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春花春景、品嘗當地美食、體驗民俗文化……清明假期,春日經濟再度迎來一波熱度,各地旅遊景點人頭攢動,消費市場迸發生機活力。
四川西充縣10萬畝桃花競相綻放,呈現出一片粉紅的春日畫卷;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也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春花節”,迎春、山桃、杏花等30多種花灌木陸續進入盛花期;江西婺源縣“最美梯田”山間油菜花次第盛開,吸引遠近遊客前來觀賞……春景怡人,假期遊客出行熱情高漲,賞花踏青成為遊客們的熱門選擇。
文旅部最新數據顯示,假期3天,全國國內旅遊出遊1.19億人次,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1.5%;國內遊客出遊花費539.5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2.7%。
近期,國內各地文旅消費持續增長。某旅行平臺數據顯示,清明節期間的機票、酒店預訂量較前一週增長近80%,國內航線機票預訂量約為200萬,較一週前增長超60%。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此次假期的出遊意願穩中有升,“賞花+民俗”成為重要特徵,闔家出遊、研學旅遊的“一老一小”模式成為亮點。
抓住賞花出行的機會,各地紛紛圍繞“賞花+”探索文旅發展新模式。濟南2024年花朝節于3月23日開幕,並將持續至5月6日,其國風、漢服、傳統市集和詩詞文化活動推動了濟南旅遊搜索熱度上升。數據顯示,濟南清明假期旅遊熱度同比上漲62%。南京莫愁湖、長沙銅官窯、南寧相思小鎮等旅遊度假景區也相繼推出花朝節活動,開啟“文化賞花”新玩法。
“推動文旅高品質發展,要充分將資源盤活、做出特色,為遊客呈現連點成線、連線成面的文旅消費場景,在旅遊産品創新上做足內涵文章,搞活‘體驗經濟’,不斷滿足遊客對品質和體驗感消費的需求。”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教授、特大城市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郭媛媛説。
在觀賞自然風光之外,感受風土人情、體驗當地民俗也為清明假期的旅途增添別樣趣味。在浙江桐鄉,第八屆“清明軋蠶花”民俗會如期開幕,敲蠶花鼓、獻三牲、誦祭文、上蠶香、行祭禮、求蠶花等活動輪番而至,為遊客呈現了蠶桑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當地負責人表示,今年的蠶花節在繼續保留“剝絲綿”大賽、“軋蠶花”花藝大賽、非遺美食展等特色項目外,又創新增加“十二花神”水上巡遊等體驗項目,以此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讓民俗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數據顯示,民俗、美食、非遺工藝等正在成為文旅消費的關鍵點,去年爆火的延邊和淄博旅遊熱度仍將延續,兩地的清明小長假期間旅遊熱度同比漲幅均超過200%。威海、秦皇島、黃山、大同、錦州、迪慶、天水等城市也進入今年清明小長假目的地漲幅榜前十。
其中,雲南迪慶憑藉“香格里拉”旅遊IP全網走紅,甘肅天水麻辣燙則火爆全網,讓甘肅天水成為今年的“黑馬”目的地。威海、大同、錦州等城市以其各自特有的自然風光和文化遺産,成為遊客追尋深度旅遊和個性化體驗的新選擇。
“要努力將‘流量’轉換成‘留量’,用貼心真誠的服務讓‘他鄉’變成‘故鄉’。”郭媛媛表示,隨著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智慧交互技術等科技元素的廣泛應用,不少景區在沉浸式文旅項目上做出新嘗試,賦予文旅産品新的形式和意義。有關部門和行業從業者應著力提升運營管理水準,將消費潛力激發為市場活力,進一步創造消費場景、加大優質供給、提升服務水準,為遊客提供更為優質的文旅服務。(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