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高新區李女士的孩子在大觀學校上四年級,他們家是雙職工家庭,平日都很忙,朝五晚九的工作與孩子們放學的時間不能匹配。自從大觀學校開始實行“彈性上學”,並開展了全方位的課後服務之後,徹底解決了李女士家的大問題。
全面推行小學“彈性上學”、積極探索課後服務,作為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亮眼一筆,是市委、市政府對教育為民、教育惠民、教育便民的生動詮釋。今年以來,我市教育系統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在課後服務便民惠民上做足文章,不斷探索讓學生和家長都滿意的特色課後服務課程。市縣兩級教育部門以教育民生實事落實為抓手,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處處展現了“高品質”和“高效率”。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5674.284萬元用於推進小學“彈性上學”與課後服務,並已超額完成全年任務。資金的保障到位調動了各學校開設特色課後服務的積極性,有了課後服務專項經費保障,老師們的主觀能動性也被全面充分的調動起來。
高密市注溝小學位於高密最南端,學生基本來自外來務工家庭和附近的農村家庭,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學校對特殊情況需要早到的學生進行統一看護,安排專門的老師領著進行晨讀、手指操等活動。下午放學的課後服務類別也很豐富,學校不僅開設了創意美術、書法、經典誦讀等特色課程,老師還帶領學生走進田間認領綠植、澆水除草、寫觀察日記……,孩子們不僅不覺得累,反而樂在其中,真真切切地體驗到了收穫的快樂,也讓他們從小便種下了熱愛勞動、珍視生命的種子。
“我們從‘減’出發,‘輕’裝而行,積極探索科學有效、減負增效、學生賦能的‘雙減’之路。”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長李健對記者介紹。今年以來,為響應“雙減”政策的落實,全市教育系統全面推行課後服務,秉承“基礎+特色”的模式,倡導多元化教育,努力豐富課後服務內容。一方面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全力打造高效課堂;另一方面,積極推行課後服務,提倡專業老師、專業人員走進課堂、走進校園開設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和特色課堂。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又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我市教育部門堅持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核心思想,積極協調各項教育資金落實到位。在實施課後服務中,充分發揮資金的杠桿作用,先後涌現出坊子區理想小學“延時+社團”模式,奎文區北苑實驗“四百”模式等一大批典型,形成了家長放心、學生開心、社會滿意的良好局面。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何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