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大佛壩:強化片區黨建引領 以社工力量推動新農城治理提速增效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6-28 13:20:30 編輯:楊晶 點擊:
為加快新農城建設,2023年初,潼南區民政局引入蓬溪縣一米陽光社工服務中心,在潼南大佛壩片區實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提速工程”項目。大佛壩片區隸屬大佛街道,由潼南區于2021年為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先行區而設立,有新生、豐産、前進3個村和1個勝利社區,存在留守老人和兒童多、精神文化生活匱乏、基層治理力量薄弱、本土文化傳承不夠等問題。項目實施中,一米陽光社工服務中心以三村聯建綜合黨委為核心,服務覆蓋新生、豐産、勝利、前進四個村社,圍繞“陣地建設、人才培養、組織孵化、專業服務、鄉村治理”五個提速工程,分別實施民情建檔、社區治理、幫扶困難、為老服務、未保服務、特群服務六大基礎性治理,探索形成“3456”工作法,有序推動新農城治理提速增效。

強化黨建引領 增強社區治理能力
依託片區聯合黨委,以社區工作為介入手法,充分運用專業社工會談技巧,動員黨員志願者、社區居民、鄉賢骨幹、村社幹部等,搭建“壩壩會”民主議事平臺,引入“黨委主導、居民提事、社工協調、社會解決、行政調解、群眾參與”的“六聯議事”模式,引導居民堅持“五個議”(即民主議事、公開議事、平等議事、規範議事、理性議事)規則,成立“鄉村治理委員會”,讓黨員帶動居民主動參與村社公共事務。完善《村規民約》,開展《村規民約》有獎問答、宣傳等活動10次,讓社區成員建立對社區的歸屬感,培養其在社區參與及影響決策方面的意識和能力,提高社區的社會服務水準,促進社區發展。聯合村社黨委打造“愛心公益食堂”,免費為村社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午餐,解決大佛壩片區留守老人用餐問題,物資均由當地愛心企業捐贈,每日就餐人數達到100人以上。通過項目的有效實施,也激發了當地居民參與志願服務的熱情。以強黨建促發展,助力大佛壩片區建設蔬菜、檸檬“雙百億集群”“成渝1號廚房”核心區域。

強化陣地建設 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大佛壩作為“遂寧縣城舊址”,有大佛寺等歷史文化資源。為解決土地流轉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缺乏和閒暇活動不足等問題,一米陽光社工中心立足大佛特色,以家風傳承為切入點,以三村聯建黨委為中心,以黨群活動中心為地點,充分挖掘大佛本土“孝”文化,搭建服務平臺,建設“為民工作室”,配備專業社工3名,定期駐點組織社區社會組織開展服務活動和“常青樹”公益創投項目服務,服務輻射豐産村、前進村、新生村、勝利社區4個村(居)。

強化人才培養 提升社區服務能力
在《潼南區黨建引領大佛壩新農城建設10條措施》指引下,為營造“鄉村人才”聚集地,大佛壩作為遂潼聯合督導項目點,接受遂寧市社會工作協會專業社工聯合督導和外部督導9次。動員26名“兩委”工作者報考社工師。運用“民情檔案”和“三單三庫一基金”工作法,以志願服務為載體,梳理項目清單、資源清單、需求清單和社會組織、社工人才庫、應急志願者庫,完善了200戶495人次“民情檔案”。堅持以項目育人,精心策劃“活力女性·多彩生活”“鄰里互助”“愛在大佛”等系列社區活動12場,服務1220人次。通過發佈“常青計劃”“奉獻者計劃”公益創投項目加強社區治理人才孵化培育,開展社工人才讀書班培訓5場,邀請四川省社會工作高層次人才田貴凡到場授課,服務180人次。培養了雷力等5名社區治理黨員人才、志願隊伍黨員管理人才、社區社會組織管理人才和專業社會工作從業人才。
強化專業服務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為解決精神文化生活缺乏和老人兒童居家安全意識不足等問題。以社工小組和社區活動為載體,推進社區黨委搭臺、專業社工引導、社區社會組織服務、社區志願者參與、社會慈善資源補充的“五社聯動”機制。推動召開34次項目推進工作會議,以傳統節日和暑期等為契機,精準策劃“五一、端午、六一、七一”等社區活動12場,和“居家安全知識、潼伴童心、妙手生花”等專業社工小組5個,25場次,服務375人次。積極回應暑期兒童安全教育和老年人居家安全知識引導、接收資訊不及時等問題,制定《兒童安全防護手冊》《老年人健康生活指南》《鄰里互助指南》《連心卡》等,宣傳發放5000張,暢通服務渠道,讓村民能及時得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同時為特殊困難家庭和個人開展個案8個,服務40人次。通過實施社會融入、心理疏導、資源連結、政策諮詢等專業服務,有效解決了低保、困境兒童等邊緣群體的急難愁盼問題。

強化組織孵化 豐富社會活動載體
為解決社區社會組織活力不足和專業能力缺乏等問題,以社工優勢視覺為手法,通過走訪調研、民主議事會、“壩壩會”等活動,吸納一批黨員志願者,同時以黨員為紐帶,招募一批村社骨幹和積極分子,建立“潼城潼心、鄰里守望互助”志願服務隊2支50人。以“張家大院子”家風傳承為切入點,發現社區居民骨幹、社區困弱群體,利用積極分子發展社工小組,孵化“鄰里愛心幫扶隊”“鄉藝舞蹈隊”等備案社區社會組織2個22人,同時隊員自發購買了一批專業的道具和服裝。社區社會組織實現由0-1的轉變,目前社區社會組織已具備自主開展活動的能力。

為解決社區治理和社區發展受資金限制的問題,在片區黨委領導下,一米陽光社工以“慈善”為補充,聯合村(社區)“兩委”建立“新生村社區慈善”基金,以基金為核心,聯合村集體經濟、企業、個體戶等發起成立商居聯盟,建立行業運作調度、監督管理機制,鼓勵鄉賢積極投身家鄉建設,同時以社區慈善基金為基礎,加強社區治理服務供給,社區慈善基金目前收到來自居民、鄉賢、企業等捐贈款物,折合價值近20萬元。做大了社區慈善基金盤子,做實了社區綜合服務。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社區慈善基金運作機制,為社區綜合服務能力提速。(蓬溪縣一米陽光社工服務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