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砥礪奮進,五載春華秋實。2019年2月27日,南充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正式掛牌,標誌著退役軍人事務工作和新時代雙擁工作跨入新的發展階段,邁入新的歷史征程。2024年,南充市退役軍人事務系統成立五週年。為展現全系統廣泛開展尊崇軍人職業、尊重退役軍人的奮鬥歷程、豐碩成果,南充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微信公眾平臺開設專欄,回顧5年來的奮進歷程,感悟5年來的收穫成效,推進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高品質發展。
五年來,南充市烈士陵園服務中心聚焦主責主業,秉承“褒揚烈士、教育群眾”的歷史使命,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傳播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作用,在全社會傳遞了向上、向善、向前的正能量,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英烈,民族之魂,致敬緬懷崇尚
五年來,為做好清明等重要節假日烈士祭掃緬懷活動以及“9·30”烈士紀念日紀念活動,烈士陵園早謀劃、早準備、早行動,制定接待祭掃方案、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為祭掃群眾提供音響、毛巾、水桶等祭掃物品和講解服務,備齊應急藥品,開展代為祭掃服務,每年接待600多個祭掃團體近10萬人次來園開展緬懷英烈活動,在全社會營造了緬懷英雄、崇尚英雄、學習英雄的濃厚氛圍。每年提前做好“9·30”烈士紀念日紀念活動籌備工作,為市委、市政府舉行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有序開展提供堅強保障。
英烈,親情之喚,跨越時空尋親
為烈士尋親是對英雄的緬懷和崇敬,也是對烈屬的關懷和慰籍,五年來,中心認真履職盡責,多措並舉為烈士尋親,幫烈士回家:利用“中華英烈網”、微信、今日頭條等平臺,發佈烈士尋親資訊;根據烈士簡單的記載,利用百度多方搜索、篩選、甄別資訊;多部門聯動,通過“114”平臺,搜尋當地退役軍人事務、黨史、烈士陵園等部門電話,進行資訊對比等方式,跨越千山萬水,奔赴青海省祁連縣、江西省德興市、陜西省西安市和重慶等省市,共尋找到16位烈士的骨灰盒或他們的親屬,讓英烈魂歸故里,實現了烈士與親屬的雙向時空奔赴。
英烈,精神之柱,傳承紅色基因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為主線,大力開展英烈保護法和英烈精神與事跡的宣傳:利用多種媒體平臺,廣泛宣傳英烈精神與事跡,弘揚烈士精神,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五年來,通過報刊宣傳30余次、電臺50余次、短信視頻推送100余次,在西山廣場等重要場所放映紅色影片、發放宣傳資料5場次,製作展板25期,公交站牌宣傳2次;開展“給烈士一封書信”活動,在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之際,為深切悼念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英勇犧牲的烈士,中心組織近30名烈士親屬和生前戰友分別到烈士墓地開展書信朗誦活動,追憶烈士光輝事跡、訴説思念之情、寄託無限哀思,此活動深受社會各界好評,被人民日報、南充日報等多家報刊、網路媒體發表刊載;根據共青團四川省委等6部門關於印發《四川省少先隊“蜀少年·星火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確定南充烈士陵園為“四川省紅領巾紅色學院點位”,並與高坪一小結隊子,通過紅領巾講解宣傳,更好地對青少年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確保紅色江山後繼有人代代相傳。
英烈,豐碑之守,捍衛歷史記憶
保護好烈士紀念設施,讓英烈精神得到傳承和弘揚,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五年來,中心切實加強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和管理:制定管理措施,加強日常管理和保護工作,實行24小時值班巡邏制度;提升公眾意識,通過教育和宣傳活動,增強公眾對烈士紀念設施的認識和尊重,提高社會各界對其保護意識;加強設施日常維護,保持其莊重、肅穆的環境,特別是2022年在持續高溫、停電和疫情的情況下,中心採取“白+黑”“5+2”“晴+雨”等施工措施,排除萬難搶進度、抓品質、保安全,在短短60天內基本完成烈士紀念設施改造民生項目,確保了“9·30”烈士紀念活動順利開展;擬對陳列館提質升級改造,目前正在進行展陳大綱編撰和初設,通過引入虛擬現實、互動展示等現代技術手段,提高展覽的趣味性和參與度,使陳列館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交流平臺。(黃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