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考古的新故事

來源:四川日報 時間:2024-07-25 09:24:22 編輯:譚浩 點擊: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27日將迎來開館一週年。2023年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考察,祝賀三星堆博物館新館落成使用,指出“三星堆遺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響的”“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古蜀文明與中原文明相互影響等提供了更為有力的考古實證”,並對文物保護修復工作提出要求。
舉世矚目的三星堆,是數千年前中國先民留下的燦爛文明成果。四川成都往北,廣漢鴨子河畔,三星堆博物館持續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海內外遊客。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近一年來,三星堆考古和文博工作者在考古發掘、文物保護修復、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新進展。
不斷探索未知、揭示本源:首次發現手工業作坊
盛夏,走進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廣漢考古整理基地整理間,三星堆遺址工作站副站長許丹陽和同事們正忙著整理玉鑿、玉璋、石斧等新出土文物。
“都是在三星堆遺址首次發現的手工業作坊區域出土的。手工業作坊的發現,填補了三星堆考古研究的一項空白,意義重大。”許丹陽興奮地説。
2022年底,三星堆新發現6個祭祀坑野外考古發掘工作基本結束,出土大量珍貴文物。新的研究課題隨之而來:出土文物原料來自哪?在本地還是在外地製作的?
帶著問題,考古工作者在發現過玉石器坑的三星堆月亮灣燕家院子附近開展新一輪考古發掘。發掘開始不久,許丹陽就發現了灰白色的玉石器碎片。隨後,建築柱礎,瑪瑙籽料坑,石器原料、坯料、廢料堆積,玉石器殘片堆積,石斧成品坑等一連串發現接踵而來。此輪考古出土玉器、石器、陶器等文物達4000多件。
“新出土文物包括原料、坯料、半成品、成品等,形成早期手工業較為完整的鏈條。目前初步確認新發現的這些遺存是玉石器作坊。”許丹陽説。
其中的一粒細小綠松石片,見證了中原文明對古蜀文明的深刻影響。“這粒綠松石片是鑲嵌在青銅器上的,而這種鑲嵌工藝在二里頭時期發展到高峰,代表器物如綠松石龍形器等。這種工藝延續到殷墟、三星堆、金沙,再一次實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王方説。
新發現還印證了古蜀文明對中原文明的影響。王方説:“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前後共出土幾百件有領玉璧,殷墟有24件,江西新乾大洋洲商墓出土4件。從數量上看,在商代晚期,古蜀極可能是一個有領玉璧的生産基地,向中原或其他地區輸出。”
另外,新發現高等級建築基址、灰坑、灰溝、石器生産加工相關堆積等各類遺跡400多處,年代比三星堆祭祀坑埋藏年代更早。新確認的三星堆古城水門、城門、道路,加上此前已確認四面城墻的位置,及穿城而過的古老馬牧河,三星堆古城佈局初步浮現在世人眼前。
“牢記總書記囑託,我們嚴謹求實、艱苦奮鬥,不斷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將繼續切實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闡釋工作。”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冉宏林説。
一件一件來,久久為功:煥新4000多件文物
黃金面具、青銅樹枝、刻有遊魚的青銅瓿、玉璋、海貝……23日,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保護與修復館推出三星堆遺址新出土文物保護修復成果展示,這些“寶貝”首次亮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物保護修復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加大國家支援力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發揚嚴謹細緻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來,久久為功,做出更大成績。
近一年來,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援和指導下,約200名文物保護修復工作者累計修復三星堆出土文物4000多件。
哪些青銅器可以拼合在一起,怎麼拼?怎樣清理金面具的病害?如何保存脆弱的象牙?
“為受損文物檢測分析,使用傳統工具進行矯形,測算殘缺部分進行補配……一件一件來,慢工出細活。”打小在三星堆遺址旁長大,從事文物修復工作近40年的“大國工匠”郭漢中,目光沉靜、言語樸實。説話時,郭漢中正帶著徒弟們,用竹刀一點點清理新出土銅扭頭跪坐人像上的附著物。
發揚工匠精神,對每一件文物都反覆研究、反覆論證修復方案;利用3D列印、AI復原等最新技術;開展考古、材料、冶金等多學科研究……
三星堆新出土文物的保護修復,可以説集中了國內文物保護修復最強力量:故宮博物院、陜西考古研究院、中國絲綢博物館、荊州文物保護中心……
這一工作過程中,依託參與單位強大的技術力量和專家資源,大量文物保護修復及多學科研究人才成長起來。
“我們研究院專家馬燕如是我師傅,自2020年她就帶著我們開展三星堆出土金器的保護修復,真的是毫無保留地傳授‘看家本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修復師魯海子説。近一年來,他和團隊同事合作修復了200多件三星堆新出土金器,如今已是四川金器保護修復的骨幹力量。
2023年以來,四川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院士專家工作站等在三星堆博物館相繼掛牌,全方位培養年輕人投身文物保護和修復事業。“作為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成員,我願意把所學傳授給更多年輕人,培養更多後備力量,讓更多文物‘活’起來。”郭漢中説。
近年來,各級政府和部門進一步加大對三星堆文物保護修復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支援。2021年8月,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實施《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出土文物保護修復方案》,2022年7月下撥第一批經費近3000萬元。近幾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還從北京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招募大批優秀畢業生,圍繞巴蜀考古、商周考古、文物保護等聯合開展博士後培養。
目前,6個祭祀坑出土的一萬多件文物有待修復,新發現的玉石器作坊大量出土文物待清理……“我們會繼續遵循‘最小干預、最大化獲取歷史資訊’的原則,運用科技手段和前期積累的豐富經驗,把每一件文物保護好、修復好。”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修復研究中心主任王衝説。
創新展陳方式、加強國際學術交流: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要運用我國考古成果和歷史研究成果,通過對外宣傳、交流研討等方式,向國際社會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自1934年第一次科學考古發掘開始,90年來,三星堆一直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通天神樹”、青銅鳥足神像、形態各異的青銅人頭像……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館近一年來,已接待5.2萬名國外遊客。“以三星堆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我們創新展陳方式,通過與世界其他地區同類文物作比較,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開放包容。”三星堆博物館景區管委會副主任朱亞蓉説。
展覽“走出去”同樣重要。據悉,三星堆文物已先後70余次出境展覽,足跡遍佈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100余座城市,接待觀眾逾1000萬人次。“新館開館一年多來,三星堆以數字文物展的方式走進法國、卡達、埃及、希臘、瑞典等國家。”冉宏林説,“這些國家的公眾對三星堆非常感興趣,展廳裏擠滿了人。”
學術交流研討也是重要方式。過去一年,英國考古學家、牛津大學教授傑西卡·羅森等多位國外知名學者應邀到三星堆考察;北京大學和牛津大學還共同承擔了三星堆與世界文明的比較研究課題。“通過國內外考古界、藝術史界的交流,共同推動三星堆研究走向深入。”三星堆研究院學術院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孫華説。
“三星堆值得全世界關注和討論。”羅森對我國恒溫恒濕考古發掘艙、現場應急保護平臺等創新舉措表示讚賞,希望與中國考古學家一起,開展更多東西方文化交流合作研究。
與此同時,作為三星堆文物保護修復牽頭單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把文物保護修復人才派往康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圍繞三星堆青銅器的科技研究開展國際學術交流。
7月18日,三星堆國際展示傳播平臺正式上線,搭建了超現實文物陳列與交互、科技考古實驗室等主題虛擬展廳,再一次創新三星堆文物傳播展示方式,其中“文明對話”主題展廊實現了三星堆金面具與阿伽門農金面具跨越時空的同框出鏡。這背後是中國古蜀文明與希臘邁錫尼文明之間的“對話”。
朱亞蓉説,未來將進一步開展文物陳列展覽交流、加強與國外專業機構的文物保護修復技術交流、組織更高規格國際學術論壇等,“三星堆遺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響的,我們會繼續努力讓三星堆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更好地認知和理解中華文明”。(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