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西充城管:精耕細作 打造高品質宜居之城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6-13 08:11:09 編輯:楊仁昌 點擊:
西充“亭湘水榭郵票市場”
西充縣智慧城市指揮中心(資料圖)
城市管理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一頭連著民生福祉。近年來,西充縣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發展理念,聚焦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要,以系統觀念統籌推進城市規劃管理,下足“繡花”功夫,打造高品質宜居之城,不斷提高城市工作水準和為民服務溫度,繪就城市管理幸福畫卷。
建管並重 打造宜居之城
6月11日淩晨4時左右,天微微亮,西充縣城環衛工人趙光勝一家同往常一樣,開啟了新一天的工作。清掃沿街路面,清理垃圾桶……不一會兒,趙光勝一家負責的建設路小學周邊區域便光潔一新。
這份“城市美容師”的工作,45年黨齡的共産黨員趙光勝已從事了6年,他的妻子幹了8年,女兒已做了2年。一家人認真踏實、不怕苦累,深受同事和所負責區域群眾的好評。
“掃了這麼多年的地,能明顯感覺到現在街上的垃圾比以前更少了,大家環衛意識不斷提高,我們工作起來也就更加輕鬆了。”趙光勝説,從事這份工作最大的快樂,就是能帶給大家一個乾淨舒適的生活環境。
趙光勝一家只是該縣800余名環衛工人群體的一個代表。在乾淨整潔的城市環境背後,凝聚著全體環衛人的辛勤付出,他們晨起暮歸、披星戴月,夏冒酷暑、冬頂嚴寒,用恪守與堅持、執著與奉獻,日復一日奔忙於路面清掃保潔、沖洗、降塵以及全縣的垃圾收集、清運等工作,不斷刷新著城市的“顏值”。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建好是基礎,管好是關鍵。在城市管理的眾多領域中,環境衛生直接關係到市民生活品質,同時也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尺規。”西充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任雲龍介紹,為進一步改善城市面貌,該縣積極開展清掃保潔、優化城市道路交通環境等“十大專項行動”,推動城市更新和城市治理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西充聚焦人居環境整治重點任務,落實城區40余萬平方米新建道路、130余萬平方米背街小巷清掃保潔任務,環衛清掃全城覆蓋。嚴格“一天兩普掃、全天巡迴保潔”工作制度,持續推進城區道路及人行道深度保潔,提高機械化洗掃率。加強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合理佈局建設規格適宜、數量適當的生活垃圾收集站(點)。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創建,建成垃圾分類示範片2個、示範小區1個。
同時,搭建建築垃圾綜合利用資訊共用平臺,建設建築垃圾臨時暫存點,提級管理二、三類涉改街道,整體調控城區停車泊位、非機動車停放欄佈局,插花建設“郵票地塊停車場”3000余平方米,施劃路內停車泊位5000余個。開展城市基礎功能修復行動,維修市政道路2000余平方米,更換“五防”井蓋500余套。開展“照亮回家路”行動,保證亮燈率達98%以上。大力實施“森林城市”建設,留白增綠、見縫插綠,城區綠化覆蓋率在37%以上。
大街小巷乾淨整潔、綠化景觀隨處可見、道路交通秩序井然……走在西充的街道上,一幅市容有序、以“文明”為底色的城市畫卷正徐徐展開。
數字賦能 構建智慧之城
“喂,執法五中隊嗎?這裡是智慧城市指揮中心,餐飲油煙線上監測系統顯示你們轄區內一餐飲店疑似未正常使用油煙凈化設施,請立即派人前往處理。”這是西充縣智慧城市指揮中心工作人員近日通過數字城管綜合治理平臺指揮調度所轄中隊執法人員處理相關事件的一幕。
在該中心,大屏上正清晰顯示著一餐飲店廚房的實時監控畫面。“在正常情況下,當該餐飲店的油煙凈化設施處於運作狀態時,指示燈應為綠色,而當前監控視頻中顯示指示燈為紅色。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第一時間向商家核實,要求整改,並通知轄區執法人員到府核查。”西充縣智慧城市指揮中心負責人黃小龍介紹,目前該縣已完成城區10家餐飲單位的“餐飲油煙線上監測系統”的試點安裝工作。
黃小龍介紹,之前油煙監管完全依託執法人員現場跑,不僅耗時,還容易出現監管漏洞。現在依託餐飲油煙線上監測智慧系統,無需執法人員挨個到府檢查,工作人員可在電腦、手機端隨時查看,快速鎖定未正常使用油煙凈化設施的餐飲單位。視頻監控還具有存儲、回放功能,便於執法人員取證,有效提升了監管和執法效率。
據了解,為推進餐飲油煙深度治理,該縣綜合運用鑒定和檢測手段,逐步甄別、淘汰縣記憶體量劣質油煙凈化設備,並依託智慧監管平臺,打造“看得見”的油煙線上監測系統,不斷強化源頭治理,逐步擴大試點規模,通過線上監測、線下取證的聯動管理模式,進一步推進全縣餐飲油煙治理工作。
從“紙張”到“指尖”,從“地面”到“雲端”,依託智慧監管平臺實現餐飲油煙的智慧化監管,是該縣緊跟資訊化浪潮,全面推進城市智慧化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該縣現已建成智慧城市管理中心,打造集“資訊採集、分類管理、高效處置”于一體的數字城管綜合治理平臺,並依託“數字西充、城市超腦”項目建設,全面整合城市治理、社會管理、公安天網平台資源,共建共用城市物聯感知設備,借助“超腦”賦能、AI算力,搭建城市違法事件“自動抓拍、智慧識別、自動分派、事件處置、智慧核查”一網統管應用平臺,讓城市服務更可及、更高效、更便捷。
目前,智慧城市指揮中心共安裝高清監控探頭132個,實現城區主要街道、重要路段及公共場所監控全覆蓋。開發佔道經營、暴露垃圾、機動車違停、沿街商鋪治理等5個城市管理場景,依託“視頻監控+語音喊話”系統,不僅可實時監控城市運作情況,並能對違規行為及時進行語音提醒,實現非現場式高效執法。同時,設置183名資訊採集員分佈在全城70余條主次幹道,資訊採集員發現問題後拍照上傳城市綜合治理平臺完成立案,城市管理事件資訊全環節網上流轉、全流程同步留痕。
“下一步,智慧城市指揮中心還將在微信小程式上開通佔道、戶外廣告、道路開挖線上備案,接收投訴舉報等功能,縮短市民與城市管理間的距離,加快城市數字化進程。”黃小龍表示。
共建共用 建設幸福之城
城市的“氣度”不應只有地標高樓,也要容得下市井煙火。西充縣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發展理念,統籌推進城市治理和民生保障,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每天早上6時至9時,是西充縣城蓮花巷“亭湘水榭郵票市場”最熱鬧的時候。這個在去年10月建起來的市場,佔地約200平方米,設有各類攤位70余個,經營範圍涵蓋蔬菜水果、肉蛋水産、糧油副食等多個品類,可有效滿足附近30多個小區居民的買菜購物需求。
6月12日上午,在該市場,蔬菜、水果、肉類等農副産品一應俱全,市民們正認真挑選著菜品。裝袋、稱重、計價……攤主們忙得不亦樂乎。
“這附近居民多,市民買菜需求量大,但之前沒有規範統一的菜市場,我們都是露天擺攤,用幾條長板凳支起菜攤子,早上搭、晚上收,十分麻煩。去年政府規劃建起了‘郵票市場’,現在是水泥板擺菜臺,還有彩鋼做的頂棚,牢固又好看,再也不怕日曬雨淋了!”攤主趙先生在蓮花巷賣菜已經九年了,談及“郵票市場”帶來的可喜變化,他忍不住連連讚嘆,並豎起大拇指。
“所謂‘郵票市場’,是指在非交通要道的閒置空地建起來的規範性臨時菜市場,具有靈活、便民、公益等特點,旨在引導遊攤散販入市經營,方便市民就近採買。”西充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西充,像這樣的“郵票市場”共有21個,通過打造定位精準、各具特色、充滿活力的臨時市場,促進其與現有農貿市場、門店商鋪互為補充、協調發展,讓城市充滿“煙火氣”。
為規範“郵票市場”的管理,該縣建立“部門指導+社區監管+攤主自治”協同管理機制,在入駐資格、經營種類、開放時間及安全防範等方面加強監督指導,鼓勵攤主成立自治組織,自我監督、自我約束。探索“凈菜”入城在臨時市場先行試點,推動廚余垃圾源頭減量。集中處理攤區殘菜剩葉等,定時交由周邊養殖戶用作飼料,實現資源迴圈利用。
“城,所以盛民也。”人民是城市建設的主體,也是城市建設成果的共用者。在城市建設中,該縣始終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打造開放包容的幸福之城。
除了高標準建成“郵票市場”外,該縣還科學設置便民資訊發佈欄45處,在源頭治理牛皮癬的同時,又方便群眾及時了解便民資訊;放開放活城市管理,支援夜市經濟和地攤經濟發展,允許商家節慶適度佔道,開放夜市5處,設置臨時地攤疏導點6個;推廣“包容免罰”監管模式,運用説服教育、勸導示範、警示告誡等方式糾正輕微違法行為,增進執法認同……一系列暖心舉措,讓城市管理服務更有溫度,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廖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