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舉行的山東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上,山東省人社廳辦公室負責人韓林介紹稱,根據一些勞動者反應的企業用工中拖欠工資、不繳納社保費、不按規定休假休息等行為,山東人社部門通過織密勞動關係“協調網”、保障農民工的“錢袋子”、跑出調解仲裁“加速度”、優化工資收入“分配圖”等措施四管齊下,有效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一是織密勞動關係“協調網”。省人社部門探索推廣電子勞動合同,聚焦勞動者關心關注的勞動合同問題,在青島市、淄博市先行開展電子勞動合同試點基礎上,全省其他各市有序擴大試點範圍,實現簽訂電子勞動合同與勞動用工備案業務實時對接、數據共用、一鍵辦理,既降低了企業成本,又解決了過去“取證難、示證難、存證難”問題。實施千戶企業培育共同行動計劃、服務萬戶新企用工計劃、重點企業用工指導計劃,不斷提升勞動關係治理能力。目前,全省協調勞動關係社會組織達1800多家,全省勞動關係協調員達2.3萬人,服務新企用工數量2萬多家,對2500多家重點企業開展用工指導服務。
二是保障農民工的“錢袋子”。緊盯農民工反映強烈的工資支付問題,堅持補短板、強弱項,確保讓農民工勞有所得。山東省人社廳牽頭建成全國首個省級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平臺,將實名制管理、工資專戶管理、銀行代發管理、預警監測等各項制度全部整合到平臺系統,實現農民工工資支付全過程、一體化、智慧化監管。目前,全省1.95萬個建設項目納入平臺監管,實名制資訊384.9萬人,代發工資859.2億元。創新打造“工長制”農民工服務新模式,由街鎮分管領導任“工長”,定期排查項目、調處欠薪問題。建設省級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聯動平臺,全面暢通電話、來訪、來信等舉報投訴渠道,及時受理處置農民工投訴。
三是跑出調解仲裁“加速度”。堅持抓早、抓小,不斷提升調解仲裁質效,努力把勞動爭議“柔性”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前三季度,山東省各級調解仲裁機構共受理爭議案件10.27萬件,涉及勞動者10.93萬人,涉案金額20.65億元。通過建立覆蓋省、市、縣、鄉四級的“網際網路+調解”服務平臺,前三季度線上受理爭議案件3215件,基本實現“馬上辦、網上辦”。強化基層調解組織建設,著力培育一批基層調解品牌工作室,目前,全省共有259個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參與打造工作,共培育調解品牌工作室178個。
四是優化工資收入“分配圖”。今年,山東省政府發佈企業工資指導線,職工工資增長基準線7%,省政府公佈全省最低工資標準,月最低工資標準為2100元、1900元、1700元,平均增幅9.8%,從2021年10月1日起執行,切實兜牢企業職工生活底線。同時,開展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培訓,在部分企業開展技能人才薪酬分配試點工作,為重點群體提供針對性薪酬指引服務。(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賀輝 陳俞印 濟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