負責三澗溪古地道的安防工作。別看現在他幹得格外起勁兒,2019年村裏要開展合作社,號召大家入股時,作為村民代表,他卻帶頭反對,成了當時有名的“刺頭兒”。“我得相信才能投,不相信怎麼投?”劉維福道出了自己的擔憂。
三澗溪村由3個自然村組成,在2004年之前,這裡卻是章丘有名的“亂村”,每個自然村“各村有各心”,村民們的生活主要依靠一些土地流轉費用來維持。提起以前的生活,村民劉維福至今都記憶猶新,“出去打工,出賣‘勞動力’。我啥都幹過,也下過井,也幹活瓦工,賺不了多少錢。”
村莊破舊、道路泥濘,是當時三澗溪村的真實寫照。而六年換了6個書記,負債60多萬,黨員幹部缺乏“團結性”,也讓整個黨員幹部隊伍喪失了戰鬥力。2004年,頂著巨大壓力,面對這個爛攤子,高淑貞上任村支書。整頓班子,讓黨員帶頭轉作風、促民風,成為了高淑貞上任後的頭等大事。為了讓村裏的人心更齊,村兩委開展了四鄰聯動活動,黨員作為中心戶,首先將四鄰的關係搞好,接著像蝴蝶效應一樣,四鄰聯四鄰。模範行為越來越多,人心齊了,幹群關係也和諧了。
村裏的工作有了起色,但怎麼提高農民的收入?三澗溪村今後怎麼發展?這些問題考驗著黨支部書記高淑貞。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三澗溪村考察,在座談時,總書記説, “農業農村工作,説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創造性,形成現代農業産業體系,高淑貞深受啟發。順著這個思路,村兩委開始發展村莊産業,搭建平臺鼓勵吸引和凝聚青年人才、積極鼓勵農民返鄉創鼓勵村民入股,讓村民變股民……2019年,三澗溪村發展旅遊車輛合作社,鼓勵村民入股,年底還有分紅,但對於這樣史上頭一遭的事,劉維福心裏不免打鼓。劉維福説出了自己的擔憂:“這錢畢竟是咱的血汗錢,投了以後能不能還款?能不能掙錢?還真都是未知數。”
劉維福作為村民代表,如果他不同意,那麼其他村民就更不會支援了。李東剛是濟南市三澗溪村黨委副書記,他向閃電新聞記者回憶,最初村兩委開展工作時並不順利。“當時他們意見也很大,也不相信,説什麼合作社不合作社的,村民們都煩。1000多戶拿著表去了以後,結果回來以後 1000多戶裏才20戶同意的。”為此,村兩委給劉維福做了不少工作。李東剛回憶:“劉維福當時也不高興,覺得不行,我多次到他家,去了好多次,我説這個事兒你作為村民代表你得帶頭。”這些年,村裏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劉維福也看在眼裏,漸漸地,他終於鬆口了。“從反對到猶豫,到看著咱的知名度、閃光點。所以我一看行,跟著黨走準沒錯,結果我就投了10萬塊錢。”劉維福告訴閃電新聞記者。現在嘗到了甜頭的劉維福,除了入股旅遊合作社,還在村裏的古地道做起了安全員,一人拿兩份收入,劉維福幹得熱火朝天。
與此同時,為了打消村民疑慮,村兩委成員挨家挨戶到村民家裏做工作,講解相關政策,解答群眾疑惑。和劉維福一樣,許多村民對於村裏的變化看在眼裏,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如今,三澗溪村通過合夥人制打造了物流、美食街等多個合作社,引導村民以土地資金等形式入股,成為撬動集體經濟和農民增收的有力支點,村裏每人平均年收入達到2.6萬元。産業增長點在哪,合作社就建在哪,黨組織就延伸到哪,這是三澗溪村一直遵循的發展思路,兩年來三澗溪村通過“把支部建在産業”上,帶動了許多青年學生和退伍軍人自主創業。
三澗溪村的成功經驗也吸引了不少基層幹部前來學習。在三澗溪村,閃電新聞記者遇到了省派陽谷縣“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隊。在聽完濟南市三澗溪村黨委書記高淑貞的經驗分享後,工作隊成員遲樂新對閃電新聞記者説道:“這次收穫非常大,三澗溪的黨建非常有名,這就是我們要來學習的原因。先把黨建抓好,抓好了黨員隊伍,我們再幹事就順理成章。”
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面對這些,濟南市三澗溪村黨委書記高淑貞説:“沒有産業,沒有平臺,沒有創造性的項目來致富,就等於是空談。再一個沒有産出,老百姓的獲得感少,幸福感就不多,安全感也談不上。只有産業上去了,生態跟上了,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整個精神文明各個方面都靠上來了。”
閃電新聞記者 張聰 趙紅偉 章丘臺 程曉陽 王永年 顏鳳嬌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