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華:30年勤奮筆耕終圓“記者夢”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4-07-05 12:07:15 編輯:劉軍 點擊:
“我與四川日報、瀘州日報等新聞媒體的感情,要從30年前説起。”近日,剛獲得全省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個人的周超華説,“瀘州日報是我的啟蒙‘老師’,是她給了我‘好運’,讓我從農民通訊員到‘記者’。”
周超華,現如今是納溪區永寧街道一名新聞幹事。在90年代初,周超華還在納溪上中學時,在渠壩鄉政府工作的哥哥周超文就指導他閱讀《四川日報》《瀘州日報》,收聽四川人民廣播電臺、瀘州人民廣播電臺等新聞廣播。“當時的《瀘州日報》雖然欄目不多,圖片也很少見,但這也是難得的課外讀物和精神食糧了。”周超華回憶道。
受哥哥的影響,周超華對此産生了濃厚的寫作興趣。每每看到哥哥撰寫的新聞、詩歌、散文等稿件經常發表在報刊上,郵遞員每次給哥哥送來鮮紅的榮譽證書和獲獎稿費通知單時,周超華心情都無比喜悅,深受感染和鼓舞。
周超華中學畢業回鄉後,就自費分別訂了一份《四川農民報》 《瀘州日報》。勞作之餘,周超華除了愛看報紙的“新聞”版外,還特別喜歡看“科技”版和“文藝”版,常常一手握鋤、一手拿筆,盡情描繪多姿多彩的農村生活,並嘗試著給報刊投稿。
1995年元月,周超華寫了一條200多字的消息——《合理利用冬閒田,一畝收入600元》的稿件寄往報社,經瀘州日報編輯老師精心編改發出。第一篇新聞“處女作”的發表,極大地鼓舞了周超華寫作的信心。隨後,周超華又采寫了一篇通訊——《紮根泥土 勤奮筆耕》寄往瀘州日報群工部,再次被刊用。由此,周超華暗下決心,要為瀘州日報等新聞媒體多投稿。於是,周超華認真品讀報刊中的文章,從中吸取營養,以《瀘州日報通訊》作為學習、提高新聞業務的最好“老師”。
1996年4月,周超華被龍車鄉黨委看中,破格招聘為新聞宣傳幹事,負責全鄉的新聞宣傳和鄉廣播電視站的新聞采編工作。從此,周超華更將寫作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他每天不僅要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務,還要擠時間重點瀏覽《四川日報》 《瀘州日報》等報紙,了解新聞資訊,琢磨欄目設置和用稿特點,並繼續向瀘州日報、四川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投稿。
“記得當年6月,全省各地都在搞小康村建設,壽登村是龍車鄉科技養蠶的示範村,我多次深入村組採訪,采寫了題為《勤勞鋪築小康路》的通訊稿,經編輯老師修改潤色,被瀘州日報等報刊採用。”周超華説,印象最深的是1998年10月,他的圖片新聞稿《瀘州納溪重視天然林保護和人工林營造》在《四川日報》頭版顯要位置刊用,社會反響效果好,進而受到納溪縣委宣傳部和龍車鄉黨委領導充分肯定。
2019年11月冬夜,天下著濛濛細雨,街道駐村幹部和先農村“兩委”幹部組織五、六社的群眾在任記山莊大廳內召開村民大會,就踏水橋城中村等區域實施“三化一提”惠民工程收集和聽取村民的意見。周超華在現場扛起“雙機”採訪,會議結束後又回到辦公室加班寫稿到深夜,由於提前與四川政協報、瀘州日報的主編溝通,最後得到了報社夜班編輯的認可。
“近30年過去了,我先後在龍車鄉、新樂鎮、永寧街道幾個單位工作,一直堅守在宣傳崗位上,終於圓了我的‘記者夢’。”周超華説。
據了解,近30年來,周超華有4000余篇通訊、消息、文學類等稿件在《中國人大年鑒》 《人民政協報》 《中國組織人事報》 《中國文化報》 《四川日報》等30余家媒體發稿。周超華于2015年12月被瀘州市新聞專業中級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授予“記者”稱號;2021年10月,被四川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評為“2020——2021年度宣傳民主法制建設工作先進個人”;2019年11月,被四川省政協辦公廳評為“優秀通訊員”;2023年6月,被四川省新聞攝影學會吸收為新會員;連續多年被納溪區委宣傳部評為“十佳外宣新聞工作者”“外宣工作先進個人”“優秀新聞工作者”。(佘小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