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山東省濰坊市環境空氣品質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同比前進23個位次,空氣綜合指數、空氣優良率、PM2.5(細顆粒物)、PM10(可吸入顆粒物)、O3(臭氧)五項主要指標改善率均為全省第一。在城市環境品質排名中,濰坊的進步十分耀眼。而這份成績單的背後,滲透著生態環境人不捨晝夜的艱辛努力。
在11月4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環保鐵軍作風建設先進事跡報告會上,濰坊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馬煥軍講述了這份成績單背後的環保鐵軍故事,他説:“我們是把環保成績單書寫在大地上的人,我們向濰坊的人民群眾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環保答卷!”
環保局來了新局長
守著垃圾堆啃饅頭,一夜跑了582公里
今年3月19日,根據組織安排,馬煥軍被調至濰坊市生態環境局,擔任局長職位。從剛接到任命時的忐忑,到如今成為專業型幹部,他用了短短數月時間,帶領著“濰坊環保”這條大船,乘風破浪。
2021年是督察年,省環保督察即將啟動,中央環保督察隨即展開,馬煥軍深知,環保局工作,事關濰坊的形象和大局,是組織沉甸甸的信任,更是全市人民的厚望和重托,別無選擇,更責無旁貸。
馬煥軍上任後的第二天就是週末,他沒有開“大會小會”,沒有“東串西串”認門臉兒,直接帶著幾個相關科室幹部下了縣市區。一輛車,幾個人,用週六週日兩天時間,跑遍了16個縣市區分局。一天五六百公里,到分局還要座談、交流,詢問工作進展、有什麼困難,這一圈下來,基層分局情況全摸清了,對市局下步整盤棋怎麼下,就做到了心中有數。
濰坊市生態環境局跟隨的幹部説,“這種工作節奏,以前從來沒見過!”4月份趕上省級環保督察,馬煥軍帶隊晚上搞夜查,查到淩晨四五點鐘,一早再陪省環保督察組下去查。平時,他一天能跑好幾個縣市,就連週末也要去基層。
這樣的工作節奏一直保持著,跟隨他的腳步,濰坊整個生態環境系統也踏出了這樣的步調、壓下了這樣的節奏。濰坊市生態環境局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中心主任崔顯軍今年57歲,有一次馬煥軍點名去他包靠的諸城市檢查,計劃是看水源地、垃圾場和河流斷面,看完水源地,已經中午12點多了,崔顯軍打電話説,在河流斷面處準備了飯,等馬煥軍過去一塊兒吃。當時馬煥軍考慮著,垃圾場還沒看,趕到河流斷面吃飯,再趕回來,太浪費時間,就買了幾個饅頭,在垃圾場邊上,就著鹹菜啃饅頭,崔顯軍和鎮幹部趕過來的時候,看到他們守著垃圾場啃饅頭鹹菜,一臉的詫異。後來崔顯軍説,“馬局長,話不多説,活兒使勁幹,您是榜樣,我們跟著做就行了。”濰坊市生態環境局水科的張艷芹,因為從事業務工作,平時走訪基層少,這半年局裏推動業務科室下沉基層督導,她説,“我2015年到環保局上班,到縣市區的次數加起來,和這半年的次數差不多。”她跟隨馬煥軍到基層夜查,結束的時候指著汽車的里程錶説,“馬局長,您看看,這一夜跑了582公里,您50歲還精神著呢,我33歲都累癱了!”
根據濰坊市委主要負責同志的安排部署,濰坊市生態環境局啟動了“三清”行動,確保6月底前,對第一輪中央、省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徹底清查;對已整改銷號的問題徹底清查;對新發現的問題徹底清查。“三清”行動用當地市民的一個俗話來比喻,就好比是鋤地下“密耙子”,這是多麼巨大的勞動量,同時又有著不可預見的矛盾和困難。“濰坊環保隊伍要真正脫胎換骨、磨礪成一支戰無不勝的鐵軍;濰坊環保要真正打一個翻身仗,要真正還人民群眾一方藍天、一河碧水、一塊凈土,這又是繞不去的一道坎!”馬煥軍説。
“老鄉”找他“走後門"
他説“該罰的罰”家鄉罰款數額達到歷史最高點
幹環保,“人情關”是繞不過去的一道關。處罰違規企業,不是關停,就是罰款,影響的是真金白銀,實實在在的經濟賬擺在眼前。馬煥軍幹了環保,做好了不怕“得罪人”的心理準備。
生在壽光,長在壽光,這塊充滿智慧和勤奮基因的沃土給予馬煥軍豐富的精神營養和不竭的思想動力。深愛著這片土地,但是找到府來“走後門”的“老鄉”卻全被他“無情”地擋在門外。今年以來,濰坊市立案查處生態環境違法案件2363件,執法指標中,壽光是罰款數額最多的,4189萬元,達到了歷史最高點,其中佔大頭的是來自大企業、名人企業的處罰。
“他們也是我的熟人,他們不會罵我?肯定會罵,而且會罵得不輕!但是我的要求就是,要敢於碰硬,只要企業違法,不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該罰的必須要罰,該停産整治的停産整治,該關停的堅決關停,絕不向違法者妥協。正是這種始終保持的嚴管重罰高壓態勢,層層傳導壓力到基層、到企業,讓他們破除僥倖,走上守規合法之路。”馬煥軍説,誰找來“開口子”也不好使。一開始地方上領導不理解,認為處理過嚴,影響地方經濟發展環境。馬煥軍堅持,就該查大企業,更能起到警示作用,同時大企業也更應該帶頭才是。實踐證明,查大企業、抓典型是對的,昌樂産業多,結構偏重,異味治理是難題,前期整改又很慢,很多企業有僥倖心理,覺得像以前一樣,等等靠靠就過去了,一下子處罰了一家大企業,打消了企業等靠、僥倖心理,昌樂的異味治理一下就打開了局面。
“從剛幹環保時每天説情電話不斷,到現在沒有一個再為執法説情的,這是一個艱難的博弈過程。”馬煥軍説,冷執法、暖服務,是環保系統自上而下堅守的硬杠杠。
一位縣領導曾對馬煥軍説:你們督導組天天蹲企業,六親不認,同時他也很敬佩環保系統的服務態度和服務效率,企業要辦環評,哪怕是晚上提出來的,督導組也馬上聯繫市局業務科室,只要符合條件,手續完備,第一時間辦理。
“這正是我們對幹部的要求,要用心用情服務企業,擺正位置、端正態度,把企業的事當自己的事來辦,問需求、解困難、促發展。”馬煥軍講到一個例子,星宇手套公司年産3億雙勞保手套項目和科雷特全自動中空吹塑機組生産項目,有一個手續問題,局班子共同研究,決定只要是好項目,可以統籌全市要素予以保障;對行業標桿企業,可以拿出專項資金予以支援。星宇手套公司董事長周星余表示:“濰坊市對企業這麼支援,我們更加有幹勁了,一定把企業做好,也要負好社會責任”。
我在擔任企業包靠專員,服務鑫瑞達公司期間,企業負責人陸平提出:“有時候不了解政策,不知道該怎麼辦手續,怎麼上治污設施”。馬煥軍和局班子立即組織專題研究,對重大項目,建立服務保障清單,實行聯絡員分區包靠;對小微企業,簡化環評管理,優化審批流程。今年4月以來,濰坊市生態環境局聘請專家先後開展了兩輪次企業幫扶行動,指導企業科學治污、規範管理,目前已精準幫扶企業200余家。
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兩張皮”?
高品質的保護迎來高品質的發展
在生態環境系統工作,經常會聽到一些社會輿論,説“環保執法嚴了,阻礙企業發展”。馬煥軍和同事們,通過紮實的工作,改變著人們的偏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高品質的保護最終獲得的是高品質的發展,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雙贏。
昌邑下營園區有兩家企業很有代表性,一家漢興醫藥,上半年投入環保改造資金7000萬元,企業負責人從不理解到舉雙手歡迎,他説:“走航常態化了,天天躲走航,像我們這麼大規模的企業根本耗不起。環保改造政府有近千萬元的補貼,環保審批效率又很快,我們趕緊改。這種改造對我們企業來説,是正向的,持續下去,我們就能吃到‘環保福利’,很多像蘇州等地的競爭對手都停産了,我們的競爭力上來了。”
另一家浩信集團,是一家1995年建廠的鑄造企業,從一個小作坊,發展到現在年銷售收入70億元。近期環保投入1.2億元,工藝採用國外技術,電爐換美國的,98%以上更新升級了。以前一年建一個廠地擴張,追求的就是員工無職業病這樣的防治標準,這半年,環保局幫著培訓,派總工程師從設計方案,到請第三方專家,再到評估整改效果,真心實意幫扶服務他們。整改完成了,生態環境局又跟上回訪,督促企業向著軟性,如培養職工行為習慣等方面來提升。企業負責人告訴馬煥軍,現在行業優勢出來了,訂單接不過來,上半年訂單量增長了近40%。客戶擔心環保督察會停工,下訂單前總會問,你們會按合同做嗎?企業的回答非常有底氣:一點問題也沒有,我們不會因為環保問題停工。
據濰坊市今年上半年的一組統計數據:在濰坊環保成績單向好的同時,上半年,在11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濰坊市8項指標增速全省名列前茅,其中地區生産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5項指標增速居全省第1,固定資産投資、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3項指標增速居全省第3,其中GDP增速在全國所有大中城市中排第4,社會存款餘額在全國地級市中排第13。省發改委通報的上半年招商引資考核情況,濰坊市是全省唯一到位資金過千億的市。
“這充分説明,經濟發展和生態環保不是矛盾的、對立的,不是‘兩張皮’,而是辯證統一、相互促進的,只要抓得好,完全可以同頻共振。以高水準保護推動高品質發展,讓綠色成為發展的鮮明底色,讓‘環保福利’惠及千家萬戶、每一個人,這不正是環保人揮灑汗水所追求的嗎,這不正是人民群眾所期盼的嗎?!”馬煥軍説。
馬煥軍説,有藍天白雲的日子,他都會隔著辦公室窗戶多看一會兒,朋友圈發的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的照片,一張一張看,每張照片都放大了看,端詳一會兒,就會有很大的欣慰和滿足。這是一個環保戰士的欣慰和滿足:環保人的黑臉龐,換來了四季醉美的濰坊藍;環保人的同理心,換來了人民群眾的盡情深呼吸。所有的苦累委屈,所有的執著追尋,都值了!(趙璐)
來源:新黃河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