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區大力實施中試跨越行動計劃,聚焦産業建圈強鏈,按照“一鏈一園多平臺”思路建設中試平臺,構建“中試+”生態,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成果中試首選地,為破解科技成果從“樣品”到“産品”、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問題提供成都答案。
聚焦“怎麼建”問題,堅持“建在鏈上、布在園中”策略。一是聚焦主攻賽道謀劃中試。圍繞高新區14條製造業重點産業鏈,明確發展射頻器件、功率半導體、先進陶瓷等細分賽道,到2025年規劃建設60個中試平臺。二是圍繞專業園區佈局中試。針對IC設計産業園等18個已建成園區,按照強鏈補鏈思路建設中試平臺。針對産業前沿領域和未來産業的9個新建專業園區,推進中試平臺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如在未來科技城一體化規劃建設車載智慧系統産業園和中試平臺。三是堅持外引內培建設中試。引導開放方面,堅持“面向製造”和“對外服務”兩個認定標準,著眼中試供需兩端,用好科技創新券,實行雙向補貼,引導産業鏈現有企業自用中試線對外開放;佈局新建方面,堅持“瓦特式人才+市場化投資+科創團隊”三個建設要素,同時國資參與出資建立平臺。其中,計劃總投資20億元的高投芯未IGBT中試平臺是目前全市規模最大、水準最高的功率半導體中試平臺。
聚焦“誰來建”問題,堅持“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結合。一是投資主體市場化。由企業牽頭建設中試平臺,高新區國有平臺公司參與投資,市場化方式決策,原則上不控股。目前高新區46個中試平台中,由經營主體主導的中試平臺佔比93%。如成都萬應公司投資1億元,建成全國技術水準最高、服務功能最全、産業鏈條最完整的先進封測中試平臺。二是運營方式市場化。推行生物醫藥行業CDMO模式,推動中試平臺向市場提供0-1、1-10、10-N的服務,實現全鏈條商業化運作。如健進制藥高端注射劑中試平臺2023年CDMO收入1.45億元,服務的凱米生物通過在中試平臺開展CDMO,獲得超億元首輪融資。三是政府支援精準化。出臺具有全國比較優勢的中試十條政策,引導式支援,政策補貼額度不超過50%,充分發揮市場有效性。從場地、裝修、設備、融資等方面,給予中試平臺5年最高5000萬元支援,對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項目還可通過“一事一議”加大支援力度;從項目支援、使用補貼等方面,給予中試項目5年最高1000萬元支援。
聚焦“持續建”問題,堅持“生態閉環、基金賦能”思路。一是中試+研發。高水準建設北大成都研究院、清華芯華創新中心、天府錦城實驗室等創新極核,持續提供優質中試項目。如組織北大成都研究院、天府錦城實驗室走進健進制藥中試平臺活動,推動天府錦城實驗室賾靈生物與平臺達成中試合作。二是中試+孵化。支援中試平臺自建孵化空間或聯合孵化機構,推動中試後項目就近孵化。如微球材料中試平臺以中試服務佔股形式,開展“中試+孵化”業務。三是中試+基金。一方面,按照重大産業化項目專項基金招引模式,根據重大中試平臺建設實際訴求,“一企一策”配套專項基金;另一方面,由中試平臺聯合國有資本、社會資本共同組建中試項目基金,投向經中試熟化的成果轉化項目,共用項目成長紅利。如成都高新區天使母基金出資2000萬元,與高新蜂鳥中試平臺共同組建1億元創投基金,撬動市科服集團、菁蓉創星等機構參與出資,擬投7個項目。四是中試+場景。圍繞中試平臺發佈城市機會清單,引導央企、國企為中試項目提供應用場景,開展驗證示範。如去年發佈的“數字賦能·創新發展”城市機會清單,為中試項目提供應用場景27個。推動中試平臺連結檢驗檢測、供應鏈渠道、市場拓展、産品設計等專業化服務機構,實現服務增效。如去年舉辦專場沙龍活動,組織智慧硬體中試平臺與産品經理交流,促進平臺與100余名産品經理建立聯繫,提升産品策劃、優化等能力。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已建、在建46個中試平臺,聚集工程師1175人,服務成果轉化項目756個,服務收入5.3億元,助力中試項目獲得融資超1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