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下地澆水幹活,結婚後照顧癱瘓婆婆數十年,一度帶著孩子去進修……王素娥的大半生,在辛苦操勞中度過。這個堅強的女人,硬是用柔弱的肩膀撐起了家庭的重擔。外人感慨她“壓不垮”,她卻早已習慣“吃苦”。直到69歲那年遇上紅松,王素娥才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有了真正享受自我的時間。
王素娥出身於河北邯鄲,大爺是抗美援朝戰士,父親和叔叔都當過兵。在革命家庭長大的她,自小便被教育著吃苦耐勞,也生就一副不怕難的倔性子。家裏姊妹七個,作為老大,王素娥十一二歲便下地幹活。66年大力倡導學雷鋒,她就和大夥整整挑了一晚上糞,幹勁滿滿,挑擔挑到肩膀酸痛也咬牙堅持。
1978年後恢復教育制度,王素娥是被推薦入學的第一批工農兵學員。她是大連師範第一屆第一班的學生,畢業後回家鄉當了中學教師。後來要進修,她考進全縣11個的學習名額,去進修的時候還帶著兩個孩子,是班上極為醒目的“特殊”學員。儘管如此,王素娥還是克服種種困難成功畢業。幾十年的教師生涯,她教學認真,還曾自費搭棚子讓不方便回家的學生住宿休息。直到退休後,還有不少從前的學生回來看望她。
在學校工作期間,王素娥還遇上了一件大事——婆婆老年癡呆,生活無法自理。她曾一度帶著婆婆去學校上班,後來婆婆病情惡化癱瘓在床,也是她在旁照顧護理,這一照顧就是數十年,王素娥也成了眾人讚嘆的“好兒媳”。
王素娥練習鍵盤樂
2021年冬天,王素娥無意間在手機上刷到了紅松的鍵盤樂試聽課。這一聽,便為她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雖説從小喜歡音樂,但王素娥年輕時一直忙於工作和家庭,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年近七十,她也想做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彈琴不錯,可以心情愉悅。再加上她2019年曾因右肩膀肩周損傷做了手術,此後手便受了影響攥不住東西,彈琴正好也能練練手。就這樣,王素娥很快便在紅松報了名。
這是王素娥第一次接觸樂器,她學得很認真。上了歲數擔心記性不好,她就用笨方法手抄曲譜、做各種筆記加深印象;要照看孫子沒有整段時間,她就想方設法利用做家務間的零碎時間堅持每天練習。如此下來兩年多,王素娥不僅學會了不少曲子,手也靈活多了。她還在紅松交到了新朋友,又報了書法班,每天生活得有滋有味。
王素娥的學習筆記
王素娥感嘆,如果沒有紅松這樣的學習平臺給了她支援、鼓勵和陪伴,她可能這輩子都沒辦法圓夢了。
事實上,像王素娥這樣退休後想找尋興趣、陶冶情操的人還有很多,興趣學習也正在成為退休人群提升自我、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超七成退休人群有過或正在進行興趣學習,僅紅松平臺的課程累計點擊量就突破2億次。助力退休人群終身學習,相信像紅松這樣的退休文娛消費平臺,將走進越來越多銀發人群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