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錨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痛點、難點攻堅破題,率先打造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維護聯合調解中心,以“聯調中心+”網約車、零工、戶外勞動者的模式,務實探索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新路徑。
突破思維定式,拓寬維權路徑。一是打破對象限制,跳出勞動關係限定。受理和調處爭議案件不再以勞動關係為必要前提,將從事勞動引發的相關爭議一併納入調處範疇,用心用情解決勞動者急難愁盼。二是由專及泛,打破行業地域壁壘。跨行業、跨地域的從業人員均可向任一聯調分中心申請調解,由市仲裁院(聯調中心辦公室)統一調度,兜底支撐。三是以點及面,淡化新老業態區分。以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為基礎,兼顧傳統行業從業人員,做實勞動維權廣覆蓋。四是打破內容限制,實現需求拆解展外延。資源匹配,助力就業品質提升。職業關懷,充實勞動保護舉措,彰顯職業關懷。
整合部門資源,強化機制保障。一是分工協作,明確職責。由黨委政府領導、人社局牽頭主導、總工會經費保障、司法局法律援助、法院司法確認、“三方四家”集體協商、主管部門行業監管、政法委維穩兜底的“一條龍”聯調聯處,從末端處置為主轉為預防化解為先。二是落實補助,強化保障。總工會牽頭建立案件補助機制,根據調解成功的案件差異情況,對承辦人員或第三方機構給予辦案補助。三是挖掘街道社區潛力。依託基層公共服務陣地,提供勞動維權、技能培訓、休閒餐飲等多功能服務場地。
整合政策資源,規範依法用工。一是倡導行業自律自管。建立健全協商機制和勞動者申訴機制,力促勞動標準規範,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二是聯合執法檢查治理。引入行業主管部門監管,開展常態化聯合執法檢查,督促用人單位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法權益。三是集體會診研判處理。邀請法院、商事仲裁、行業協會及主管部門深入研討疑難問題,統一裁審標準和尺度。
打造服務矩陣,梯次差異推進。一是融合共生,探索“聯調中心+網約車司機之家”聯調路徑。以遊仙社區公共服務陣地為承載,聯合總工會、網約車行業工會聯合會、平臺頭部企業工會,打造網約車聯調分中心,整合勞動維權、業務辦理、技能培訓的一體化站點。二是跨界吸收,探索“聯調中心+零工愛心驛站”聯調路徑。在遊仙區人社、住建等部門主導,區政府平臺公司運作的“零工驛站”,嫁接郵政案件管理處置,吸收快遞行業協會,打造“零工驛站+快遞業”聯調分中心,提供“政策諮詢+就業創業幫扶+勞動維權”的全鏈條服務,多維整合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公司運營、行業協會借勢的“溫暖人社”品牌旗艦。三是依託衍生,探索“聯調中心+戶外勞動者服務”聯調路徑。市縣兩級人社部門聯動,利用縣級工會場地、資金,吸納郵政、運輸及相關平臺公司,組建覆蓋産業園區、交通運輸行業、機關企事業單位、鄉鎮的縣域聯調組織集群。
截至2023年10月,“聯調中心+網約車”輻射高德打車、滴滴出行等42個工會小組,服務網約車司機1.7萬餘人,調處案件260余件次。“聯調中心+零工”,調處案件800余件次,發佈招聘資訊3762條,1107家用工單位提供用工資訊,實現3400余件次勞務對接,精準匹配勞務供需,壓縮零工候工時間。開展工傷預防培訓3場,共計220余人次,吸收33家快遞企業參加工傷保險,1150余名靈活就業人員參加職業傷害保障,進行職業傷害確認133件次。“聯調中心+戶外勞動者”,搭建縣域整合性勞動保障服務平臺,開展調解員專項業務培訓4次、專題講座8次,培訓基層調解員400余人次,調處案件390余件次。綿陽市“聯調中心+”模式獲社會高度肯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維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工作經驗被央視《新聞直播間》報道,並在《中國勞動保障報》“亮點聚焦”版面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