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續降水偏少影響,山東膠東四市正面臨連續乾旱。這些地方的乾旱程度有多嚴重?記者深入田間地頭了解旱情。
6月1日,記者從山東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獲悉,今年山東省有400多萬畝土地輕旱,旱情主要發生在膠東地區。不過從全省來看,旱情並不嚴重,四市也在一直在引黃,雖然城鄉吃水有些緊張,但用水一直能供上。
煙臺400座小水庫乾涸
“以前還經常來釣魚,如今河底已經乾裂,還長滿了草。”一位煙臺市民將沁水河的河底拍成照片發到了朋友圈,引起了大家的關注。6月1日,記者來到煙臺牟平境內的沁水河、辛安河等河流一探究竟。
在沁水河的中下游河段,原本寬闊的河面已經徹底乾涸,河床內有的地方長滿了青草,有的地方裂開兩指寬的大縫,河床上隨處可見曬乾的小魚和河蚌。一隻風乾的烏龜卡在河床的裂縫中,頭和前趾伸向天空,仿佛在向上天祈雨。
沁水河是牟平境內一條比較大的河流,是牟平區的水源地之一。牟平區防汛抗旱辦公室主任于元芳介紹説,牟平區已經連續3年沒有50毫米以上的降水,沁水河從去年開始就已經逐漸斷流並乾涸。沁水河干涸後,政府部門通過調取黃河水和長江水等客水資源保障了居民用水。
在辛安河的中下游河段,形勢雖沒有沁水河嚴峻,但是河內的水流已不大,河床的很多地方長滿水草,辛安河的上游也已經斷流了。
截至目前,作為煙臺城鄉供水骨幹水源的3座大型、26座中型水庫當前蓄水量0.95億立方米,較常年同期偏少71.5%。有8座中型水庫水位接近死水位,供水功能受到限制;全市1116座小型水庫中,有611座小型水庫水位低於死水位,其中400多座已徹底乾涸。
全煙臺市96條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中,有91條乾涸或出現斷流;全市平均地下水位較常年同期偏低1.6米,導致2.37萬眼機電井吊空或出水不足,比去年同期多了1.5萬多眼。
煙臺出現連續乾旱,最主要是因為近幾年降水偏少。“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自2014年汛後以來,煙臺市降水持續偏少,今年以來,降雨較往年仍然偏少,旱情進一步加劇併發生了春旱。”煙臺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肖模田介紹説。
截至5月30日,煙臺平均累計降水量76.5毫米,較去年同期偏少49.4%。特別是4月下旬以來,平均降水量只有21毫米,較去年同期偏少67.1%,加之冬季雨雪稀少,近期氣溫又快速升高,致使當前旱情急速蔓延並加劇。
威海水庫水位普遍降低 露出庫底古墓群
2016年,威海全市平均降水下降到524.5毫米,偏少31.2%。今年前5個月,全市累計平均降水65毫米,比2016年同期還偏少60.7%,比多年同期偏少51.7%。3座水源地的水位低於死水位,80%的河道斷流,地下水位下降30釐米,旱情歷史罕見。
榮成後龍河水庫的工作庫容是2422萬方,如今的蓄水量已只剩下60多萬方,連淹沒在水下60年的古墓群都重見天日。
“以前這裡是個老大的湖,方圓好幾裏。”附近的村民車秀玉説,“幾年前還泄洪,就這三四年,水位一直降,連俺們老村都露出來了。”她是水庫南岸的城西街道南岔河崖村人,老村是指岔河崖村,在1958年因為興建後龍河水庫,岔河崖村搬遷,老村便淹沒在水中。
露出水面的還有一片金元時期的古墓群。古墓群位於水庫南岸,古墓多為圓包狀,周邊有散落的石柱、堆砌的石門。5月15日,榮成市文物管理局在古墓群一側豎起了牌子,“石墓遺跡概41處”。
後龍河水庫興建於1958年,作為向榮成城區供水的主要飲用水源地,水位在近幾年下降了約14米,水位降至40米左右,低於死水位約兩米。好在榮成已將作為飲用水源的全部水庫並網,還足以保障城區居民生活用水。
在田農作物受旱 小麥提前收割
“這段時間,下雨少,隨著溫度升高,河湖裏的水蒸發快。”據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膠東地區連續幾年降水都很少,都不到歷史平均水準。
煙臺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肖模田介紹,從受災情況看,目前受乾旱影響最重的還是農業生産方面。
沁水河的乾涸急壞了河兩岸的果農,現在天氣越來越熱,果樹對水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大。不遠處,牟平區南杏林堡村的幾位村民正在河邊打井,55歲的村民曲衛峰説,沁水河近一二十年沒有幹過,沒想到現在幹成這樣,地裏的果樹需要澆水,他們只好自己掏錢在河邊打起了井。
據統計,截至目前,煙臺有159萬畝在田農作物受旱,佔全市在田農作物總面積的42.5%。其中,重旱面積35.2萬畝,佔9.4%,還有7.8萬畝農田因缺墑未播種。煙臺市現有273.4萬畝果樹中,受旱面積119.3萬畝,佔43.6%。其中,重旱面積12.55萬畝,乾枯死亡面積1500畝。
進入今年5月份以來,濰坊降水明顯偏少,5月份累計降水32.1毫米,同比減少42%,較歷年同期減少30%。據濰坊市農業局農情調度,濰坊市小麥成災面積(減産三成以上)約100萬畝,絕産面積57萬畝。
1日上午,在濰坊坊子區坊城街道,徐家大陸村村民王秀娥家正在收割小麥。“比往年提前了不少,長得也沒去年好。”王秀娥説,她家3畝多麥田,種之後就沒澆過水,小麥長勢比往年要差不少,麥穗既小又乾癟,已經變得枯黃。
“沒辦法,再不割就旱死了,這打出來的麥粒,水分都很少。”王秀娥説,村裏大多數人家的麥子畝産也就400斤,往年澆上水的話能到1100斤。
在徐家大陸村以南的後埠頭村,由於村裏打了幾口深井,小麥大多都能澆上,長勢明顯要好很多。一位村民説,雖然他們這幾個村都是挨著白浪河水庫,但是乾旱實在是太嚴重,根本無水可澆。
濰坊北部的寒亭區固堤街道李家官莊村,往年依靠峽山水庫放水澆地,然而隨著近幾年的乾旱,水庫已經不再放水,村民們很多小麥都沒能得到及時灌溉。記者從村委了解到,受乾旱影響,村裏小麥大多減産三到四成。
多地應急調水 引黃河水、長江水救急
記者從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獲悉,截至6月1日上午8點,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山東段2016—2017年度累計向膠東四市調引江水量4.82 億立方米。自2013年通水以來,東線工程累計向山東省膠東半島調水8.83億立方米,特別是自2016年3月以來持續調水450天,有效保障了膠東四市的供水安全。據了解,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山東段工程自通水以來,截至2017年5月18日,累計調入山東境內水量約19.9億立方米,大大緩解了山東水資源短缺矛盾。
從2015年開始,煙臺海陽、萊陽等縣域城市緊急啟動了區域內水系聯網和從區域外調水等措施,以緩解城市供水水源短缺狀況。
近兩年,濰坊城市供水主要依賴引黃引江客水。2014年至今,濰坊調引、長江水累計5.7億立方米,有效保證了用水安全。自2015年12月22日啟動膠東調水以來,威海已累計調引黃河水、長江水1億多立方米。
此外,多地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加大引水力度。
濰坊積極推動黃水東調應急工程濰坊段的建設,該工程可將引黃濟青工程受輸水規模所限無法多引的黃河水改由東營境內取水,有效解決目前引黃濟青中間段供水能力不足的問題。
煙臺市先後建成了膠東地區引黃調水幹線工程、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永福園地下水庫後備水源地等一批戰略性的供水水源工程,對28座大中型病險水庫、800多座小型病險水庫實施了除險加固。海陽市投資1億多元,實施了建新、石硯水庫至才苑、南臺水庫水系連通工程;招遠、萊州、龍口加快了中水回用工程建設,建成後可利用中水5萬噸/日。
“正因為有了這些骨幹的水利工程,煙臺至今沒有出現像1988-1990年和1998-2001年兩次連續乾旱期間那樣嚴重的供水危機,近幾年我們的糧食産量一直保持著連增態勢,工農業生産和社會發展也一直處於良好狀態。”肖模田介紹説。
另外,威海市水利局累計投入4億多元的水利工程在不斷建設,保障飲水安全的各項工程在加快推進。今年,威海市建設一批投資少、見效快的小型水利工程,組織修復老化失修的蓄水、提水設施,用於抗旱急需。
(綜合齊魯晚報等報道)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