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市大竹縣:強“筋骨”提“氣質” 鋪就宜居之城幸福“底色”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7-09 09:48:10 編輯:尹嵐 點擊:
正值盛夏,在達州市大竹縣南城大道建設項目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正駕駛挖掘機緊張有序地開展作業。
“南城大道規劃總長1.6公里,新建道路設計速度指標為80公里/時。”該項目現場負責人説,該條道路作為連接包茂高速大竹縣蓮印出口與環城路的主要交通幹道,將以高速路出口核心區為載體,承擔沿線商業、居住用地的內部服務性交通流量,支撐商業開發。建成後,將連接高速公路南出口、內環路,帶動周邊地塊快速增值。

大麻家屬院 大竹縣住建局供圖
道路是構成城市基礎的骨架,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近年來,大竹縣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要戰略機遇,以提升城市承載力為突破口,積極拓展城市發展規模,建成區面積突破30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30萬人。對大竹而言,如何按照中等城市規劃建設大竹縣城,充分發揮縣城的關鍵支撐作用和縣域統籌功能、完善城市路網、推進區域平衡發展、提升城市“內涵”和大竹縣在成渝都市圈中的區位優勢,成為當下需要思考的城市發展命題。
為此,中國共産黨大竹縣第十四屆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將“中等城市骨架全面建成”確立為大竹縣“五件關鍵大事”之一,要求加快建成32公里環城大道,構建“一環兩軸多幹線”的60平方公里城市主骨架,暢通高鐵大道、南城大道出城主動脈,實現5分鐘坐高鐵、上高速。形成“城市規模與經濟規模同大、經濟功能與生活功能互強、城市環境與生活環境共美”的“重慶都市圈北向衛星城”。
夯實城市發展“骨架”
“我們負責的是大竹縣高鐵大道建設項目,建設道路長1.8公里,新建道路設計速度指標為80公里/時,配套建設廣告位,路燈等配套設施。”7月2日,在大竹縣高鐵大道項目建設現場,項目負責人説,道路建設完成後,將對完善大竹縣路網結構,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加快城區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準,滿足城市可持續發展,改善人居環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啟動內需,加快大竹縣引進資金,促進經濟發展有著極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輸氣二隊  蘭楯攝
中等城市骨架全面建成,外在是縣城體積,內在是發展能級,潛在是人産聚集。為此,大竹縣圍繞“60平方公里城市主骨架”目標,突出項目為王、資金為要、道路為先,盯住“主骨架、主動脈、主幹線”三大重點,緊抓快幹“南城大道、金山一路”“高鐵站片區道路建設項目”“高鐵大道、竹鳳大道北延伸段”3大板塊和其他支幹道合計17個項目。
項目建設將構成便利沿線群眾出入城區的城市幹道,可以有效緩解周邊路段的交通壓力,均衡路網流量,進一步改善市民出行條件。同時,也進一步完善了城區之間的道路連接,加強城區的有機聯繫,拉開城市發展框架、推動城市向外發展。
不僅如此,大竹縣還規劃了多個城市有機更新建設項目、城鎮污水治理建設項目、城市功能完善提升建設項目,在搭建好發展框架的同時,完善城市功能、美化人居環境、強化城市管理、提升發展能級。
此外,大竹縣還積極謀劃打造“一環一區”。通過推動環城大道建設,加快實施G318大竹城區過境段改建工程、G210大竹城區過境段南段改建工程與已建成的5公里國道外遷形成環城大道,構建城市主骨架,推動北城交通集聚區建設。實施G65包茂高速公路大竹雙馬互通遷建工程,完善高鐵站前廣場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機場大道項目,著力打造人流物流集聚區。這些項目建成後,將有效拉大城市框架、增加縣城容積、分流城市交通、改善人居環境,推動高鐵、高速、物流無縫對接,形成“站城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加快推進大竹城市北進,高效承接達州城市南拓,不斷優化縣城空間佈局和産業佈局,為大竹建設中等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打造宜居幸福空間
“東湖公園越來越漂亮了,家裏人想散步就繞著湖走一圈,不僅鍛鍊了身體,人也能放鬆不少。”正值盛夏,竹城許多市民晚飯後都會選擇到大竹縣東湖濕地公園走一圈,欣賞湖畔的美景,遊覽廣場和商業街道,感受生態與都市共融的畫卷。
東湖公園 蘭楯攝
東湖濕地公園、白塔公園、體育館……如今,隨著大竹縣城市建設不斷推進,市民們有越來越多可以選擇的休閒地點,夜間經濟也在悄然圍繞這些地區聚集,形成夜食、夜遊、夜購等潮流文化街區,讓城市的夜晚更加明亮,增加了煙火氣。大竹縣也積極搭建消費場景,豐富業態種類,激發消費市場活力,滿足市民夜間消費需求。

東湖濕地公園 高煉輝攝
不僅如此,大竹縣還積極推動城市綠地建設,推進道路綠化亮化提升工程,新(改)建城區停車位等基礎設施,在提升城市“顏值”的同時,也滿足市民出行需求,提升市民生活品質。
“今年,大竹縣規劃了城區和鄉鎮公共區域充電樁建設項目。該項目是2024年十大民生實事之一,將鋪設150余個充電樁,滿足市民的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大竹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講到,大竹縣還將進行大型貨車停車場等項目建設,促進城市功能完善提升。
如果説公園、廣場、街道是一個城市的“面子”,那麼老舊小區就是城市的“裏子”。“裏子”儘管隱蔽,卻是離百姓最近的地方,與城市百姓的居住品質、利益福祉緊密相連。
改造完成的廚衛下水管道、黑化硬化的平整路面、寬敞舒適的小區文化廣場……走進大竹縣煙草公司家屬院、輸氣二隊小區等“老舊小區”,曾經的老舊院落換上了“新裝”,不斷改善的生活環境讓居民幸福感升級。
老舊小區改造既是民生工程,更是幸福工程。近年來,大竹縣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紮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促進城市有機更新,改善群眾居住環境,打造居民幸福家園。
“今年,大竹縣將繼續加快城市有機更新,推動開展濫井壩等18個老舊小區改造,涉及2207戶。主要建設內容為道路、墻面、水電氣管網線路等基礎設施及外觀改造工作。”大竹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説。
提升精細管理水準
城市優美別致、街道整潔清新、市場井然有序……近段時間,徜徉在大竹縣城,穿行于大街小巷、廣場公園,一幅乾淨整潔的城市和諧發展新圖景正徐徐展開。這是今年大竹縣委、縣政府集結社會各方力量,在全縣掀起一場城鄉融合環境治理提升行動的真實寫照。
一座城市,既要“筋骨”強,更要“氣質”佳。大竹縣在全力搭建中等城市骨架、推進老城更新時,對城市管理工作同樣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大竹縣聚焦“環境衛生管護、重點專項整治、市容市貌治理、鄉村面貌改善、全民文明素質提升”五大提升行動和20項具體任務,在全縣範圍開展城鄉融合環境治理,實現了“地板掃乾淨、垃圾清徹底、物件擺整齊、秩序更規範”等目標,得到竹鄉群眾的廣泛認可。
維護城市的暢潔美麗,是城市管理的外在體現;讓市民在城市生活得更舒心,是城市管理的內在核心。為此,大竹縣確定長期目標是堅持綜合治理、標本兼治、常態長效,持續提升城鄉環境,全面實現乾淨整潔、規範有序、安全暢通、文明和諧,繪就宜居宜業的城鄉新畫卷。
此外,在人多、事雜、面廣的城市管理服務中,大竹縣還不斷更新理念,加速推進智慧停車、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應用,打造智慧綠色城市未來樣板。以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為支撐,積極探索創新建設方式、管理模式、參與形式,催生綠色政務。以“最多跑一次”和“一次不用跑”綠色政務助力全社會降本增效,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建設宜居之城、韌性之城、智慧之城。(曹芮銘 蘭楯 程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