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發佈通知,在全國推廣支援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典型做法,青島、成都、常州等8個城市72項做法入選。青島成為北方城市中唯一入選城市,成立支援民營經濟發展的專責政府機構、建設“青島政策通”平臺、設立“青島企業家日”、設立中小微企業轉貸引導基金等14項做法入選。
在青島有一個共識:民營經濟強則青島強。民營經濟佔據青島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是青島增創經濟發展新優勢的生力軍和主力軍。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8月,全市實有民營市場主體187.3萬戶,同比增長11.1%,佔全市市場主體總量的98.2%。今年1-8月,全市民營經濟實現稅收902.8億元,佔全市稅收總額的62.5%;民間投資增長13.9%,佔全市投資的比重達到59.0%,是推動青島投資增長的重要力量。
發展動能從“要素依賴”變為“創新驅動”、商業模式從“市場+”變為“網際網路+”……隨著新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時代浪潮奔騰而至,民營經濟的發展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與此同時,在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傳統要素成本高與新型要素獲得難的問題依舊存在,在日新月異的市場競爭面前,“融資的冰山”、“轉型的火山”和“市場的冰山”,都需要用智慧的方式和強有力的支援來化解。
做好民營經濟、民營企業改革發展支援工作,需要城市構建更有針對性的頂層設計。2019年1月,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應運而生,作為市政府組成部門,這個統籌負責全市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的發展政策實施、綜合協調和服務指導的部門,專解民營企業的“急難愁盼”。這一舉措,使青島成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首個設置民營經濟發展局的城市。在全國入選的8個支援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城市中,青島也是唯一一座成立支援民營經濟發展的專責政府機構的城市。
“我們的主要職責是幫扶、協調、服務民營企業,認真當好‘店小二’,在融資、創新創業、用工等方面提供所有服務,幫助民營企業打破市場準入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搬走‘三座大山’,為青島民營經濟的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黨組書記、局長高善武説。
靈活機動、善於創新,是民營企業的特徵和優勢。在服務民營企業的過程中,青島也“腦洞大開”,積極為民營經濟搭臺賦能,打出創新服務的“組合拳”,在全國率先推出民營經濟創意會平臺,創造性地對“專精特新”小微企業創新轉型項目實施獎補。
“在民營經濟創意會上,我們發佈了非晶高效節能型變壓器創意方案,並提出在青島市落地推廣,市民營經濟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等20多個部門一起,面對面解決企業遇到的技術、人才等問題,併為項目提供資金扶持。”位於青島市即墨區藍村街道的青島雲路先進材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石岩説。
在青島創業期間,石岩深深感受到,青島有民營企業做大做強的各種機遇,青島尊重、成全企業家的創意創新創造,用“真金白銀”保障企業創新創造。在政府全力支援下,青島雲路在非晶合金材料的市場份額連續三年排名全球第一,實現了非晶材料的進口替代,將奈米晶超薄帶做到了行業最薄最寬。
讓政策聽得見、看得見、被企業知道,是服務民營企業政策兌現的第一步。針對政策不知道、看不懂、申報難、落實慢等企業遇到的共性難題,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以全市惠企政策“一口發佈、一口解讀、一口兌現、一口服務、一口評價”為目標,牽頭探索建設了“青島政策通”平臺。
只需掃一下二維碼,就能通過“青島政策通”平臺了解疫情期間企業能享受到的最新的穩崗就業、財稅扶持、房租減免等政策;只需輸入基本資訊,企業精準匹配的扶持政策、能夠申請的補貼、減免的費用就能“碼”上落實。政策看得見、優惠摸得著,讓企業家們感到暖心,也提振了加勁發展的信心。疫情期間,“青島政策通”的二維碼在企業園區、寫字樓火了起來,“接地氣、務實、流程便捷”成為社會各方評價“青島政策通”的高頻詞。
青島市委黨校教授劉文儉認為,青島入選的這14項做法基本涵蓋了支援民營企業發展的各個重點領域,完善對民營企業全生命週期的政策服務、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等方面的舉措,為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營造了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有力推動了民營企業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健康發展。
□ 本報記者 張曉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