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華淩
6月底,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北京市機器人産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作為機器人行業從業多年的企業,我們看到中國機器人産業的快速突破和蛻變,可謂是一種質的飛躍。”服務機器人資訊安全通用技術要求標準工作組專家委員、北京創澤智慧機器人集團董事長李慶民7月3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根據《方案》制定的目標,到2025年,北京市機器人産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育100種高技術高附加值機器人産品、100種具有全國推廣價值的應用場景,萬人機器人擁有量達到領先水準,形成創新要素集聚、創新創業活躍的發展生態;全市機器人核心産業收入達300億元以上,打造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機器人産業集群。
北京市機器人産業獨具特色
以北京市、上海市和深圳市為代表的一線城市,政府一直通過相關政策和舉措積極推動機器人産業發展。那麼,北京市機器人産業有何特色?
“北京市機器人産業獨具特色。”李慶民認為,主要表現在:機器人産業技術和研發具備先進水準,在人工智慧、機器人、自動化等領域有強大的研發能力,擁有清華、北大、中科院及智源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團隊;機器人産業在市場和應用領域有著廣闊發展前景,機器人不僅在製造業、物流業等傳統領域大有可為,在養老、醫療健康、教育等新興領域也有廣闊市場;作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北京市擁有先進的商業環境和豐富的國際資源,為機器人産業全球擴張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李慶民強調,北京市政府的引領和佈局,將會更好地支援機器人企業在北京市這座優質的“試驗田”培育和成長,助力打造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機器人産業集群。
《方案》提出,發揮京津冀産業協同政策優勢,支援機器人頭部企業發揮産業鏈優勢,引導上下游配套企業在津冀佈局。對此,李慶民表示:“我們計劃與津冀地區政府及相關單位加強溝通與合作,共同研發適用於當地的機器人産品,包括養老、醫療和教育等行業,著重提高機器人的運動和學習能力。”
産業發展需協同創新
據國外一家權威市場研究與諮詢公司預計,人形機器人的市場容量預計在2027年將達173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為63.5%。
《方案》提出,聚焦發展機器人“1+4”産品體系,著眼世界前沿技術和未來戰略需求,加緊佈局人形機器人,帶動醫療健康、協作、特種、物流4類優勢機器人産品躍升發展,實施百項機器人新品工程,打造智慧驅動、産研一體、開放領先的創新産品體系。
李慶民表示:“我國人形機器人發展整體水準處於全球前列,優勢體現在:數字經濟發展迅速,産業鏈供應鏈完備齊全;人形機器人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可供開拓;人形機器人可應用場景較多,包括養老、居家服務等,發展潛力巨大。”
“人形機器人是一項非常綜合性的系統學科。”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教授、北京大艾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帥梅説,《方案》中提出“通用性平臺的共建開發”,這恰恰吻合推動人形機器人發展的特點,協同發展和共同創新,是最佳的創新形式和生態。
“需要強調的是,人形機器人不僅限于雙足行走狀態,還包含具有人性化特徵。未來人形機器人發展路線,應是人形輪式、人形輪步和人形步態,還有類人形。除了將表達能力充分發揮到位,能説會看之外,實用的輕型機械臂將是短期研發重點,即雙手雙臂能幹活。此外,還應有多地面的穩定行走能力,多複雜任務的實現能力,更高的智慧以及經濟適用的價格。”帥梅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