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滿足遊客追尋“藍眼淚”的願望,國家海洋博物館運用多維度的展覽方式在三樓舉辦了為時近7個月的微觀海洋藝術展——《遇見藍眼淚》,展覽時間為2024年4月3日—2024年10月31日。
“藍眼淚”又稱“熒光海”,其實它並非真正的“眼淚”,而是一種特殊的海洋生物發光現象,如海螢或夜光藻,在夜晚受擾動等刺激而發出的藍光,這類藍光會隨著海浪此起彼伏,被人們詩意的稱為“藍眼淚”。這一現象被眾多海洋迷和旅遊博主們到處追尋、觀看。但是,該景象的出現沒有固定的時間、地點。
為滿足大家的願望,由國家海洋博物館攜手藍盒子數字海洋館重磅打造,中國海洋大學提供科學支援的《遇見藍眼淚》展覽應運而生。歷時三年,藍盒子數字海洋館于全國甄選海洋主題藝術裝置、黑水攝影照片等多種表現形式的作品,凝聚中國海洋大學微觀海洋研究學者等多位科學家、藝術家的靈感,以數字科技+活體展出的方式呈現出一場微觀海洋世界之旅。讓浮游世界從看不見變成“摸得著”,讓觀眾在沉浸體驗中感受科技和藝術的魅力。
《遇見藍眼淚》微觀海洋展將視角置於“一滴海水”的微觀領域,從“夜光藻”的發光現象開始,伴隨著深度專業的硬核海洋知識,以藝術的想像力為切入點,讓顯微鏡下的微觀海洋世界逐步被切實感知、觸摸、參與互動的微觀體驗。
《遇見藍眼淚》微觀海洋展起源於人們對海洋神秘現象——熒光海的追求,當人們向微觀海洋世界探索的時候,實際也是向內探究自我的內心。這種內外之間的關聯思考會讓我們的精神世界更加遼闊與強韌。
《遇見藍眼淚》一經開展便吸引了眾多觀眾參觀,更為欣喜的是部分參觀者積極留言,給予了展覽充分的肯定。“《海邊的卡夫卡》裏説‘愛即重新構築世界’,好的展覽也是,能夠重新賦予場景意義,讓我們多一點愛去保護海洋。”在展覽中,除卻濃厚的藝術氣息彰顯與生俱來的創意與美感的同時,更詮釋人們對人類與自然、海洋環保的辯證性思考,引發你我對海洋環保、人類與自然的探討。
為了給遊客帶來更好的觀展體驗,《遇見藍眼淚》微觀海洋展廳獨具匠心,潛心思考,堅持以新內容創新為核心,對展廳內部分作品進行了全面升級和調整,重塑《追光者的熱愛》及《黑水·深淵的舞者》作品形式,增加《你好,海葵》等新作品,帶給遊客更為沉浸式的遊覽互動體驗。
此次展覽是國家海洋博物館與藍盒子數字海洋館通過藝術創作,科技賦能融合,來充分展示中國數字海洋藝術的優質原創IP及數字空間定制服務成果,這是藍盒子數字海洋館秉持藝術與科學結合的策展理念的又一次嶄新嘗試,亦是一場跨國合作、跨領域融合、多方聯合呈現的重磅之作。
《浮游生物編年史》
《480奈米的猜想》
《塑膠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