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 > 娛樂 > 正文

古裝電影《嘆別離》:一部好戲是這樣誕生的

稿源時間:2018-08-07 10:38:04  文章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摘要】鏡頭從靈岩寺千年古塔一路掃下,定格在大雄寶殿的香爐前,佛香嫋嫋蟬鳴聲聲中,演員駐足禮拜——這是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卻是劇組的第一場戲,電影《嘆別離》在7月17日的靈岩寺拉開序幕。

微信圖片_20180806180157

  這是馬克做導演的第一部古裝電影,于他而言,這是一部風險與機遇並存,經驗和挑戰共在的電影。在籌備了近十個月後,這部講述了一段愛恨離愁的電影終於開機,對於馬克來説,這場“戰役”才剛剛打響。

  蟬鳴裏的佛聲

  “各部門都準備好!A、B組攝像準備好!”

  “化粧老師補粧!道具放煙!場務控制好現場聲音!”

  “演員已帶情緒!準備開始!”

  “《嘆別離》第一場一鏡一次!”“咔!”

  鏡頭從靈岩寺千年古塔一路掃下,定格在大雄寶殿的香爐前,佛香嫋嫋蟬鳴聲聲中,演員駐足禮拜——這是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卻是劇組的第一場戲,電影《嘆別離》在7月17日的靈岩寺拉開序幕。

微信圖片_20180806180205

  “一身功名不過三尺塵沙,只求明朝隨心去,河山縱馬。權傾天下何若相守天涯,且待今生續前緣……”《嘆別離》講述了明末清初,李自成殺入京師,崇禎帝煤山上吊而亡,太子朱慈燃成為各路政係逐鹿中原的定鼎之人,漢陽左家軍、杭州織造局劉公公、大順李自成都對太子虎視眈眈。太子朱慈燃顛沛流離,明朝世代忠良的冷延泉護佑年幼的太子,為遮人耳目在世交好友靈空法師的協助下,讓太子朱慈燃在靈岩寺出家為僧,法號“釋緣”。不料走漏風聲,冷延泉全家為護佑太子慘遭錦衣衛和左家軍殺害,一代歌伎蘇小小被迫自刎。面對這個天字號第一大麻煩,冷延泉之女冷月如依然對釋緣傾心相愛,二人在戰火紛飛中守護著自己的愛情,飽受相愛而不能相守的痛苦。改朝換代之際,面對國仇家恨,愛恨交織,演繹出一部盪氣迴腸,淒美絕倫的愛情故事,令人唏噓不已。

微信圖片_20180806180214

  《嘆別離》是愛奇藝文學雲騰計劃二期的競標網路小説,在愛奇藝文學一經上線就廣受好評,讀者點擊量火速攀升,閱讀量很快進入同期同類作品前列。經愛奇藝獨家授權,由麥基影業、海右文化、馬克影視工作室聯合把熱門IP改編成同名電影。

  經過層層海選,《嘆別離》最終邀請到國家著名一級演員張會中傾情加盟,並啟用遲漠寒、段瑯、馬暢、楊睿笛、張軍、鄧翔之、滿孝成、蔣昕芯、周子琳、李聖雄、毛藝航、王玉坤等優秀青年演員聯袂主演。

  開機日期時值三伏天,演員的古裝戲服基本都是兩層起,部分演員需要穿戴盔甲。高溫天加厚衣服,汗流浹背已經是家常便飯,中暑情況時有發生。但面對這樣的考驗,演員們的表演激情絲毫沒有消減。

  在老戲骨張會中的演繹生涯中塑造過很多經典的反派角色,他也曾説過,今後不再出演反派,“想做個好人”。然而讀完《嘆別離》的劇本,他再一次“動搖”了,“我出演過魏忠賢,各個朝代的公公也演過很多次,是《嘆別離》的劇本打動了我,我決定再出演一次公公,或許這是真的最後一次。”

  作為自己獨立指導的第一部古裝電影,馬克啟用演員的標準是“找對人,演好戲”。“這部戲的演員,需要從外形到內在都符合電影人物角色,特別是外形方面。”馬克説,當然演技還是第一位的,“為此,我們從去年就開始了海選。”2017年底,《嘆別離》導演組就開始在濟南、橫店、北京三地設點海選,主演海選總人數達300余人,最終在2018年6月份敲定所有主演人員。

  主演遲漠寒認為,她所飾演的冷月如有很多自己身上的影子:“活潑、可愛、率真,這幾乎就是我本人”,“再者女孩本來就比較感性,這部電影感情戲很多,正好符合我的狀態。”

  馬克的“戰役”

  《嘆別離》是馬克導演生涯中的一場“戰役”。

  “對我來説,古裝戲挑戰太大了。古裝戲和現代戲區分太大了,特別是史實問題,比如道具、服裝、發飾、行為舉止、歷史背景出現穿幫問題,就會貽笑大方。”短袖短褲加拖鞋,脖子上挂一條毛巾,開拍不到一個小時,馬克就能讓這條幹毛巾變成濕毛巾——坐在監視器前的馬克甚至比劇務還要費神費精力。

  這場“戰役”的第一個棘手點就是天氣。

  大暑天,沒有遮陰的片場每吸一口氣都燙嘴,在拍攝黑牢戲份的時候,一個小小的黑牢除了數十名演員外,還有近二十位工作人員,外面桑拿天,裏面桑拿間。加之古裝戲長跑大褂,有好幾位演員嚴重中暑,藿香正氣液、痱子粉、花露水、綠豆湯能用得上的全部用上了。

  夏天的天氣很無常,比如在拍攝冷府大戲的時候,預報有大暴雨,馬克臨時決定將戲改為雨戲,然而等到晚上7點雨也沒有來,只能再按照原計劃實施。

  天氣之外,對現場的控制,對各部門的調度是另一場“攻堅戰”。

  一個劇組除了導演和演員,製片、劇務、攝影、美工、錄音、服化、梳粧、燈光一個也不能少。而如此龐雜的部門分工,需要導演良好調度才能讓一部戲順利拍攝進行。“雖然説各個部門分工都很明確,但是作為導演,精力主要放在拍戲上,需要現場製片來調度,”馬克坦言在拍戲過程中,由於工作量龐雜,資訊不對稱導致耽誤拍片進度的事情時有發生。

  “其實,這都是相對簡單的事情。”馬克認為拍古裝劇最需要謹慎的就是道具,“古裝戲要比現代戲費十倍的精力都不止,古裝戲中,服、化、道是最費腦子的。”“其中一場冬天的戲,僅僅是造雪用的化肥就準備了整整一車,然而由於天氣原因,造成化肥落地即化,導致冬天戲份失敗。”

  “電影故事的演繹是可以有虛構成分的,但是歷史背景的政治性問題,是需要謹慎對待的。所以為了整個劇能做到更加嚴謹,在電影籌備期間,我們從百度上搜索了很多歷史資料,並向歷史學家考證,反覆對劇本斟酌推敲,爭取做到沒有瑕疵,盡可能滿足觀眾們對電影的期望。”

  事實上,《嘆別離》是馬克指導的第二部古裝電影,2007年馬克作為執行導演在福建拍攝40集電視劇《台灣1895》。“現場導演和導演是兩個概念,”馬克説,“而這次,我既是總導演,又是製片人,壓力大,責任重。”

  從電影籌備到正式開拍,馬克平均每天只睡3-4個小時。從競標拿下《嘆別離》項目後,馬克團隊就馬不停蹄地把同名小説改為劇本,僅僅是劇本就打磨了不下二十遍,“可能一句臺詞費了很多功夫”;電影一開始是將拍攝地定位橫店影視基地,然而考慮到七八月份橫店天氣悶熱,於是又到象山影視基地考察,而最終,因為天氣、地緣等因素將拍攝地確定為水滸影視基地;古裝電影對於場景要求頗高,在開拍前需要導演和美工對場景進行畫圖構圖,尤其是在同一影視基地拍攝不同場景,需要對內飾進行細緻雕琢佈局;此外,為了便於後期特效操作,現場也需要特效師參與對場景的把握調度,“比如最後的攻城戰,我們用的軍帳顏色不同,就是為了在後期特效中方便製作”。這一切都成為馬克“寢食難安”的原因,“春節後我們就建組,對電影畫面的每一幀進行分析拆解,有時候躺在床上,腦子裏都會不停琢磨怎麼才能把細節做到最好。”“每天都有新思路,每天都會推翻改進前一天的想法。”

  對於這部電影,“我不敢保證它火,但是會有一些影響,”馬克説,“第一,在籌備到開機過程中,我們精心打造的主題曲《嘆別離》收到了強烈的反饋,很多人現在已經相互傳唱;其次,愛奇藝文學提供的劇本是擁有龐大讀者群體的網路小説,受眾群體已然成型。”

  這部被馬克傾注了太多心血的古裝電影被他稱為自己的“孩子”,他期待“孩子”的誕生,也期待這個“孩子”能成功贏得大眾的喜愛。

  一部好戲的誕生,劇本、團隊、演技、幸運缺一不可,但最重要的是面對困難與挑戰時的決心和恒心。《嘆別離》的前期拍攝接近尾聲,接下來是長達近半年的後期製作。這部誕生在三伏天的電影凝結著劇組所有人員的汗水和辛勞,面對這場“戰役”,馬克團隊的“槍聲”是響亮而乾脆的。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