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濱城濱北街道辦事處:實現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稿源時間:2017-01-10 13:08:50  文章來源:中國網山東  作者:張志祥 責任編輯:孫佳樂sunjiale
【摘要】【濱州新聞】今年以來,濱州市濱城區濱北街道辦事處在區委、區政府和工業園區的正確領導下,按照年初確定的奮鬥目標,進一步轉變觀念、開拓創新、真抓實幹,經濟建設持續增長,城區環境不斷提升,民生工作有效實施,社會環境和諧穩定,各項工作任務穩步推進。

濱州濱城濱北街道辦事處:實現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北街居委會健身廣場

濱州濱城濱北街道辦事處:實現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濱北街道“關愛困境婦女寒冬送溫暖”救助儀式

  中國網山東濱州1月10日訊(張志祥 通訊員 蘇衝衝 馮志強)今年以來,濱州市濱城區濱北街道辦事處在濱城區委、區政府和工業園區的正確領導下,按照年初確定的奮鬥目標,進一步轉變觀念、開拓創新、真抓實幹,經濟建設持續增長,城區環境不斷提升,民生工作有效實施,社會環境和諧穩定,各項工作任務穩步推進。

  “六個一”推動精準扶貧

  今年完成濱北貧困村全部“摘帽”

  濱北辦事處根據今年扶貧工作具體指標、任務及總體要求,結合當地企業多、貧困村多、貧困人口多、脫貧難度大的實際,建立了 “六個一”扶貧工作機制,實施項目帶動、企業幫扶、領導幫包、第一書記、包村幹部幫扶的全方位脫貧措施,確保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實效。

  根據全辦幹部職工深入村居農戶走訪調研的結果,濱北辦事處最終確定8個市定貧困村、11個區級貧困村、1068名貧困人口。除此之外,仍有73個年集體經營性收入3萬元以下村居,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

  為落實主體責任,園區、辦事處健全“一套班子”負總責,成立了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在摸清了貧困底數之後,各幫包責任人、企業、第一書記、包村幹部把扶貧工作作為第一要務,利用今年的時間,通過各級幫扶,採取“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等精準措施,確保全部貧困村每人平均收入超過3372元;每人平均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市水準;集體年內經濟收入達到年收入3萬元以上,基本實現“五通十有”,貧困人口實現穩定實現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兩不愁、三保障”,實現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貧困村全部“摘帽”。

  這幾天,河東劉村徒駭河大壩上,幾名施工人員正在對取水點進行測量,“友泰科技有限公司對口幫扶河東劉村,準備先幫著把這個取水點襯砌起來,方便群眾澆地。”北宋社區書記張勇説。據了解,這次的扶貧活動,濱北街道根據貧困村的發展情況和企業幫扶能力的大小,實施“企業+貧困村”幫扶模式,將119家企業與156個村居結成對子,著重為每個貧困村落實“一家幫扶企業”。園區、街道積極為企業搭建精準扶貧平臺,鼓勵幫扶企業到貧困村投資興業、培訓技能、吸納就業、推廣技術、發展産業,增強貧困村脫貧發展能力,確保幫扶見成效。

  在前期包村幹部經過走訪掌握了第一手基礎資料後,他們通過“企業+合作社”、“土地流轉”、“合作入股分紅”等多種模式,為每個貧困村、每名貧困戶量身定做“一套切實可行的幫扶方案”,並認真實施。其中,河東劉村委會意向成立優質麥服務中心,與泰裕麥業合作提供産供銷一條龍服務,年集體收益將達到1.6萬元;泰裕麥業還與張庵村嫁接,對村東頭的灣塘進行開發,通過對外承包集體年收入可增加0.2萬元;亞光集團與周王莊等村建設亞光産業鏈對接項目,貧困人員不出村就能打工領工資,還能增加集體收入15萬元。通過項目合作,切實增強貧困村“造血”功能,從源頭上鏟掉“窮根”。

  “一套運作考核標準”監督,“一個長效機制”防返貧

  為讓精準扶貧工作落到點上、扎到根上,濱北街道辦建立起“一整套運作考核標準”,納入全辦工作考核,全面監督精準扶貧任務完成情況和幫包責任人的工作情況。把精準扶貧成效作為幹部政績考核的主要內容,把扶貧攻堅業績作為選人用人的重要依據,對在此項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未按要求搞好扶貧工作的,要求繼續開展相關工作,並追究單位領導的責任。

  扶貧不能“一扶了之”,脫貧後也要防止再度返貧,通過切實提高貧困村、貧困人口的自我造血功能,增強抵抗風險的能力,建立“一個長效機制”防止返貧,貧困村、貧困戶三年以內返貧的要追究幫包責任人、幫扶企業、第一書記、村支部書記的責任,繼續幫扶,絕不收兵。

  打好"組合拳" 抓好抓實"兩學一做"教育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基礎在學,關鍵在做。為確保學習教育落地見效,濱城區濱北街道精心安排部署,層層落實責任,打出創新學習方式、分類指導、學做並重的"組合拳",切實抓好抓實"兩學一做"。

  濱北街道創新學習方式分類指導,採取集中學習和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黨工委、辦事處成員帶頭學習,辦事處各黨支部組織黨員幹部每月進行集中學習,各村居黨支部利用每月民主議政日活動組織黨員集中學習。辦事處通過建立黨建微信群和村居宣傳欄,把黨章黨規、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等內容,圖文並茂地發送到手機上,讓黨員幹部隨時隨處能學習。另外,該辦還開展了"堅定理想信念、做合格黨員"為主題的黨員幹部演講比賽,結合自身工作,講述身邊黨員幹部踐行"兩學一做"的實際行動和先進事跡,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根據全辦黨員的年齡、學歷、職業、自身條件不同,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不搞"大水漫灌"、"一個方子吃藥",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在職在崗黨員,特別是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社區黨委(總支)書記、農村黨支部書記提出更高標準,要求帶頭學深學透,知行合一,帶頭爭做優秀共産黨員。對行動不便黨員送學到府,並落實支部委員和黨員幫教責任。對流入黨員將其就近編入黨小組或黨支部,對流出黨員要求其主動就近加入黨組織參加活動,並通過微信、短信、郵寄學習資料等方式使其參與學習教育。

  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濱北街道狠抓後進村整頓轉化,狠抓黨員培訓。利用流動黨校、村居活動場所等集中學習雷打不動,進一步增強了黨員幹部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通過及時傳達省市區相關案件的通報,對違法違紀案例進行剖析,進行警示教育,教育黨員幹部不碰"底線",不越"紅線",築牢反腐思想防線,做一名合格的共産黨員;通過建立黨員幹部微信群,以消息推送、資訊發佈、留言互動等途徑向黨員幹部宣傳黨風黨紀知識,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參與廉政教育,積極營造全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良好氛圍。

  濱北街道辦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在社區建設、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引領産業發展、精準扶貧、社會穩定等工作中的示範帶動和幫扶作用,把"兩學一做"做實。每名黨員戶門前挂上"黨員十帶頭"牌子,把共産黨員的身份更直觀地展現在社會和群眾面前,他們更直覺地意識到自己是一名共産黨員,增強了政治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黨員幹部在學習教育中亮出身份、走在前列、幹在實處。黨員戶掀起了一股講奉獻、當先鋒的服務熱潮,提升了各黨支部的凝聚力,推動了各項工作健康開展。

  掀起“廁所革命”讓鄉村裏外都美

  “以前一到過年過節的回老家,最打怵的就是上廁所,我的小閨女嫌廁所臟,每次都要帶她穿過幾條街,去有沖水式廁所的人家裏上廁所,現在好了,農村的廁所跟城裏的一樣,房前屋後的一點異味都沒有,孩子們上廁所也不打怵了。”目前,濱北街道薛家村村全部完成旱廁改造,村民王立彬深有感觸。

  “農村旱廁由於沒有下水道和沖水設備,加之污物不能及時清淘,極易滋生蚊蠅,造成村民生活環境二次污染。設施簡陋、功能低下的旱廁與鄉村文明和群眾生活需求極不協調,嚴重影響了城鄉環境。”濱北街道旱廁改造負責人王春山説。

  如何真正使鄉村由內而外美起來、靚起來,今年,濱北街道把旱廁改造作為一項關心群眾身體健康、改善人居環境的“民心工程”來抓,在街道範圍內重點推廣雙甕漏斗式改造方式,一改千百年來農村使用露天旱廁的習慣,加快了美麗鄉村的建設步伐。

  今年濱北街道改廁任務7000余戶,採取示範帶動、分片推進、陽光操作、梯次推進的方式。為發動群眾積極性,街道組織今年改廁村的支部書記、主任到無棣參觀學習,並通過微信群發佈、發放明白紙、出動宣傳車等形式,講明旱廁改造對改善農村環境的意義,使農民群眾從“要我改廁”變成“我要改廁”。 到目前為止共改造旱廁5700余戶。

  婚事新辦 喪事簡辦 全面打響移風易俗攻堅戰

  “以前,居委會裏不管誰家有紅白事,全家族裏的人都得跟著忙活,大操大辦講排場。特別是辦喪事,一場喪事辦下來至少花好幾千元錢。”談及辦理紅白事的風俗,濱北街道辦事處北街居委會黨支部書記魏庭強打開了話匣子:“自從喪事簡辦後,一場喪事辦下來花很少的錢,老百姓的負擔也減輕了。”

  過去,在濱北街道,“紅事叫,白事到”是北街居委會不成文的規矩,凡誰家有了紅白事大家都要送點東西、隨點份子,主家再擺筵席。有時一個月送禮多則好幾千,少則好幾百。“這樣大操大辦不僅使居民在經濟上承受不了,也容易形成相互攀比、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魏庭強説,“有時也會由此引發糾紛,比如兄弟姐妹因所收禮金分配不均問題而産生矛盾。”

  自從辦事處開展鄉村文明行動以來,移風易俗的新風吹到了每個居民的心中,延續下來的風俗習慣也慢慢有了變化。濱北街道以移風易俗為切入點,深入開展了“革除婚喪陋習,樹立文明新風”活動,大力革除陳規陋習不正之風,積極倡導移風易俗婚喪簡辦,著力解決紅白事宜大操大辦和互相攀比等鋪張浪費現象。

  “過去,誰家要有了喪事,很麻煩。有的為了撐面子,還要請吹手隊、歌舞團等,花費少説也要幾千元,給村民造成了不小的經濟負擔,這樣還形成了互相攀比的風氣。”濱北街道李鐵村村民李立華快人快語。

  “以前俺們村結婚的,家裏都大擺筵席,既浪費精力又浪費錢財,自從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宣傳婚喪文明新風,現在村裏結婚的家裏不再大操大辦,在杜絕鋪張浪費的同時,也增進了新人親家之間的感情。紅白理事會成了百姓的‘勤儉持家人’。”吳家村紅白理事會主任吳國亭説道。筆者了解到,為將移風易俗落到實處,濱北街道成立了專門領導小組,以各村居為主體,成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自治組織,將移風易俗納入各村《村規民約》,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示範帶頭作用。每名黨員幹部要以身作則,帶頭落實移風易俗,新辦簡辦紅白事,把“八項規定”變成自覺行動,為群眾樹好榜樣。通過典型帶動,糾正攀比心理、“面子”觀念,引導群眾自覺抵制講排場,比闊氣,大操大辦等不良風氣。

  同時,結合當前開展的精準扶貧工作,濱北街道把大力倡導婚事新辦、喪事儉辦的文明新風進一步拓展延伸,把推動移風易俗與開展群眾性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創建活動相結合,以健康向上、情趣高尚的文化引領群眾,堅決杜絕各種封建迷信活動,自覺抵制陋習,將移風易俗活動常態化,營造人人崇尚文明,人人創建文明,人人享受文明的良好氛圍,推動形成“以簡樸為榮、以節約為美”的社會新風尚。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 中國網山東濱州熱線電話:【0543-3392777】 投稿郵箱:zhongguowangbz@126.com 中國網山東濱州微網志:http://weibo.com/ChinaBZ 中國網山東濱州網友群 :156647200

0
熱點推薦 體育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