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今日要聞 > 正文

山東公佈“2016年五大考古新發現”都有啥?(組圖)

稿源時間:2017-09-03 10:21:35  文章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姜允會jiangyunhui
【摘要】焦家遺址考古取得一批較為系統和豐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的埋葬材料(資料片)”對本次入選“五大”的特點,高明奎表示,“大汶口、齊國故城、焦家3項是主動性發掘,其餘為配合基建進行的搶救性發掘。

  焦家遺址考古取得一批較為系統和豐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的埋葬材料(資料片)

  泰安大汶口遺址(資料片)

  昨日,山東省召開第一次考古工作會議,山東省副省長季緗綺、國家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顧玉才為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東省古建築保護研究院揭牌並作重要講話。會議同時揭曉了山東省2013-2015年優秀田野工地和2016年山東省五大考古新發現,這是我省首次就田野考古新發現組織開展評審活動。今後“考古新發現”每年評選一次,先來看看這次公佈的“2016山東五大考古新發現”都有啥? 記者寇建偉

  泰安大汶口遺址:史前人類生活居住場景揭面紗

  泰安大汶口遺址是黃河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大型聚落遺址,也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遺址分佈于泰安市岱岳區汶口鎮南端的衛駕莊和寧陽縣堡頭村之間。大汶口遺址曾經過1959年、1974年和1978年三次較大規模的發掘,獲得一系列重要成果。2011年該遺址被列入國家“十二五”大遺址保護規劃和全國首批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2016年又被列入國家“十三五”重點大遺址保護名錄。

  為配合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2012年-2017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持續開展考古工作。2016年,清理並解剖了大汶口文化房址6座,發現了大汶口文化時期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單體建築,與前幾年的工作一起,揭露了一片房屋排列有序、規模大小有別、距今約5500年前的史前人類生活居住區。隨著考古工作的逐年開展,史前人類的生活居住場景猶如一幅美麗的水墨卷軸,在古老的大汶河畔正在徐徐展開。

  章丘焦家遺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中心聚落遺址

  焦家遺址地處泰沂山系北側的山前平原地帶,東南距章丘區約20公里,南距城子崖遺址4公里。2016年4-6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山東大學考古學系第一次大規模發掘該遺址,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共發現61座大汶口文化房址,填補了魯中北地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居住形態研究的空白。取得一批較為系統和豐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的埋葬材料,為研究魯中北地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葬俗、葬制提供珍貴材料。出土大量的大汶口文化日用陶器及相當數量的玉器、白陶,大型墓葬的出現,均昭示了這是這一處重要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的中心聚落遺址。

  臨淄齊國故城10號宮殿建築遺址:建築具有相當高規格

  10號宮殿遺址位於齊故城小城的東北部,東距小城東墻約300米,西南方向不遠處即為著名的桓公臺宮殿建築遺址區。遺址整體地勢高出周圍,當地俗稱“金鑾殿”。2015年10-12月、2016年3-5月,為配合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10號建築遺址進行了第二次發掘。

  經過發掘了解到,10號建築遺址為戰國時期修築的夯土臺基建築,平面上總體南北長達87.5米,東西寬113米,高度在3米以上,規模宏大。臺基周圍壁面立柱鑲板,裝飾完善。臺上建築雖無法復原,但出土的高大華美的彩繪木門以及紋飾繁複的銅構件,反映了建築具有相當高的規格,應為戰國時期齊國的一處重要宮殿遺存。

  濟南市鮑山梁二村墓葬:研究齊國葬俗、歷史提供重要資料

  為配合濟南市新東站片區安置房建設工程,濟南市考古研究所于2016年8月至12月對歷城區鮑山街道梁二村發現的兩座戰國墓和兩座周代木構水井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共發現2座大型積石木槨墓葬,其中兩座“甲”字形。M1齣土大量隨葬品,惜遭工程施工方嚴重破壞,槨室僅存北側和南側下部砌石,其餘兩側及棺槨、人骨、隨葬品等均被擾亂無存。徵繳出土器物40余件(組),多已殘損,相對完整的有青銅镈鐘、鈕鐘1套、句鑃1套、蓋豆、罍等器物。擾亂填土中採集小金環、銅鏃、銅戈、圭形銅片、玉璧、骨蚌飾等30余件(組)。M2亦遭嚴重盜擾,出土少量遺物。

  墓葬雖被嚴重破壞,但結構相對完整、隨葬品較為豐富,尤其M1是濟南乃至山東地區近年來發現的規模較大的戰國墓,根據其形制和出土器物推測墓主人當為大夫一級的貴族,時代大致為戰國晚期;M2墓主人為士級別,應為M1陪葬墓或家族墓。為研究齊國葬俗、齊國邊邑、齊文化變遷、齊國歷史等提供了重要資料。

  黃島區土山屯墓群:公文木櫝是重要的實物資料

  土山屯墓群位於膠南市張家樓鎮土山屯村東北1公里處的嶺上,為一處東周——漢代時期的古代墓群,原地表可見大型封土14座。現為黃島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5月—7月,為配合黃島區拘留所建設項目,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聯合黃島區博物館,進行了考古發掘。共發掘古代墓葬60余座,主要是西漢時期,多為有封土的中小型墓葬,出土了大量隨葬品,有原始青瓷、銅鏡、精美的漆器、珍貴的公文木櫝、遣冊、絲織品等。其中一座墓葬中出土了“蕭令之印”、“堂邑令印”兩枚玉印章,為墓主人身份的判斷提供了確鑿證據。

  該墓地的發掘是我省近年來漢代考古的重要發現。其公文木櫝是我省首次發現該類實物資料,木櫝內容詳盡、文字清晰、書法工整,是研究秦漢史的珍貴實物資料。封土結構及形成過程的揭示是研究魯東南沿海地區封土墓葬難得的一批新材料。

  專家聲音

  “文物再好沒了保護,就什麼都沒了”

  作為山東省首次就田野考古組織開展的評選,其評選標準是什麼?對文物工作又有什麼意義?昨日,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高明奎進行了解讀。

  高明奎表示,獲獎項目只是全省考古發掘項目的一小部分,由來自省內外的9名著名考古專家選出。作為大汶口遺址和定陶十里鋪北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高明奎介紹,“考古新發現”評選標準主要從其重要性、學術價值和意義上進行評審,評選的意義十分重大。“考古新發現的評選對文物保護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是考古面向公眾集中推介,考古走向社會、文化共用的重要舉措。”

  對本次入選“五大”的特點,高明奎表示,“大汶口、齊國故城、焦家3項是主動性發掘,其餘為配合基建進行的搶救性發掘。它們時代跨度長,跨越了新石器時代、東周、漢代三個時期。文化內涵豐富,既有史前時期新發現排列有序的居住區,也有東周時期巍峨的大型夯土宮殿建築基址,既有史前、東周時期貴族墓葬,也有漢代縣令低級官員的家族墓地,出土文物既有史前時期大量精美的陶器、玉器,也有令人眼前閃亮的東周青銅編鐘及漢代珍貴木櫝、漆器。它們的價值突出,意義重大,集中反映了我省去年考古工作的輝煌成就。”“‘十大優秀田野考古工地’主要從工地的管理、田野考古理念、技術、方法,現場認識處理情況、資料資訊的提取記錄情況等方面評價,評選有利於進一步規範和提高田野考古技術水準。它的意義在於後續的影響力,可能會成為今後田野工作的指揮棒。”

  但是相比評選結果,更重要的在於對未來對文物的保護。“文物再怎麼好,沒有了保護,就什麼都沒有了。”高明奎説。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