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醫生,既是力氣活也是‘繡花活’。”古藺縣人民醫院骨科主任劉繼紅説,骨外科手術就是給患者肢體“換零件”,很多操作都需要體力,由於會涉及血管、韌帶、神經等細微操作,這又是個精細活,需要有耐心。
劉繼紅有著33年的臨床經驗,每年主持手術超千台。他不僅是同事欽佩的“工作狂”,也是患者信賴的“劉骨頭”,憑藉精湛的技術、良好的醫德,這些年,慕名求診的患者越來越多。他也先後榮獲“四川省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個人”,醫院“先進個人”“優秀管理者”等諸多榮譽。
把患者從癱瘓邊沿拽回來
去年3月,因為不慎摔了一跤,90高齡的鄧婆婆出現骨折。想到年事已高,老人死活不願到醫院治療。在家躺幾天,除了患處疼痛難忍,身上還出現幾處壓瘡。見此情形,子女硬把老人送進醫院。
“這個年紀,摔傷後不及時就醫,可能會危及生命。”骨科病房,接診醫生劉繼紅説,因為老人基礎病多,需進行輸血、骨牽引等各種術前治療,達到相應指徵才能進行手術。
經過半個月調理,老人各項指標符合手術要求,終於被推進貌似“修理鋪”的骨科手術室。這裡的器械相對粗獷,榔頭、電鑽、鉗子一應俱全。
手術開始,在助手協助下,劉繼紅先用C型臂影像增強器進行術中透視,精準探查老人骨折病灶,隨後,操作手術刀熟練而精準地層層深入,鑽孔、拼接、復位、縫合……經歷4個多小時,老人的骨折手術順利完成。
劉繼紅説,這臺手術相對輕鬆,而複雜的骨科手術要連續做20多個小時。長時間集中精神站立,對體力、耐力、專注度的要求頗高,一般人很難做到。
3個月後,老人到醫院復查時已甩掉拐杖,重新獨立行走。為表示對醫生的感激,老人還專程送來臘肉、土雞,在心意被婉拒後,又專門製作一面印有“醫術精湛 醫德高尚”的錦旗,敲鑼打鼓地送到醫院。
長期從事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今年57歲的劉繼紅在關節、創傷、脊柱、運動醫學等方面造詣頗深,尤其在髖、膝關節置換方面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自古藺縣人民醫院骨科獨立成科以來,他更是以精湛的技術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成功實施了一例例高難度手術,讓上萬名患者免於癱瘓之苦。
從業33年來,劉繼紅堅持認真對待每一名患者,認真分析、精準治療、言語安撫、回訪問詢……用實際行動詮釋醫者仁心的真諦。
從一人衝鋒到一群人戰鬥
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從醫之路是一場艱苦的修行,需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33年裏,劉繼紅從未放下書本,不斷豐富閱歷,總結經驗,用一把手術刀在患者脊柱、四肢上“精雕細刻”,為他們解除病痛同時,也成就了“劉骨頭”的尊稱。
這些年,劉繼紅曾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骨科等大醫院進修,到廣州中醫藥大學附一院、香港瑪麗醫院進行短期培訓,在不斷探索骨傷科領域熱點、難點的同時,瞄準醫學發展前沿,將進修之旅的所學、所思運用在臨床實踐上,率先在瀘州市縣級醫院中開展關節置換、關節翻修術等高難度手術。而新技術的推廣使用,更是開創了古藺縣人民醫院骨科診療智慧化、精準化、微創化的新時代。
2022年6月,43歲的王某因腰椎病變住進古藺縣人民醫院骨科病房。根據檢查結果,發現患者的手術中將存在風險高、難度大的問題。於是,劉繼紅決定創新採用手術機器人輔助技術,以提高手術精準度,減少患者創傷,降低治療費用。
在臨床醫生配合下,劉繼紅將病人CT數據傳輸到電腦進行三維重建,設計手術方案,進行機械臂定位,再通過機器人精確“制導”,精準置入螺釘,實現撐開與固定同步完成,最終順利完成這一高難度手術。
新技術的使用,填補了縣內骨科多項手術史空白,為廣大患者提供了方便,打破了山區群眾遇到骨科疾病就往外跑的現象。
“骨骼固然堅硬,但畢竟不同於磚瓦木材,想玩轉它光有力氣是不行的,還要用巧勁。”劉繼紅對解剖結構有著深刻理解,選擇最佳的手術方式,制定最優治療方案,是對一名骨科醫生最基本的考驗。
住院部二樓電梯口,斜對面是一間醫生辦公室。桌上,除了一摞專業書籍,還有一組組人體骨骼。閒暇時候,劉繼紅就在這裡值班,不是看書就是擺弄那些骨骼模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劉繼紅看來“一枝獨秀不是春”,只有加強對年輕醫生的培養,才能實現“百花齊放花滿園”。
“醫院骨科成科之初,主要是以骨折治療為主,科室醫生護士僅有4人,每天忙得連軸轉。”劉繼紅介紹道,隨著科室診治範圍擴大,青年人才的不斷引進,目前科室醫護團隊已達20余人,完成了從一個人衝鋒到一群人戰鬥的轉變。
“對於年輕醫生,除了加強臨床指導、輪換外出交流,醫院尤其注重醫德培養。”劉繼紅説,醫生治病不能重來,救死扶傷的底線不能突破。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要求年輕醫生必須要有上進心,要加強學習、敢於創新、敢於超越,才能快速成長。
要對得起患者生命的託付
醫乃仁術,善德為本。解除病痛的不止是高超的醫療技術,更要有溫暖人心的關愛。
近日,醫院骨科收治了一位來自龍山鎮的交通事故傷員。入院時,病人因大腿骨折需要及時手術。但是,通過了解,交通事故發生後,司機逃逸,周邊監控缺失,一時難以找到肇事者。病人家庭情況更是特殊,其父早逝,母親體弱多病,家庭經濟困難。再加上事故造成的醫療費不能報銷,傷者醫藥費找不到出處。如何讓病人順利完成手術?成為擺在科室醫護人員面前的一道難題。
了解到傷者家庭情況後,骨科醫護人員決定開展一場內部募捐活動,幫病人渡過難關。同時,為了儘快完成手術,劉繼紅還提前制定了詳盡的手術方案。如今,病人已康復出院。
“患者把生命託付給我們,是對我們的信任與支援,我們要儘量優化治療方案,以較低的費用治好病,才不辜負他們的信任。”劉繼紅説,針對特殊困難患者的募捐,在骨科已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都説醫者仁心,關鍵時刻能幫就幫一把!”
身處同一科室,護理組長孫洪葉發現,劉繼紅的辦公室門始終是開著的,除了便於患者進屋諮詢,還能隨時觀察進出病人的狀態。“不只是關懷病人,劉主任也常與大家打成一片。”孫洪葉説,“別看劉主任平時不茍言笑,平時態度也很好,但對工作要求卻特別嚴,如果發現操作不規範,他會立即指出並嚴厲批評。”
為了方便患者隨時聯繫,指導患者康復治療,劉繼紅除了主動告知患者聯繫方式,還與病人或家屬互加微信好友。他的手機始終24小時開機,實時線上幫助患者答疑解惑。暖心之舉,點滴互動,縮短了醫患之間的距離,為此,劉繼紅收穫了不少患者送來的感謝信和錦旗。
“建院之初,醫院設施簡陋,病房擁擠,設備匱乏,甚至經常缺水斷電,只能勉強保障正常醫療活動。如今,醫院開放床位已達670張,在職員工900余人,硬體設施齊全,醫療隊伍龐大,科室專業水準不斷提升。”回顧從醫這些年,劉繼紅感慨萬千。目前,古藺縣人民醫院已跨入“三甲”行列,一座現代化綜合醫院即將崛起。
33年來,劉繼紅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精醫、重德、博愛、奮進”的醫學理念,以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為這八個字作出了精彩注解。“我這身骨頭還硬朗著呢!”提及未來,劉繼紅説,將繼續用自己的光和熱,去照亮廣大患者的康復之路。(曾剛)