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記者獲悉,成都已正式完成《成都市生態環境健康價值核算與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編制工作。在現行的生態産品總值(GEP)考慮物質供給、調節服務、文化服務核算的基礎上,《報告》參考國家和地方現有生態産品價值核算方法,創新增加了兩個健康效用指標——空氣污染治理成效帶來的健康價值和綠色空間增加帶來的健康效益,這是國內首個將健康效用納入生態價值核算的新嘗試。
自2019年9月成功獲批成為國家環境健康管理首個副省級試點城市後,成都成立了環境健康先行區專項工作組。2021年7月,四川省將該試點工作納入全省14項原創力原動力改革事項之一,把環境健康理念融入公園城市示範區規劃、建設、治理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傳統生態産品價值核算僅考慮自然環境為人類提供物質産品和調節服務等經濟價值,沒考慮環境品質對公眾健康造成的影響。成都市開展生態環境健康價值核算,旨在量化生態環境品質對公眾健康的影響,為環境健康補償制定、環境健康價值轉化、綠色發展評價等創新工作打下基礎。
健康效用指標如何得出?據了解,《報告》結合環境暴露反應模型,計算了空氣中PM2.5等污染物導致的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損失經濟價值。同時,運用大數據分析和衛星遙感技術,估算綠地植被增加對改善人群健康結局的整體貢獻程度及其經濟價值。通過增加健康效益的指標,不僅能夠反映生態系統服務的真實價值,還能關聯和促進居民健康水準的提升,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一步豐富了公園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價值維度。
此外,《報告》還通過大數據分析和衛星遙感技術,精確測算了成都市不同區域的生態環境健康價值,提高了評估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劉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