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喜吸附式吸奶器新品上市:無痛吸乳,呵護母嬰健康 | 希望學素養上新的兩款産品,憑什麼打動新時代的家長? | 212品牌回歸與復興,將再次豎起中國越野文化大旗 | 中華慈善總會大健康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專家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 | “2024潤滑行業綠色發展與産業升級交流大會”圓滿落幕 行業盛會 | 第13屆(2024)中國航空醫療救援國際會議在上海成功召開 | 紮根白酒業的“長跑者”,用數智化掀起瀘酒新風潮 | 産教融合聚英才|華為ICT大賽2023-2024江西省賽頒獎典禮暨華為ICT人才聯盟雙選會圓滿舉辦 | 那些年我們追逐的越野夢,212越野傳奇歸來 | 瑞數資訊:2024攻防演練四大趨勢展望 |
 
當前位置: 前沿科技>科技生活>

“東方紅”衛星在他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 “科研狂人”癡心不改讓夢想長成大樹

發佈時間:2024-06-03 09:49:06  |  來源:中國網科學  |  作者:  |  責任編輯:科學頻道

今年5月30日是第八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今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以“弘揚科學家精神,勇當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為主題,旨在增強科技工作者的獲得感榮譽感和科技報國的使命感緊迫感,促進形成推進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的強大合力。

5月28日,重慶茶園新城長江工業園,在重慶大宇衛星應用技術研究所的GMP10萬級潔凈車間裏,工人們正忙碌著把所裏自主研發的核心部件倣生態微型反應釜,安裝到新型空氣消毒機內。董事長、總工楊曉宇在一邊觀察指導,目光中透出像對自家孩子一般的關切。

據悉,這種新型空氣消毒機採用了楊曉宇研發的十項國家專利,能高效清除空氣中的致癌物氡輻射,在空氣凈化領域屬於領先國際的高精尖技術。

楊曉宇不僅是重慶大宇衛星應用技術研究所的創始人,也是一位成果豐碩的專利發明家和科技工作者。能消除氡輻射的新型空氣消毒機技術,只是他數十年來研究成果的冰山一角。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電腦在國內剛剛亮相不久,他就取得了電腦外設專利。而2000年,他研發的衛星定位新型演算法,一舉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國家科技部技術認可專函,他也成為國內最早從事演算法研究的人士之一,這也是“重慶大宇衛星應用技術研究所”名稱的由來。

數十年來,楊曉宇一直深耕人工智慧、倣生技術、健康環保等領域,並取得了不少至今仍十分領先的研究成果。

雖然取得了這些傲人的成果和榮譽,但楊曉宇卻因為醉心於自己熱愛的科研事業,加上其中不少成果屬於軍工技術,所以他也一直“深藏功與名”,名聲不顯。但在許多專利發明家眼裏,他卻是一位“科研狂人”。

“東方紅”衛星發射

在他心中種下一顆當科學家的種子

5月28日,記者在位於南岸區的大宇研究所實驗室裏見到楊曉宇。他看上去完全不像大家印象中年過六旬科研專家,魁偉的身形,腰板挺得筆直,滿頭的黑髮,雖然面帶微笑,但卻一身的軍人氣質,他半開玩笑地説:“科研人永遠是年輕,除了科研發明,其他事情我都很少放在心上,所以顯得年輕一點。”

談起如何走上科研發明這條道路的時候,楊曉宇陷入了回憶,他頗為感慨地地説:“我走上科研發明的道路,並取得了如今的一些成績,還要從童年的科學家夢想説起……”

楊曉宇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1963年出生在渝中區的一個幹部家庭,家裏3個孩子中,他是最小的一個,但卻是遭父母批評教育最多的一個。因為好奇心特別強,他常常趁父母上班不在家,把那個年代家裏的“貴重財産”鐘錶、收音機等拆開研究,然後再嘗試重新組裝。

“我現在都還清清楚楚記得,1970年4月的一個春天早晨,那年我7歲,剛上小學,學校操場的大喇叭裏傳來雄壯的《東方紅》樂曲,接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播音員通過電波播報那一條令全體中國人都興奮的消息——我國第一顆自行研製的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入軌,遨遊天際。那一刻,整個校園都興奮起來,我和老師、同學一起跳躍、歡呼,一起放聲高唱‘東方紅,太陽升’……”楊曉宇回憶説。

也是從那一刻起,我們中國自己研發的人造衛星引起了一個孩子濃烈的興趣,同時“長大要當科學家”的夢想也在這個孩子心中紮根、成長。

籌集科研經費下海搞開發

“軌道穿樓”建築構思有他一半功勞

時間來到上個世紀80年代,作為“80年代的新一輩”,楊曉宇大學畢業後在當時的渝中區勞動局就業辦參加工作,成了當時許多年輕人都羨慕的國家幹部。但楊曉宇卻依然懷揣他的科學家夢想,白天上班,晚上看書、查資料、搞科研。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在1987年,他研發的電腦外設專利,讓他成為我國專利局恢復後早期獲得電腦領域專利的發明者之一。這項專利不久就被廣東一個廠家採用,這不僅讓他獲得了1.5萬元“鉅款”的專利費,更為堅定了他專心致志搞專利發明和科學研究的信心。

但搞科研專利不僅需要大量的時間,更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楊曉宇試著找了幾家科研院所想要調換工作,但都沒有成功。而當時正趕上社會上流行的“下海”創業潮,1991年,楊曉宇在兩位姐姐幫助支援下用專利授權所得的資金成立了“重慶大宇房産經營部”,從事房地産經營、積累資金並繼續投入科研專利研發。

楊曉宇驕傲地告訴記者,雖然大宇房産經營部在重慶眾多的開發公司裏規模根本排不上號,但重慶現在最響亮的城市名片“李子壩軌道列車穿樓”景觀的打造,“軍功章”卻有他一半兒的功勞。

1993年,楊曉宇辭職下海,大宇房産經營部接到渝中區舊城改造項目——李子壩片區的改造任務,花了2年時間,完成拆遷、設計等工作。而這時,重慶第一條單軌列車線路軌道2號線開建,2號線的建設線路剛好途經大宇公司承擔開發的李子壩片區。為了配合軌道建設,同時也能照顧到開發項目,楊曉宇拿出了他多年搞科研專利的“奇思妙想”,與軌道公司共同提出一個“腦洞大開”的方案:軌道建設要支援,而開發項目也能兼顧,讓軌道從項目樓棟中穿過!

後來,開發公司和軌道公司雙方經過反覆商議論證,這個方案被政府相關部門逐漸接受,並批准。但為方便統一調度,協調指揮,政府相關部門決定把房産開發項目也一併交給軌道公司。1996年,大宇房産經營部把項目整體打包轉讓給了軌道公司繼續建設,於是便有了如今全國知名的“李子壩軌道列車穿樓”的獨特景觀,這裡成為重慶現在最響亮的城市名片之一。

衛星定位新型演算法獲專利

成為國內最早從事演算法研究的人士

移交結束了李子壩的開發項目之後,楊曉宇乾脆把心一橫,用前幾年搞房地産經營部賺到的資金,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組建了當時全國都很少見的民營科研機構“重慶大宇林業高新技術研究所”,專心致志搞專利科研。

有了充足的資金和相對穩定充裕的科研環境,很快研究所就有了科研成果:1999年,一項用於高海拔環境的攜帶型發電機技術就獲得了國家專利;2000年,他研發的衛星定位新型演算法,一舉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國家科技部技術認可專函,他也成為國內最早從事演算法研究的科研人員之一。重慶工商管理部門依據原國家科技部技術認可專函,將“重慶大宇林業高新技術研究所”更名為“重慶大宇衛星應用技術研究所”。

這之後,研究所在楊曉宇的主持下,專攻電子通訊、人工智慧、倣生技術及健康環保等領域,並取得了不少領先國內外科研領域的研究成果。

他主持研發的殺滅空氣中病毒細菌的電子口罩、金屬燃料電池、水下呼吸器、臭氧發生裝置安全控制擴展模組、均勻步氣型臭氧消毒裝置、無二次污染的空氣凈化器組件、人工智慧水下通信設備、倣魚鰓水下呼吸技術等30多個項目,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新型實用專利和國防專利。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他的一項重要發明還獲得全軍科技進步獎,開創了解放軍將全軍科技進步獎授予不穿軍裝的民營科研工作者先河。2020年,他也因此成為重慶市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海洋與船舶專委會委員。

女兒出生時他缺席

女兒寫作文稱他為“隱身爸爸”

雖然在科研發明上楊曉宇取得了一項接一項的成果,但在生活中,他卻是一個不稱職的丈夫和父親。由於一心撲在科研事業上,2014年,已經年過半百的楊曉宇才迎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大女兒楊一江。但是,大女兒出生的時候,他作為一個父親卻缺席了。

楊曉宇充滿愧疚地解釋:“當時我主持的一個水下倣生實驗項目在海南做結題驗收,這項技術事關我國的國防建設,國家許多部門的專家、學者和相關機構都按照規定到場參加,我作為項目負責人更不能缺席,忠孝難兩全,所以即使對不起家人,也要到海南主持驗收實驗。”

當項目驗收合格工作結束後,楊曉宇第一時間飛回重慶,來到醫院病房,從一直支援他工作的妻子懷中接過孩子,女兒已經出生3天了。

今年,楊曉宇已經年過花甲,大女兒小學4年級,小女兒小學1年級。但他依然充滿朝氣,不是在實驗室搞研發,就是在電腦前加班,還有幾乎一半的時間在全國各地飛來飛去,參加各種技術研討會,主持項目實地試驗。由於很少出現在女兒學校和幼兒園,以至於他偶爾去接孩子放學,孩子的老師常常把他誤認為是孩子的爺爺。大女兒在老師佈置的的作文中,把他稱為“我的隱身爸爸”。

楊曉宇雖然覺得很愧對家人,但科研事業他卻讓他無愧於時代,付出了所有。

研發能消除氡輻射的新型技術設備

科研創新永不停歇

目前,楊曉宇正在抓緊研製一款全新空氣消毒機。也許有人會問,什麼,空氣消毒機?不早就爛大街了嗎?但是,他卻認真地介紹道,我們研發新型空氣消毒機和當前絕大部分空氣凈化設備截然不同。首先這1台機器能夠高效消除空氣中的氡子體阿爾法輻射;同時還能清除PM0.1的霧霾和塵埃顆粒,此外還能夠清除眾多的病菌、化學污染物和各種臭味,且不換網、免清洗。這些指標,就是美國的科研機構目前也無法達到。

據了解,在眾多影響人體健康的因素中,氡輻射是非常危險的一種,它主要來自於地基、修建房屋的鋼筋混凝土和裝修用的花崗石、大理石、地磚、墻磚等材料,是一種放射性惰性氣體,世界衛生組織把它列為19種主要的環境致癌物質之一。據統計,我國每年因氡致肺癌為50000例以上。

楊曉宇透露,目前,這種新型空氣消毒機已經完成了國家衛健委全國消毒産品網上備案資訊服務平臺的備案工作、獲得生産許可證。

楊曉宇的科研創新事跡令人敬佩,他永不停步的科學創新精神更值得稱讚,也為社會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位哲人説得好,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可以走,只有不畏艱辛,不怕困難,永不停步的人,才有可能達到科學的頂點。楊曉宇就是這樣一位始終瞄準前進目標,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科技工作者。

“希望我的科研發明成果能夠造福更多的人。”雖然年過花甲,依然壯心不已的楊曉宇充滿信心地表示。

就像楊曉宇的大女兒楊一江在她的作文《我的隱身爸爸》中描述的那樣:爸爸常教育我和妹妹,科學精神就是探索未知、發現真理、推動文明進步、造福人類,科學家就是人類追求先進文明的代表、是手執火炬在黑暗中探索前進的先驅,他們是奉獻者、創新者更是耐得住寂寞的孤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