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午,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我市全面提升農田建設管理水準新聞發佈會上獲悉,今年我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已攀升至85.7萬畝,在注重數量提升的同時,我市圍繞創新賦能,全面提高農田建設品質和管理水準。
農田管理數字化。2019年我市提出了建設數字農田的工作目標,2020年兗州區率先進行了示範創建。抓住農田灌溉機井這個牛鼻子,項目區大田灌溉在實現PVC管道+射頻器控制的半智慧化管理基礎上,通過遠傳技術,將機電井納入統一電子平臺。對農田建設全過程實行數字化監控,利用手機APP,通過網際網路技術施行有效監管。下一步,我市還將使數字傳感系統與土壤定點定時監測相結合,對耕地品質變化情況進行全面監控。
農田退水綠色化。我市南部濱湖澇洼區,有100余萬畝農田環繞南四湖生態保護區。近年來,我市部分地區豐富高標準農田建設內涵,強化渠係建設功能,結合小濕地建設,在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很好地解決了農田退水存有污染南四湖和南水北調水體的安全隱患。
農田節水高效化。我市始終把高效節水作為農田建設的重中之重來抓,積極探索新的節水灌溉途徑。在部分地區有針對性地示範推廣多種形式的水肥一體化智慧灌溉技術。將農田灌溉與施肥有機結合,並根據不同情況,設定相應配方與參數,實現自動控制灌溉量、施肥量。農戶也可利用手機終端APP隨時隨地控制,實現了精準灌溉、精準施肥,提高了水肥利用率。
地力提升整合化。汶上縣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平臺,按照“高標準農田+”的思路,一體推進農機深松深翻、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水肥一體化等項目,形成地力提升的大合唱。在今年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其他縣(市、區)也借鑒其經驗,整合推進土壤改良和地力提升。
針對高標準農田效益目標大而化之的現象,我市全面推進了效益目標的精細化管理。根據獲得的數據,準確計算高標準農田建成節水、節電、節工、節支的數據,並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支付納入市政府督查室“紅、黃、藍”督查管理,簽訂了高標準農田資金保障責任書。(記者 鮑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