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在被看見 | 把民生實事辦到居民心坎上!致和街道全力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7-12 16:39:15 編輯:何潞潞 點擊:

“以前,小區環境臟亂差,如今環境變好了,出來遛彎兒休閒的居民也多了。”太平家園小區居民袁遠貴告訴彭妹妹,如今小區乾淨整潔了,推門見綠成為了現實,自己也在房前屋後栽種了一些花草,還做起了小生意。

太平家園小區位於致和街道,北鄰萬都城,南接南三環路,小區佔地500余畝,由清林社區、護賢社區、東遠社區“三社共管”,由於面積大,人員多,一度讓小區管理陷入困境。

去年,致和街道以黨建引領,開展為期三年的小區治理攻堅行動,將太平家園小區視為一個“社區”,按小區道路劃分為四個區域,聚焦問題最突出的A區作為治理重點,其餘點位輔以人居環境和基礎設施提升,逐步推動小區治理。
黨建引領居民自治 “問題小區”變“幸福小區”
太平家園小區作為統規自建小區,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混居小區。多年來,小區的綜合性服務陣地作用缺失,自治能力渙散、百姓歸屬感不強,人居環境整治難度大,同時公共服務能力也嚴重不足,建設用地長期閒置等問題十分突出。“這裡的居民們從散居變為集中居住,生活習慣和意識還沒有改變,他們喜歡在房前房後的閒置空地撿種,加之小區一直是三個社區混管,導致小區治理難度很大。”致和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彭妹妹。

2023年9月,致和街道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共治共育、持續發展”的治理路徑,決定對太平家園小區進行全面治理。
“在治理過程中,我們搭建‘1112’治理機制(即:成立1個小區黨總支、組建1個院落管理委員會、劃分12個微網格)。”致和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彭妹妹,“成立小區黨總支將小區內的99名黨員全部納入管理,組建院落管理委員會,協同開展配套設施維護、鄰里糾紛調解等小區居民自治和公共管理事務,並劃分12個微網格,建立健全網格包聯服務機制,推動社區民警、衛生院、商戶等各類力量進網入格,強化民生服務‘組合效應’,實現小區全域、精準管理。”

“我們還結合小區資源稟賦,探索出‘135’共治共育路徑(即:13項治理路徑;凝聚黨員線、健全自治線、發動志願線、壯大社團線、延伸服務線5線工作法),並成立8支志願服務隊,讓居民們也充分參與到治理中來。”致和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彭妹妹。

小區居民孫金祥,是小區志願服務隊的其中一員,平日裏,他和隊員們常常在小區裏開展宣傳、勞動等志願服務,服務後獲取的積分信義貝,就用在社區內消費。“通過志願服務積了分就到小區剪頭髮,還可以抵扣一部分錢。”孫金祥笑著説,因為經常參加志願活動,他的賬戶裏已經儲存了11個“信義貝”了。
目前,太平家園小區已完成A區的治理,不僅小區環境變好了,還營造了社區運動角、農夫集市、停車場、群宴中心、信義集市五大社區消費新場景,實施了特色工坊、古玩文化兩大富民增收産業,並利用小區閒置土地及底商營造多種微場景,實現了小區閒置用地的增值賦能。“未來,我們要在小區全面推廣、逐步打造,最終形成一個可持續、自主造血、高度自治的居民歸屬感、認同感強的美好小區。”致和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彭妹妹。

開辦社區食堂,共用幸福“食”光
太平家園小區只是致和街道基層治理成效的一個縮影。作為“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鄉鎮”,致和街道還投入240萬元新建了首個社區養老綜合體——長慶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於今年5月投入使用,並在綜合體內辦起了社區食堂,招引第三方公司投資運營管理。

考慮到社區老年人的需求,食堂推出了清淡、少油、少鹽、少糖的老年餐。開在家門口的食堂,在滿足味蕾需求的同時,也解決了社區居民尤其是“一老一小”、上班族的吃飯問題。

“從這幾個月的反饋來看,居民們總體比較滿意,今後我們還會面向社區內的上班族開設晚餐,增加更多的菜品。”長慶社區黨委書記謝晶告訴彭妹妹,今後,他們還將逐步增加各類便民服務,切實讓轄區居民“吃好飯”落到實處。

不僅如此,長慶社區還組建黨員志願服務隊、選聘樓棟長、劃分微網格,服務力量得到極大充實。發動鄉賢和熱心群眾成立門球隊和秧歌隊,每年傳統節日,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娛活動,不斷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基層治理手段逐漸多樣化。同時,利用4800余平方米的閒置空間,鼓勵400余名居民參與設計,打造出文化墻、共用書屋等12處社區微更新項目,建成180平方米文化博物館,如此種種,讓群眾從一件件實事中感受到生活的點滴變化。

“下一步,致和街道將逐步建立‘綜合體中央廚房+老年食堂+助餐服務點+配送入戶’多層次助餐服務體系,把養老助餐服務覆蓋到全街道,真正做到把社區食堂辦成‘全民食堂’,把民生微實事辦到居民的心坎上。”致和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彭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