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重塑教育模式!360智慧行銷雲助力麗水市青田縣江南實驗學校打造人防元宇宙體驗中心 | 世喜吸附式吸奶器新品上市:無痛吸乳,呵護母嬰健康 | 希望學素養上新的兩款産品,憑什麼打動新時代的家長? | 212品牌回歸與復興,將再次豎起中國越野文化大旗 | 中華慈善總會大健康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專家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 | “2024潤滑行業綠色發展與産業升級交流大會”圓滿落幕 行業盛會 | 第13屆(2024)中國航空醫療救援國際會議在上海成功召開 | 紮根白酒業的“長跑者”,用數智化掀起瀘酒新風潮 | 産教融合聚英才|華為ICT大賽2023-2024江西省賽頒獎典禮暨華為ICT人才聯盟雙選會圓滿舉辦 | 那些年我們追逐的越野夢,212越野傳奇歸來 |
 
當前位置: 前沿科技>科技生活>

開源30問|中國信通院開源系列解讀:開源是什麼?數字公共産品與開源的關係?

發佈時間:2024-06-03 15:48:40  |  來源:中國網科學  |  作者:  |  責任編輯:科學頻道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已經在社會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建設數字公共基礎設施,推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公共基礎設施推動産業結構高端化和産業體系現代化,助力新舊動能轉換,加速産業數字化轉型,促進産業結構的升級。數字公共基礎設施是指能夠有效提供基本社會功能和服務的解決方案和系統,通常包括多個專有或開源解決方案的實施。由於數字公共産品具有開源開放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特性,其通常作為國家數字公共基礎設施的一部分來實施。世界各國在推動數字化轉型及發展數字經濟過程中,都有數字公共産品的迫切需求。

一、開源概念範疇

開源是一種開放共用的新型協作模式,是數字經濟創新、開放、共用、可持續發展的源頭活水。開源有力激發科技創新突破,構建産業發展新格局,形成多邊而緊密的全球化合作格局,全面助力數字社會發展。

開源形態最早出現于上世紀六十年代,軟體代碼附屬硬體産品以開源的形式分發。1983年,Richard Matthew Stallman發起GNU計劃,推動自由軟體概念,成為開源軟體早期形態。隨後,開源概念逐漸明晰,開源軟體明確定義由1998年OSI給出,包括十大特性,即自由再發佈、源代碼公開、允許派生作品、作者源代碼完整性、不能歧視任何個人或團體、不能歧視任何領域、許可證的發佈、許可證不能只針對某個産品、許可證不能約束其他軟體、許可證必須獨立於技術。

從過程維度看,開源是一種分佈式協作模式,從結果維度看,開源是一種特定形態的産品,具有公開、可使用、可修改、可分發的特點。開源軟體比自由軟體更寬鬆,開源軟體與免費軟體無直接對應關係,公開代碼不一定是開源軟體。

圖1.jpg

開源軟體與自由軟體、免費軟體的關係

二、數字公共産品的定義

開源模式作用於不同場景衍生出多種概念形態。廣為人知的開源軟體與閉源軟體相對,其概念由OSI(開放源代碼促進會)重新定義並推廣,強調軟體的源代碼開放。數字公共産品(Digital Public Goods)一詞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Shane Greenstein在2013年提出,他將公共産品的概念從物理世界延伸至數字世界。2020年,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以開源軟體為核心,以公益價值為出發點,在美國經濟學家Shane Greenstein的基礎上,提出了目前廣為接受的數字公共産品概念:“尊重隱私和遵守其他適用的國際和國內法律、標準和最佳做法且無害的開源軟體、開放數據、開放人工智慧模型、開放標準和開放內容。”

圖2.jpg

開源軟體和數字公共産品的關係

隨後,數字公共産品聯盟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引入到定義中,提出數字公共産品是“開源軟體、開放數據、開放人工智慧模型、開放標準和開放內容,遵守隱私和其他適用的國際和國內法律、標準和最佳實踐,不對他人造成傷害,並與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高度相關。

在聯合國數字公共産品聯盟制定的標準中,對數字公共産品也有著明確的規範,要求數字公共産品必須證明使用了經過批准的開源許可證。對於開源軟體,需要開放式系統互聯(OSI)批准許可。對於開放內容,要求使用創作共用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許可等),對於數據,需要一個開放數據共用許可。

三、數字公共産品特性

數字公共産品的特性可概括為:先行性和基礎性、非競爭性、非排他性、世界性、超越時空。其中,世界性和超越時空性為其獨特屬性。

先行性和基礎性:數字公共産品可以提供滿足社會生産生活所必須的基礎公共服務,若缺少這些基礎公共服務,其他社會活動(主要指直接生産經營活動)便難以生産或提供。

非競爭性:一部分人對數字公共産品的消費不會影響另一些人對該産品的消費,一部分人從這一産品中受益也不會影響其他人從這一産品中受益,即受益對象之間不存在利益衝突,增加消費者的邊際成本為零。

非排他性:在技術上不可能將把某部分人排除在數字公共産品的受益範圍之外。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絕付款或其他辦法來把自己所不喜歡的數字公共物品或服務排除在其享用範圍之外。

世界性:數字公共産品依賴於網際網路,從誕生之初就具備世界性,能夠被不同國家及地區的人們通過網路獲得和使用。

跨越時空性:數字公共産品跨越了物理空間的限制,能夠促進不同區域間在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等多個維度的發展,縮減數字鴻溝。

四、開源凸顯數字公共産品價值

開源模式助推數字公共産品成為數字時代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各國紛紛出臺相關政策以在未來競爭中搶佔先機。法國國務秘書塞德里克·歐先生在2022年2月7日至8日以“構建歐盟數字主權”為主題的會議上呼籲成立一個負責提出歐盟數字公共産品倡議的歐盟工作小組。2022年5月,總部位於羅馬的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正式成為數字公共産品聯盟的成員,致力於發展和倡導數字公共産品以發展可持續農業糧食體系。2022年7月,印度Infosys Technologies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Nandan Nilekan表示,有50多個國家希望實施數字公共産品,法國、阿聯酋和新加坡等三個國家已經簽署了採用印度開放數字平臺的諒解備忘錄。

數字公共産品對於釋放數字技術的巨大潛力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當前數字公共産品已經在多個領域發揮出巨大價值。在公共衛生方面,2014—2015年西非爆發埃博拉疫情期間,以開放數據為代表的數字公共産品在遏制病毒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非洲當局依據疫情區域移動手機中的數據資訊,繪製了該區域典型人口遷移的詳細地圖,確定了建立治療中心的最佳地點,有效控制疫情發展。在數字支付方面,數字公共産品在確保政府快速安全地發放社會援助方面可以發揮的重要作用。在新冠大流行的社會背景下,全球100多個國家宣佈擴大社會援助支付計劃,2020年世界銀行啟動G2Px倡議,旨在建立開放標準,制定最佳做法,並提供上游技術援助,以從根本上改善G2P(政府對個人)支付現狀,目前已累計向34個國家提供了技術援助。在全球糧農方面,數字公共産品有效促進全球糧食及農業數字化工作加速推進。2023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已加入數字公共産品聯盟,旨在積極影響糧食和農業生態系統,以創建和使用數字公共産品,並創建糧農組織數字公共産品框架。

五、中國信通院數字公共産品工作成果

《數字公共産品洞察報告》

數字公共産品洞察系列報告從農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數字經濟時代洞察時代發展特徵和公共産品演進路徑,引出數字公共産品相關定義、重要特徵和價值。,從數字公共産品應具有的非競爭排他性、互操作性、安全性、可信性、可擴展性和可持續性六個維度展開數字公共産品規範。報告總結了數字公共産品先行性和基礎性、非競爭性、非排他性、世界性與跨越時空性等特性,詳細論述了數字公共産品直接經濟效益、間接經濟效益以及激發個體參加創新的積極性等價值。報告同時提出了數字公共産品現存的問題以及治理方向。

數字公共産品洞察報告(第一期)

圖3.jpg

數字公共産品洞察報告(第二期)

圖4.jpg

中國信通院數字公共産品庫

圍繞中國信通院數字公共産品相關成果,參照聯合國數字公共産品聯盟(DPGA)相關標準,中國信通院建立數字公共産品庫,促進數字公共産品規範性、系統化管理,積極尋求國際合作。目前中國信通院數字公共産品庫共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國信通院數字公共産品標準,第二部分包含中國信通院數字公共産品申請流程,第三部分列出中國信通院數字公共産品名單,第四部分發佈中國信通院與數字公共産品相關的會議活動,第五部分包含中國信通院數字公共産品庫的行為準則與治理規範,最後一部分明確中國信通院數字公共産品庫所遵循的許可證規範。

圖5.jpg

中國信通院集合自身在開源領域多年的實戰經驗,推出“源起無垠”|城市/園區/企業三層開源建設賦能服務,創建符合監管要求並推動開源創新戰略的綜合管理框架。其中“開源數字公共産品賦能包”內容如下所示,更多詳細內容請通過聯繫人獲取《中國信通院城市、園區、企業三層開源建設賦能服務清單》。

中國信通院可信開源數字公共産品賦能包

圖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