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郵箱
聯繫我們
招聘資訊 | 版權聲明 | 廣告合作 | 關於我們 |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531-88556595
城市
濟南 青島 淄博 棗莊 東營 煙臺 濰坊 濟寧 泰安 威海 日照 臨沂 德州 聊城 濱州 菏澤
人民日報記者調查:山東等地怎樣護好這片海?
發佈時間:2021-11-05 10:11:24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李蕊等 | 責任編輯:闞金劍

  原標題:渤海治理 成效初顯(人民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引子

  水清、岸綠、灘凈、灣美……潮起潮落3年間,渤海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

  8月26日,生態環境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佈會發佈消息: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圓滿收官,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優良水質(一、二類水質)比例達到82.3%,高出73%的攻堅戰目標要求9.3個百分點,較攻堅戰實施前的2017年大幅提升15.3個百分點;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入海河流斷面消劣、濱海濕地和岸線整治修復等核心目標任務全部高品質完成。

  渤海是我國半封閉型內海,自然生態獨特、地緣優勢顯著、戰略地位突出,但陸源污染物排放量一度居高不下,重點海灣生態環境品質未見根本好轉,生態環境保護形勢嚴峻。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印發,要求“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同年11月,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水質)比例達到73%左右”。

  “三年攻堅戰打下來,環渤海地區陸海統籌的污染防治攻堅力度前所未有,近岸海域水質改善幅度前所未有。”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張志鋒在新聞發佈會上説,“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自2018年開始實施,作為‘十三五’期間污染防治攻堅戰7場標誌性戰役之一,也是海洋領域污染防治攻堅的首戰,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渤海生態環境問題具有長期性、複雜性,仍面臨著近岸海域水質改善成效尚不穩固、海洋生物生態退化趨勢尚未根本遏制等突出問題。對此,張志鋒表示,“十四五”期間,要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保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在更大的區域、更深的層次繼續啃硬骨頭、打攻堅戰。

  鑒往知來。渤海綜合治理三年攻堅戰是怎樣打好的?前不久,記者赴天津、河北、遼寧、山東等環渤海三省一市探訪。

  入海河流治理

  陸海統籌、河海共治,入海河流污染治理“一河一策”,環渤海49條河流入海國控斷面全面消除劣五類水質

  10月初,天津連續幾天有雨。這天一早,西青區王穩莊鎮鎮長楊洋撐把傘上了獨流減河河堤。

  “王穩莊鎮處於河流下游,這幾天陰雨連連,對水質影響較大。”作為獨流減河鎮級河長,楊洋每週都要巡查河流流經鎮內的22公里河段,“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開展以來,市裏每月對每條入海河流流經各區的地表水品質進行排名,排名靠後區補償靠前區,市、區水務局也會不定期監測水質。”

  “獨流減河是天津12條入海河流之一,全長67公里,最終匯入渤海。出我們鎮不遠就是位於萬家碼頭村的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好壞直接影響天津市在國家層面的考核。”楊洋説。

  在《行動計劃》中,包括入海河流污染治理在內的“陸源污染治理行動”被列為重點任務。近年來,天津市出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三年作戰計劃(2018—2020年)》《關於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等文件,提出“統籌考慮海域和陸域各個環節”,將全市劃分為281個陸域和30個近岸海域生態環境管控單元(區),構建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3年來,環渤海三省一市堅持陸海統籌、河海共治、標本兼治,按照“一河一策”要求,編制實施國控入海河流(設置國家地表水環境品質監測斷面的入海河流)水質改善方案,加強匯入渤海的國控入海河流和其他入海河流的流域綜合治理。根據12條入海河流各自特點,天津市精準發力,工程化、項目化推進綜合治理。天津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孫韌向記者展示了2020年天津入海河流精準治理清單:“清單中既有生態擴容、強化巡河護河等共性措施,也有根據不同河流特點採取的治理城鎮污水、工業廢水等針對性舉措。”

  獨流減河流經天津靜海區、西青區、津南區、濱海新區4個城區,河流沿岸城鎮化程度高、工農業生産排放大,生態補水量少。為此,天津市為獨流減河量身定制治理方案,包括治理城鎮污水、改造工業集聚區污水處理設施、實施沿岸生態修復工程等。沿線各區同樣精準發力:靜海區完成沿線3115家“散亂污”企業治理、基本建成264個農村污水處理站及管網工程;西青區關停取締王穩莊鎮9個工業集聚區,清退河道沿線300米範圍內的漁業養殖水域……

  在對入海河流全部落實“一河一策”基礎上,天津還分區域、分河段制定“分策”。近年來王穩莊鎮水産養殖業快速發展,養殖尾水一度無序排入獨流減河,退漁勢在必行。“3年來全鎮退漁面積達7300余畝。退漁後,我們沒有一填了之,而是考慮作為獨流減河的中下游區域,如何提升這片水域的蓄水、凈水、調水功能,發揮對入海河流水質的調節作用。”楊洋介紹,在獨流減河沿岸,一個佔地約1.05萬畝的西西海生態濕地已基本建成,“濕地優化調整了原有魚塘所在地的地形地貌,連通不同水域,種植綠色植物和水生植物,建設凈化處理系統,促進水體自凈修復。”

  “每條河的治理重點不同,同一條河的上下游治理重點也不同。”孫韌介紹,3年來天津共實施入海河流治理工程6700余項,12條入海河流水質已從“全部為劣”轉為“全部消劣”。

  “一河一策”,成效顯著。據8月26日新聞發佈會上的消息:天津市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已從2017年的16.6%上升至2020年的70.4%;截至2020年,環渤海49條河流入海國控斷面全面消除劣五類水質。

  張志鋒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下一步將在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綜合治理中借鑒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成功經驗,陸海統籌、精準施策,精準實施陸海污染源頭治理和聯防聯控。

  入海排污口治理

  按照“查、測、溯、治”要求,“一口一冊”開展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環渤海1.8萬餘個入海排污口實現應查盡查、應管儘管

  “就是這兒!”來到河北唐山市曹妃甸區一家企業廠區西北角,唐山市生態環境局海洋處副處長趙群扒開草叢,指著一處凹陷區域説,“這裡曾是一處非法排污口,因周圍被草叢遮擋,一般很難發現。”

  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推進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的重要舉措。2019年1月,由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的渤海入海排污口試點排查在唐山啟動。3個月後,排查在環渤海地區的13個城市全面展開,涉及渤海3600公里海岸線。

  “這是一次全口徑、無死角的入海排污口排查。排查採用無人機航測等科技手段,將沿海區域圖像拍攝上傳至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解析,發現疑似排污口會及時標注,這成為後續核查的重要依據。”趙群説,“眼前這個排污口,最初正是無人機在高空拍攝到的‘疑似排污口’。對隱藏在涵洞、溝渠下面的排污口,無人機拍攝不到,交由水下機器人、無人船舶再排查。”

  無人機排查僅是第一步。2019年6月,生態環境部從全國抽調180余人赴唐山,開展地毯式排查,核實上一輪確定的疑似點位。趙群和同事們全程配合,很多排污口在荒郊野地,車過不去,他們就逐一步行到點位現場核實。“要拍攝現場照片,詳細記錄具體位置、周圍地貌特徵、排污口類型、責任主體、排水週期、排水去向等資訊。”趙群説,對違法違規設置的排污口,立即清理整治。

  經無人機遙感、人工徒步排查、專家質控核查三級排查,環渤海三省一市按《行動計劃》要求,對所有直接向海域排放污(廢)水的入海排污口開展全面溯源排查,共查出渤海入海排污口1.8萬餘個,實現應查盡查。

  全面排查僅是開端。生態環境部提出“查、測、溯、治”要求,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開展監測,追根溯源,查清污水來龍去脈,確定入海排污口整治方案,實現排污口應管儘管。2020年初,唐山市建立入海排污口清單,確定工業企業、雨洪等七大類2250個排污口,建立入海排污口“一口一冊”管理檔案,將1802個排污口納入整治範圍。

  “我們實行整治銷號制度,明確整治要求、時限、措施和責任人員,完成一個、銷號一個。”趙群對整治清單中958號排污口的整治印象深刻。

  958號排污口是唐山曹妃甸區南堡經濟開發區的雨洪排污口。雨洪排污口正常排出的應是清水或呈泥黃色的水,為何這裡呈暗藍色?2020年7月,對958號雨洪排污口的監測引起趙群注意。監測數據顯示,這裡氨氮、總磷、總氮含量等均超標。他帶著工作人員沿排污口向上游排查,發現多個雨洪排污口都是如此。

  趙群當即向南堡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建議:追根溯源,排查附近區域污水管網是否存在破損;查驗附近污水處理廠容量,是否因降雨量大導致污水溢流進雨水管網,造成雨污混流。

  一番調查發現,兩種情況都存在。南堡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立即開展整治,對管網破損段漏點實施全面檢修封堵,並對南堡污水處理廠進行擴建。

  排查整治,成效漸顯。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唐山市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達100%。

  生態環境部今年5月召開的長江、渤海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推進會強調,排污口排查整治是“十四五”持續改善水環境品質的“牛鼻子”,必須盯住不放,一抓到底、務求實效。

  區域海灣治理

  建立實施灣長制,構建陸海統籌的責任分工和協調機制,以海灣治理為突破口開展海域污染治理行動

  淩晨,大雨滂沱,山東煙臺萊州市副市長孫磊濤一行人捲起褲腿,攥著手電,在萊州灣海廟港走訪排查,“越是這種時候,越得盯緊嚴查,看看有沒有人趁雨摸黑向海裏傾倒垃圾。”

  萊州居萊州灣之濱。作為渤海三大海灣之一,過去的萊州灣海水環境污染程度較重,如今行走萊州灣畔,沙灘連綿,海水澄凈,變了模樣。

  “海灣是近岸海域最具代表性的地理單元,更是經濟發展的高地、生態保護的重地、親海戲水的勝地。”張志鋒在8月26日新聞發佈會上説,抓住了海灣就抓住了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突破口和“牛鼻子”。

  按照《行動計劃》要求,近年來,環渤海三省一市在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建立實施灣長制,構建陸海統籌的責任分工和協調機制,履行渤海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山東全面實行灣長制,設置省、市、縣三級灣長,孫磊濤隨之多了一個身份——萊州市副總灣長。

  灣長牽頭,以海灣治理為突破口全面提升海洋生態環境品質,一場包括船舶污染治理、港口污染治理、海洋垃圾污染防治等在內的海域污染治理攻堅戰在萊州打響。

  “嗚——”伴隨汽笛長鳴,“華衡169”運煤船在萊州灣華電港緩緩靠岸。艙蓋打開,起重機伸出“手臂”,抓取煤球後放至料斗處。此時,幹霧抑塵系統噴出水霧,將細小的粉塵顆粒包裹。“看,全過程全封閉運輸,裝卸時粉塵被凝聚沉降,沒有揚塵。”華電萊州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銀山指向運煤皮帶。

  過去,不少港口作業時揚塵漫天,飄向大海。如今萊州各港口全面改善港區環境,採取防塵措施,防治揚塵污染。“全市還推進港口污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防止污水流進大海。”孫磊濤説。

  登上“華衡169”運煤船,只見排污口閥門已被鉛封,並貼有編號標識。“船舶長期航行在渤海一帶,不得擅自啟封排污。”船長張卯介紹,“船上安裝了油水分離器,若出水含油量超標,系統會自動報警,禁止油水混合物排出,必須等到靠岸後,由專業公司收集處置。”

  船艙內擺放著不同顏色的垃圾桶。“航行過程中垃圾不亂丟,分類放入垃圾桶,泊岸後由專業公司接收。”張卯説。

  萊州完善海上環衛機制,在岸灘設置網格長和網格員,專門負責轄區內海岸和海上垃圾清掃工作。

  在8月26日新聞發佈會上,張志鋒介紹,目前環渤海三省一市均已建立“海上環衛”常態化工作機制,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海洋垃圾的及時清理和常態化監管。

  渤海綜合治理既是攻堅戰,也是合力戰。“各級灣長協調海事、交通、生態環境等部門聯動執法,使船舶污染物的接收、轉運、處置形成閉環鏈條。”孫磊濤介紹,今年以來萊州市共接收船舶油污水268.6立方米、船舶生活垃圾146.6立方米。

  合力攻堅,水質好轉。2021年3月、5月、8月,萊州灣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分別為71.6%、51.4%、77.7%,較2018年至2020年同期均值分別提高39.6、21.4、11.8個百分點。

  “‘十四五’乃至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繼續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著力打造‘國家—省—市—海灣’分級的陸海統籌生態環境治理體系,進一步加強海灣的綜合治理、系統治理和源頭治理,持續改善重點海灣生態環境品質。”張志鋒説。

  海岸帶治理

  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並重,實施海岸帶生態保護修復,環渤海三省一市完成濱海濕地整治修復8891公頃,岸線整治修復132公里

  鹼蓬下的潮溝內,細流涓涓,潮水漸漸漲了上來。遠處幾隻鷺鳥在泥灘悠閒踱步,近處幾隻螃蟹忽而從泥灘中鑽出。秋日,遼寧盤錦市自然資源局海域科科長孫磊站在遼河的入海口處操作無人機,航拍畫面中,長出鹼蓬草的灘塗與待修復的灘塗對比鮮明。

  “我們在這裡恢復的5萬畝灘塗已經長出大片鹼蓬草,新項目很快啟動,修復剩下的1.29萬畝。”孫磊説,這1萬多畝濱海濕地修復後,將連接起南部濱海濕地和北部蘆葦濕地,恢復生態系統完整性。

  《行動計劃》提出實施包括海岸帶生態保護、生態恢復修復、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在內的生態保護修復行動。近年來,環渤海三省一市堅持污染減排與生態擴容並重,既加強源頭治理做好減法,降低污染物排海量,也強化生態擴容做好加法,統籌推進河口海灣、濱海濕地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修復,擴大海灣(灣區)環境容量,提升近岸海域污染自凈能力。

  盤錦市位於渤海海域北端,海岸線全長107公里,遼河、大淩河由此入海。過去,當地普遍圍海養殖,雖帶來短期的經濟效益,卻造成這裡的濕地碎片化、島嶼化,破壞生態環境,影響濱海濕地納潮功能。近年來,隨著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等的深入推進,盤錦實施退養還濕工程,共清理圍海養殖面積8.59萬畝,新增自然岸線17.6公里。

  “養殖池退一米,濕地就進一米。養殖池不是一拆了之,而是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在退養區域推進濱海濕地生態恢復。”孫磊説,“在前期恢復的5萬畝灘塗上,我們新挖、擴建了21條一級潮溝,促進土壤微生物和海洋微生物交換,有利於植被生長、凈化水質。”

  新建潮溝只是其中一項。每年秋天鹼蓬草乾枯後,孫磊都要組織人員收集草種,等到來年春天時補種,“受春季降雨減少等影響,鹼蓬草易發生大規模退化,我們每年都會開展補種及相關底棲生物增殖等措施,涵養灘塗,促進生態系統恢復。”

  不同濱海濕地修復後的高度須盡可能一致,過高或過低易導致水系連通不暢。盤錦即將啟動修復的1.29萬畝灘塗濕地本身較高,項目實施面臨降低灘塗高度後大量土方外運等工作,作業難度較大。“我們反覆論證,最後採納市林業和濕地保護管理局的建議,計劃從適宜鳥類棲息的角度出發,就地將多餘泥沙因坡就勢堆成幾個小島,漲潮時為鳥類提供歇腳地。”孫磊説。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2020年11月發佈的《盤錦市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整治修復跟蹤監測報告(第三期)》顯示,2017年至2020年,盤錦近岸海域一類水質增長了17.34%,劣四類水質全面消除,呈穩中向好趨勢。

  不只是盤錦。3年來,環渤海三省一市共完成濱海濕地整治修復8891公頃,超過6900公頃的目標要求;整治修復岸線132公里,超過70公里的目標要求;37.5%的渤海近岸海域劃入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區。

  邁入“十四五”,“老百姓對‘碧海藍天、潔凈沙灘’的需求更加迫切。”張志鋒在8月26日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需要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廣度,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匯聚各方力量,深入打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

  本報記者 靳 博 張騰揚 李 蕊 胡婧怡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05日 第 13 版)

熱點新聞
滾動
墨泉再現“一泉成河”
“十一”黃金周:魅力青島活力十足
淄博市今年糧食有望豐産豐收
青島邁向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城鄉全覆蓋”
淄博市文昌湖區開辦長者食堂:為老年人暖胃暖心
水清灣美:青島給河長灣長“壓擔子”
青島啟動“公園城市”規劃編制
青島膠東國際機場8月12日轉場
青島自貿片區發佈綠色指標體系
濟寧小麥已收近九成 降雨將推後整體麥收時間
濱州:百萬尾魚苗放歸大海湖泊
濟南大北環高速公路建設啟動 強省會迎來三環時代
+更多
"國華白越山"當選第四十二屆趵突泉金秋菊展"菊王"
山東手造:在瓶中反向作畫的精美鼻煙壺和炫彩琉璃瓶
山東手造:在瓶中反向作畫的精美鼻煙壺和炫彩琉璃瓶
【于燕説電影】暖心動物電影:一個男孩與一匹馬的傳奇
【于燕説電影】暖心動物電影:一個男孩與一匹馬的傳奇
黃河新地標芳容初現
黃河新地標芳容初現
五大傳説級人物現身山東世茂,還不快來一探究竟?
五大傳説級人物現身山東世茂,還不快來一探究竟?
“青島造”首列中國標準地鐵在京首秀
“青島造”首列中國標準地鐵在京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