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4月21日泰安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泰安市“十三五”科技工作各項任務實現了圓滿收官,為“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截至2020年,全市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42%,高於全省平均水準0.32個百分點,居全省第6位。全市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比達到51.12%,比2015年提高24.27個百分點;與全省平均水準相比,由2015年末低於全省5.66個百分點,到2020年末超過全省6.01個百分點。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量368家,是2015年的3.22倍。
展望“十四五”,泰安市科技工作將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需求和“五大名地”建設現實需要,重點支援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和智慧製造、新材料等新舊動能轉換十大支撐産業,加強十大産業技術和核心關鍵技術突破,超前部署前沿技術和基礎研究。力爭到“十四五”末,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2.7%,攻克20項制約産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取得1100項左右優秀科技成果,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企業達到800家左右,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00家左右,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産值比重達到55%左右。
實施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工程
搶抓省會經濟圈一體化、濟泰一體化、“強省會”戰略、“黃河戰略”、濟南建設區域科創中心和省會科創聯盟、泰安市建設東部科創新城等戰略機遇,統籌創新要素的佈局與建設,大力培育融合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業創造活力,加快構建“政府主導創環境、企業主體強創新、各類人才激活力、科技研發出成果、金融配套強保障、仲介服務提效率、成果轉換增效率”的生態創新體系。
實施科技企業梯次培育工程
針對企業不同成長階段需求和特點,實施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工程,打好支援科技企業成長系列“組合拳”,鼓勵企業建立高水準研發機構,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面;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支援更多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建立覆蓋科技企業“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全生命週期的梯次培育機制,引導培育更多中小微企業加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
實施創新載體高端攀登工程
發揮創新載體在整合創新資源、培育創新主體、提升服務能力等方面的功能,加速推進創新載體提質增效,拓展和增強創新載體服務能力,著力打造一批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主動銜接國家、省實驗室體系,加快實驗室建設,新建一批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支援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泰安市産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建設發展,加大山東省智慧康養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支援各類新型研發機構、高校院所和創新型領軍企業建設産業化中試基地、大學科技園和專業化科技園區,打造集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産業孵化和産業運營等於一體的創新創業基地。
實施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工程
完善科技金融政策體系,健全科技發展與金融創新良性互動、科技資源和金融資本高效對接的體制機制,做大做強泰山科技創業資金。加快泰安市科技金融服務中心運營管理,為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打造銀行、保險、創投、擔保、仲介、政策“六位一體”的科技金融泰安模式。健全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通道,讓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創新價值充分體現,推動創新優勢加速轉化為核心競爭力、發展驅動,引導科技創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深入推進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政策鏈、人才鏈“五鏈”融合。
實施科技成果惠民富農工程
支援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建設,探索以企業為牽引、以園區為載體、以平臺為依託、以項目為紐帶的“企業+園區+平臺”成果轉化機制,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圍繞基層農業農村領域科技需求,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加快農業技術推廣助力鄉村振興。加強突發公共衛生和公共安全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加大生態環保、醫養健康、安全生産等領域關鍵技術和創新産品的研發及推廣應用,促進民生科技發展。
實施科技人才智匯泰安工程
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以人才優先發展引領創新驅動發展。積極營造更為優越的創新創業生態,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引才引智政策,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精心做好人才集聚、人才服務、人才激勵三篇文章,健全創新人才引進機制,以更優環境集聚“高精尖缺”人才智力資源。完善創新人才評價機制,探索建立以同行評價為基礎、市場評價和社會評價為補充的多元化評價機制。強化創新人才保障機制,落實高端創新人才服務綠色通道,賦予創新人才更大科研經費使用自主權,加快構建以信任為前提的財政科研資金管理機制,提升科技人才服務水準。
閃電新聞記者 王迅 實習生 張天成 泰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