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順成紡織品有限公司生産車間 梁洪源 攝
“蠶桑産業企業49家,其中規上企業20家,2023年全産業鏈産值突破40億元……”這一串亮眼的數字,是嘉陵區蠶桑産業加速發展的真實寫照。
嘉陵區是南充市乃至全省重要的蠶桑絲紡基地。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大力推動下,嘉陵區蠶桑絲紡企業不斷深化與科研院所産學研用合作,實現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催動新質生産力蓬勃發展。
小小蠶繭 大大“學問”
我國有幾千年養蠶織綢歷史,蠶桑的發展伴隨了整個中華文明傳承賡續。
隨著絲紡業再度興起,嘉陵區在蠶桑産業發展路上不斷提升科技含量,優質高效成了嘉陵蠶桑産業的“代名詞”。
近年來,隨著“黃金繭”持續上市,位於嘉陵區大通鎮麻感壩村的銀海絲綢蠶桑基地內,蠶農們緊張工作的同時,愉悅的氛圍也在傳遞——今年“黃金繭”市場行情見漲,預計每公斤能賣到65-70元,開發成絲紡織品具有較高價值;蠶農每天在此上班摘繭,日收入達100元以上。
拿起一顆“黃金繭”端詳,其個頭與普通蠶繭沒有區別。將裹在週邊的絲絨拈掉後,蠶繭露出了真容,飽滿圓潤,色澤金黃。
“乍一看,這跟普通繭只是顏色不同,但實際上卻飽含了許多心血。”四川銀浩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南充銀海絲綢有限公司註冊成立四川銀浩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便在嘉陵區啟動了蠶桑基地建設,並開始著手新品種的研發。
要想創新,首先離不開科技支撐。為此,銀海絲綢成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引進中國絲綢行業頂級專家、國際絲綢聯盟副主席、中國絲綢協會特邀副會長陳祥平教授擔任首席專家,並邀請四川省絲綢科學研究院、四川省農科院蠶業研究所的30余名專家為企業和蠶桑基地提供技術支援。
隨後,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又與浙江大學進行聯合課題攻堅,“黃金繭”于2020年在我市首次實現規模化“生産”。
據了解,目前嘉陵區優質桑園基地面積達8.5萬畝,其中蠶桑基地4.5萬畝。2024年春季,嘉陵區吉安鎮、李渡鎮、大通鎮等鄉鎮的2000多戶蠶農發展“黃金繭”4000多張,春季“黃金繭”産量預計可達20萬公斤,實現産值1200萬元。
“與普通蠶繭相比,‘黃金繭’病害少、生産週期短、産量高、價格高,深受市場青睞。”嘉陵區蠶桑産業發展中心主任黃聰介紹,為保障“黃金繭”生産和收購工作有序進行,該中心加強對蠶農種桑養蠶的關鍵技術指導,並聯繫市蠶業管理總站、省蠶研所的專家現場指導,力促蠶桑生産量、質雙增。
科技創新 拓展新賽道
生産出“黃金繭”只是第一步,要打造優勢産品,使之走進千家萬戶,還有很多環節。
銀海絲綢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專家組建了彩色繭精煉固色研發小組,進行課題攻堅,徹底解決了彩繭脫色的難題,並成功推出了無需化學染色、天然環保的金色蠶絲被産品。
在專家和公司技術人員的合力攻關下,銀海絲綢還攻克了絲綿被製作過程中含油量、含膠量以及溫度、濕度的精確控制難題,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技術規範,使得絲綿被的回彈率達到92%以上。
截至目前,銀海絲綢先後獲得國家專利12項,並參與了《蠶絲被》國家標準、《蠶絲綿》行業標準制定,在蠶絲被的生産領域也擁有了話語權,産品廣受市場好評。
科技創新為企業注入了強大活力,引領企業步入發展快車道。
據了解,該公司生産的蠶絲被全部採用手工拉制製成,具有被芯蓬鬆均勻、透氣性強、經久耐用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公司與多家國內一線知名家紡品牌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為其提供高檔蠶絲被芯。
目前,南充銀海絲綢有限公司各個生産班組正全力搶抓生産,訂單已經排到四季度。
該公司總經理何國君表示,下一步,銀海絲綢將繼續加大新産品研發投入,充分發揮院士(專家)工作站的作用,通過技術創新推動企業高品質發展。同時,大力實施品牌建設,加大産品宣傳力度,發力直播帶貨、電商等新渠道,把銀海絲綢蠶絲被品牌做大做強,為擦亮“中國蠶絲被之鄉”金字招牌貢獻企業力量。
百花齊放 産業興
銀海絲綢和“黃金繭”的故事,只是嘉陵區以科技創新助力絲紡産業發展的驚鴻一瞥。
據了解,嘉陵區在蠶桑産業發展的技術支撐上具有全國性優勢。
在嘉陵區委、區政府大力支援下,該區成立了由中國農科院蠶研所、四川省農科院蠶研所、廣東省農科院蠶桑與農産品加工研究所、西南大學等7家單位聯合組建成立的南充創新桑産業技術研究院,為全區乃至南充全市提供蠶桑産業相關技術支撐。
嘉陵區擁有全國唯一的蠶桑領域中國工程院院士向仲懷設置的院士工作站。自成立以來,向仲懷院士工作站以增強桑産業創新能力為目標,整合桑産業領域的優勢科技創新資源,開展桑産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科技成果整合、技術轉移轉化、技術服務、人才引進與培養、産業發展戰略研究,搭建桑蠶繭絲多元開發公共技術研究平臺,創新開發桑果類、桑葉類、繭絲蛋白類高檔食品、飲料、保健品等,促進了嘉陵區桑産業多元持續健康發展。
此外,嘉陵區還是西南大學生物技術學院實踐基地,同時與創建於1913年的南充蠶校、創建於1936年的省農科院蠶業研究所長期緊密開展技術合作,使全區能夠始終確保在第一時間接受到最新、最前沿、最尖端的蠶桑産業相關技術指導。
在嘉陵,各絲紡企業紛紛借助科技之力,以新思路、新模式、新産品,不斷在市場競爭中主動出擊,佔得先手。
在四川順成紡織品有限公司的蜀繪文化博物館內,以絲綢服裝、絲巾、畫軸、扇子等為載體的各類蜀繪作品琳瑯滿目,深深吸引著人們的眼球。
據順成紡織相關負責人介紹,蜀繪與蜀繡、蜀錦並稱“蜀中三絕”。經過幾代人的探索,蜀繪已形成完整工藝。
為助力蜀繪這一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近年來順成紡織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和物力,建起了目前國內首家以蜀繪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專門展示和介紹蜀繪歷史源流、傳承創新、名家作品、工藝技法和各種蜀繪文創産品。
在保護與傳承技藝的同時,順成紡織將其與生産相結合,開發出一批極具市場競爭力的産品。目前,順成紡織的産品已遠銷印度、巴基斯坦、德國、法國、美國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與100余個加盟商和代理商建立合作關係。
在嘉陵,還有一座中國綢都絲綢博物館,從栽桑養蠶,到繅絲、織造,再到服飾設計生産一應俱全。
中國綢都絲綢博物館由四川依格爾紡織品有限公司打造,是一座集絲綢歷史、文化展示和絲綢産品展銷為一體的體驗館,被評為“四川十大産業文化地標”之一。
遊客走入其中,不僅可盡覽絲紡文化源遠流長,還可娛、可購,體驗感十足。
當今是網際網路時代,各絲紡企業還主動上網“觸電”,通過直播帶貨等方式,進一步擴大知名度、提升影響力,實現銷量穩步提升。
目前,嘉陵區已成功走出一條科技創新助力蠶桑産業全鏈條發展的“黃金路”。統計顯示,全區聚集了尚好茶業、銀海絲綢、順成紡織、依格爾等蠶桑産業企業49家,其中規上企業20家,2023年全産業鏈産值突破40億元,已成為經濟增長中不可忽視的強勁助力。(張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