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了,魚多了,景色也美了。墨水河越來越凈,越來越美了。”4月6日,在青島即墨區“母親河”——墨水河的河畔晨練的市民孫延亮享受水清、岸綠的美好景色,感慨地説道。
墨水河是青島市北部區域的一條入海河流,主要流經城陽和即墨。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人口、工業企業的急劇增加,墨水河水質受到嚴重污染、不能穩定達標。
即墨區按照“全線截污、全線清淤、全線綠化、全線貫通道路、全線中水回用、全線整治村莊”的要求,2015年8月開始陸續投資29億元,全面開展“兩河”治理工程開工,將其打造成水清岸綠、自然和諧的生態長廊。
標本兼治、系統治理,對水環境問題精準施治、綜合施策。“兩河”為流經即墨市區的墨水河、龍泉河。實施主河道整治。墨水河龍泉河全線綜治理河道長度35.3公里。全線共鋪設截污主管道44公里,累計清理淤泥72萬方,新建攔蓄水設施10座,改造13座,建成13萬噸/日中水泵站1座,鋪設中水主管道22.2公里;新建生態駁岸7公里,改造加固駁岸34公里;新建車行道37公里,慢行道40公里,新建、翻建橋梁6座;全線栽植大型喬木3萬餘棵,綠化河岸約138公頃,完成13處景觀節點建設。
去年,即墨區投資3500萬元開展墨水河龍泉河城區段生態治理工程,種植水生植物面積約8萬平方米,投放濾食性魚類3萬餘尾,安裝載體固化微生物一體化設備18台,安裝浮動式凈水廠900㎡,該工程的實施完善了墨水河水生態系統結構、提升水體自凈能力。投資4.5億元啟動了北部污水處理廠擴建及升級改造,新建4萬噸/日地下式污水處理廠,並對原有2萬噸/日進行升級。同步投資8000萬元,啟動了即墨區西部污泥處置中心項目。
疏堵結合,科學治污,開展水生態修復。建設中水回用設施,將深度處理達標的尾水引入河道上游作為景觀水,在河道增建調蓄水設施,有條件的河段建設生態濕地,努力增加河道環境容量和應急緩衝能力,加快實現流域水環境穩定達標。雨污混流整治,以“全面截污、雨污分流”為目標,建設沿河主管道53公里、敷設初期雨水收集管道5公里, 清查沿河直排口,設置截污設施15處,全面整治沿河直排、亂排現象,實現“污水無直排”。 對900余處污水混入雨水點源進行改造,消除污水直排河道現象,全面截污,實現“臭水變清水”。
墨水河水生態修復,通過種植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以及安裝載體固化微生物裝置等措施進行生態治理。目前已種植水生植物約8萬平方米,投放濾食性魚類3萬餘尾,安裝設備18台,安裝浮動式凈水廠900平米,下游已基本完成水生態系統構建。
完善長效管護機制。整合專業作業隊伍,河道保潔、養護、設施運作等相關工作,由區環衛中心一體化作業,統一管理標準,提升作業協調統籌能力。針對墨水河流域污水排放問題,即墨區實施全面排查整治沿河污水直排及垃圾入河。實行鄉鎮街道轄區負責制,組織力量對墨水河流域內的主河道、支流河道進行全面排查,發現並封堵污水直排口53處;清理河道垃圾2.8萬立方。截止2020年,即墨區城市黑臭水體全部消除,並通過國家生態環境部和住建部專項核查。
根據監測數據顯示:去年以來,即墨區水環境品質得到顯著改善,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墨水河入海口首次實現了月均值及年均值雙達標,水質目標實現類別躍升,重點河流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
“沒整治之前,墨水河淤泥堆積,水流不暢,而且河道兩岸雜草叢生。”住在墨水河畔附近的居民丁思告訴記者,沒想到,經過幾年的整治,原來的黑水變成了“碧水”,河道兩岸種上了各類樹木,真的是水清河暢、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生態宜居。
碧水泛粼光、白鷺戲草瑛,如今的墨水河畔已成為市民旅遊、休閒、健身的生態長廊和休閒公園。2020年,墨水河水質類別由V類躍升至Ⅳ類。行走墨水河畔,一幅人水和諧的幸福圖景正在徐徐展開。區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使城市河道變得河暢、水清、岸綠、景美,讓一城碧水成為即墨獨具魅力的特色。(記者 于建軍 通訊員 張濤 隋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