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烽起蘆葦蕩 紅色巨淀湖丨山東深入挖掘紅色資源 昔日革命搖籃成為紅色旅遊好去處
同樣是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山東還通過文旅結合,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壽光巨淀湖不僅風景秀麗,還是“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的革命搖籃,現在這裡已經成為紅色旅遊的好去處。
五一小長假,壽光巨淀湖微風拂面,岸邊綠樹成蔭,讓遊客感到十分愜意。
“挺好的,比較適合帶家裏孩子、老人一起來玩一玩。”遊客范光彩説。
風光秀麗的巨淀湖曾是一片鹽鹼地,遍地蘆葦蕩,孕育了山東多支抗日武裝力量。方圓10公里的巨淀湖,是山東三大革命老區之一,在這裡誕生了山東第一個農村黨支部,還涌現出了8支隊、陳毅擔架連等革命隊伍,其中最為著名的八支隊,打響了魯東抗日第一槍。
1937年7月中旬,中共山東省委召開會議,決定組織抗日遊擊隊,實行全面抗戰。濰坊地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民眾響應號召。起義的組織者之一——馬保三,跑了幾十個村莊,組成了一支80多人的“抗敵後援隊”。
馬保三之孫馬家訓告訴記者:“這個屋歷史上是我爺爺結婚的地方,拉起部隊以後住過部隊,當過槍械庫。當時我爺爺把家裏所有的壯年男人都帶去當兵走了,後來我姑父也當兵也都去了,後來我姑父他弟兄倆都犧牲了。”
1937年11月上旬,聲震渤海平原的牛頭鎮起義在巨淀湖畔發動。隨後,這支抗日隊伍挺進膠東,回師鄒平、長山,轉戰沂蒙,馳騁魯中南,立下赫赫戰功。壽光獨立團等多支力量,在山東抗戰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記者了解到,在抗戰時期巨淀湖遍地生長的蘆葦為革命隊伍的隱蔽和反擊提供了天然屏障,而如今在牛頭鎮村人們靈巧的雙手中,這些蘆葦又變成了一件件工藝品和藝術品,成為當地經濟來源之一。
壽光市牛頭鎮村黨總支委員、村委委員朱萍介紹:“2017年草編進村,帶動了周邊8個鎮的10多個村莊,1000多名老年人加入到草編隊伍中來,每年每個老年人的收益大約在五六千塊錢,我們的村集體每年收益是8萬7千多元。”
依託紅色資源與湖區生態景觀,當地文旅融合,把巨淀湖畔打造成了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
山東巨淀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樹敏告訴記者:“景區通過對馬保三故居、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陳列館等紅色旅遊資源整合在一塊,現在景區年接待遊客超過50萬人。”
閃電新聞記者 高傑 李紀 李濤 壽光臺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