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以質致遠】廣安岳池城鄉共飲“放心水”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5-31 10:24:08 編輯:陳蓉 點擊:
5月27日,在渠江(高峰)供水工程項目建設現場,多臺塔吊正在運轉,數十名工人正同步開展V型濾池、清水池等主體建設及管網鋪設。
只見辦公樓、加氯間等主體已完工,工人正在進行外墻裝飾。“目前項目總體形象進度完成40%以上,力爭明年年底竣工投用。”項目相關負責人湯博軍稱,該項目已鋪設管道28千米,建成高位水池2個、泵房1座。

據悉,該項目擬投資3.3億元,佔地面積65.2畝,于2023年啟動建設,以渠江為取水水源,取水口位於羅渡鎮黃桷灣村,廠區位於羅渡鎮樓房灣村,設計日供水規模7萬噸,擬鋪設供水主管道59.5千米,新建高位水池4個,覆蓋羅渡、中和、齊福、普安等8個鄉鎮,服務農村人口近30萬人。
“項目建成後,還將與嘉陵江供水工程管網延伸工程互聯互通、互為備用,作為縣城區備用水源,為岳池高新區和即將建設的空港經濟區提供用水保障。”湯博軍介紹,該項目凈水工藝採用一級網格絮凝斜管預沉池+二級網格絮凝斜管沉澱池沉澱、V型濾池過濾、次氯酸鈉消毒處理。出廠水水質能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T5749-2022)。
湯博軍表示,項目建設工期緊、任務重,在保障施工安全和工程品質的前提下,他們將繼續搶抓進度,加快施工,完善水廠配套設施,為城市供水提供可靠保障。
加快推進渠江(高峰)供水工程項目建設,是岳池加快推進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縮影。近年來,岳池深入推進鄉村水務試點縣建設,創新建立市場與政府合力、建設與管理統籌、制水與供水協作、城市與農村融合的“四次二元”發展模式,穩步推進全域供水。
“全域供水不是簡單的水源互聯互通,也不是單純地解決水源應急備用。”縣水務局相關負責人稱,岳池縣為此大膽謀劃打破農村供水行政區劃邊界,擬估算投資1億元實施區域農村供水互聯互通工程項目,積極推動東北連接廣安區、東南互通華鎣市、西北對接南充市、西南互通武勝縣的供水可能性,實現區市縣際間的供水區域互聯互通、互為備用、相互應急,徹底解決在縣域內尋求高品質的應急備用水源難題,盡最大可能降低鄉鎮(街道)承擔飲用水源或應急水源的保護壓力,為其科學合理編制自身發展規劃騰出足夠的空間。
農村供水工程如何實現全覆蓋?岳池總體工作思路是:飲用水源從“一江多庫”到“兩江四庫”再進階到“兩江兩庫”;管理模式從“七零八落”到“四次二元”再升級到“多元歸一”;紮實推進數字孿生智慧水務建設,著力實現從行政村(社區)到鄉鎮(街道)到供水廠(站)再到供水管護主體的四級並網全覆蓋,運作管理從“簡單資訊化”到“智慧水務”再上升至“數字孿生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到2030年底,岳池縣要基本實現農村供水現代化。
水網是連接城鄉並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基礎設施,為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當前,岳池依託縣域內“兩江四庫”(嘉陵江、渠江,大高灘水庫、回龍水庫、青魚塘水庫、一碗水水庫)優質水源,深度構建“8744”(日供水規模嘉陵江8萬立方米、渠江7萬立方米、大高灘水庫4萬立方米、回龍水庫4萬立方米)全域供水新格局。堅持高標準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實施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對小型集中供水工程進行標準化升級改造、開展數字孿生農村供水工程建設,讓城鄉共飲“放心水”。(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